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弱勢等工行跌買入收息是好選擇?

發布 2022-2-22 下午02:45
港股弱勢等工行跌買入收息是好選擇?

中國工商銀行(工行;SEHK:1398)成立於1984 年,2006 年在港交所上市,是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工行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總資產逾20 萬億人民幣,居全球首位。

工行業務跨越六大洲,客戶人數逾6億,提供廣泛金融產品及服務。工行被多本國際性雜誌評為「中國最佳銀行」、「全球最大企業」等,有一定品牌價值。

更多內容:3隻可以賺息又賺價的香港收息股

行業結構 中國過去數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而隨著發展開始成熟,之後將進入平穩增長年代,銀行作為百業之母,同樣會被影響,而較大型的銀行,往後亦只能平穩發展。

不過亦因為這點,市場對其的估值往往不高,只要小心選擇及把握時機,不難在當中找到適合中低風險投資者、穩健收息及平穩增值的銀行股。

中國的銀行存有壞賬問題,因此投資者宜選最大型及穩健的銀行作考慮,除有一定質素能減低風險外,另一原因是這類銀行已大到不能倒,因為當這些巨型銀行出現問題時,對社會及大眾的影響是相當廣泛及深遠,所以這些銀行有問題時,政府一定會出手幫助。

以賺錢能力分析,工行及建行是四大內銀中,較有質素的。

工行質素不差 工行主要的收入來源仍是息差收入,手續費及佣金佔比只有兩成,雖然開拓更多非利息收入是創造回報的做法,但這會提升風險,因有些銀行會透過開發新產品,或透過炒賣投資等活動,去增加非利息收入,但往往隱藏著潛在風險。

所以工行只有少部分非利息收入,其實是穩健的策略。

從財務數據分析,工行質素不算差,淨息差算是穩定,並處中等水平,反映工行賺錢為平穩模式,雖然往後仍會波動,但大致對工行影響不算大。但壞賬問題卻有惡化情況,這點不得不關注。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製造業」是工行主要貸款的行業,而製造業的不良貸款不輕,而且比過往有上升情況。

所以,當製造業進一步不景時,將對工行造成較大影響,除了削弱盈利能力外,亦會造成風險。不過,由於工行本質不差,所以有能力抵禦這風險,同時市場估值已反映,所以工行的市盈率往往只處個位數水平。

近期負債問題較大的房地產,佔工行的貸款約7%,算是未佔過重比例的水平,因此未對工行造成很大的風險。

除非中國房地產,出現整體性的債務違約情況,否則,對工行影響有限,同時,現時個別房地產商出現的債務違約,甚至是閉倒情況,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央政府收緊了行業的融資。因此,若行業出現大規模的問題,只要放鬆行業的資金情況,就不會有太大的惡化情況。簡單來說,內房對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是可控的。

因此,對大型、較穩健的銀行,影響有限。雖然壞賬會對賺錢能力有影響,但未致於出現巨大打擊。

賺錢能力不強 工行無論在資產回報率或股本回報率方面,其實算不過不失,但卻處下跌情況,除反映資產質素問題外,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時代已過,工行的賺錢能力將進入平穩年代。

另外,由於銀行為風險行業,所以要評估一間銀行是否穩健,最重要不是看好景期,而是看不景期,當銀行能過渡大型的經濟不景期,才能真正評估該銀行是否穩健的銀行。

因為銀行有高負債,當大環境處不景時,資產質素就會快速轉差,故選銀行股宜以低風險為優先。

翻查工行更長年期的數據,盈利基本上保持增長,就算面對2008 年金融海嘯的衝擊,盈利都沒有受到影響,可見工行的風險度不算高。

投資策略 工行無論在品牌、規模、資產、質素、賺錢能力、穩健度,都有一定的優質程度,是不錯的優質股,有長線投資及收息的價值。

不過,中國經濟增長將進入平穩時代,而工行的發展往後亦只能平穩增長。

所以若追求較多股價增值的投資者,工行未必是最好投資,不過若追求股息回報、股價增值為輔,相信工行是不錯的選擇,當然策略是長期或永遠持有。

雖然內銀市盈率常處於低水平,但由於內銀的壞賬問題、中國經濟放緩、大型內銀增長有限,這些因素都令市場對其估值不會太高。

工行的股價雖然波動不算大,但都會有中短期起跌,因此投資者可評估其息率,作為評估其平貴的其中一個指標,現時的股息率及風險等因素計算,工行現時是合理區中間,對於打算長期收息的投資者,已經可以分注投資,長期持有。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更多分析內容:

FAANG比併邊隻奪冠?

烏克蘭變局部署

加息地緣局勢夾攻下的投資思路

有潛力再升的高增長晶片股

有倍升潛力成為Tesla 2.0的電動車股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