中港美股是誰較差?

發布 2022-4-25 上午08:35
中港美股是誰較差?

相信大家不時聽到身邊的親友抱怨港股表現差過其他地區的,或許部分讀者本身也有此想法。今日 (4月25日) 就以3月以來的相關數據,看看實情是否如此。期內港股錄得最低收市位,見於3月15日,恆指、國指和科指分別收報18,415、6,123和3,472點,

恆指回到2016年2月水平,就是自2015年第二季起內地資金鏈斷裂後跌浪的底部;國指更是回到2008年11日的金融海嘯那時的水平;科指由於在2020年7月27日才開始發佈,故此上述低水平是創指數發佈以來新低收市位。就上述歷史位置參考,於3月中的時候指出港股表現差的確合宜。

港股與中美股市表現比較

至於若與其他地區的股市作比較,港股於3月中的位置代表今年暫時低位,我們也可從其他地區的今年暫時低位開始作比較,看看這些股市表現與港股的分別。

無可否認,美股和A股跟港股的比擬性為高,前兩者分別在3月14和15日錄得今年暫時最低收市位,意味著可跟港股有相近的比較起點,相對上周五 (4月22日) 收市位,美股的道指、標指和納指分別較3月14日收市位高出2.65%、2.36%和2.05%;A股的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則較3月15日收市位高出0.75%和0.74%。

三月中以來港股表現不差

至於港股的恆指、國指和科指,較3月15日收市位高出12.07%、13.85%和15.22%。筆者也參考了其他四個環球主要股市表現,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 (均處於全球市值十大股市之列),今年最低收市位分別見於3月7日、3月8日、3月8日和3月9日,出現日期相當接近。以4月22日收市位比較,相對高出8.08%、10.37%、10.21%和9.66%。原來不少投資者感覺上表現好的美股,若以今年低位與現水平比較,只是優於A股,表現既不及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更何留意港股是當中表現最好的。

科技股為近期股市大輸家

那麼反過來看又如何呢?港股出現上述低位後反彈至最高收市位見於4月4日,恆指、國指和科指分別收報20,638、6,972和4,001點,相對上周五收市位由高位回落8.28%、10.28%和16.12%;而期內美股最高收市位見於3月29日,較港股早四個交易日出現,以上周五收市位計算,道指、標指和納指回落4.18%、7.77%和12.18%。而A股的上證和滬深,最高收市位見於4月6和1日,現時回落5.98%和6.15%。以上數字亦不是反映美股表現優於港股和A股的,只能得出期內傳統經濟股表現,較科技股表現為佳的結論。

美股不宜再看為帶上光環

上述八項股指,期指從高位回落幅度最小的是美股道指,另可參考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的表現,分別回落1.93%、3.10%、4.58%和3.71%,道指只是輕微跑贏德國DAX指數而已。故此放眼環球股市表現,筆者結論是3月以來美股絕對不是表現突出,由期內最低收市位計算至今,表現僅勝A股;至於港股應視為屬大波幅的股市,恆指、國指和科指累升12.07%、13.85%和15.22%,較上述其他六個地區之中表現最好的法國為10.37%仍見跑贏;其實美股的道指、標指和納指僅升2.65%、2.36%和2.05%而已。

留心美股要穿底風險為高

當然,上述數據不是在表明港股短期不會再跌,反觀下行風險仍然存在,現水平相對3月15日收市位,潛在跌幅為10.77%、12.17%和13.21%;美股道指、標指和納指則為2.59%、2.31%和2.01%。留意這不是反映美股將要見底,筆者卻認為「穿底」風險為高,皆因本文開首帶出港股今年3月的低位,已屬多年前的低水平,而美股三項股指之中,暫時表現最差的納指,僅回到2021年1月水平。若倒數兩個月於2020年11月,納指是在11,000點以下,相對現於12,800點之上,潛在跌幅高逾14.00%,較上述港股的還要大。

若大家願意客觀地看年初至今環球股市表現,十大市值股市全部錄得負數,可見全球都為俄烏戰事付上代價,承受經濟損失。現時還在高呼要制裁俄羅斯的政客,要麼還是沒有參與股票交易;要麼就是早已押注至淡倉。美國最好公佈的通脹率高達8.5%,一年前卻是2.6%,差距是5.9%,難怪市場認為美國今年加息要達至3厘;不過如今僅加了0.25厘,意味著今年仍有很大加息空間。長期依賴融資來營運的環球科技股繼續捱沽無可避免;但離開股票轉投債券亦不明智,債息不斷上揚就會令債價下跌,所在第二季在資本市場投資,大家必須步步為營!

更多分析:

美聯儲局縮資產負債表會繼續擾亂市場嗎?

剖析中港股市受壓的深層因素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