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會實錄 | 亞信科技(01675):2021三新業務收入佔比有望突破20%,五年內佔比達半壁江山

發布 2021-3-25 下午04:31
© Reuters.  業績會實錄 | 亞信科技(01675):2021三新業務收入佔比有望突破20%,五年內佔比達半壁江山

智通財經APP獲悉,3月24日,亞信科技(01675)舉行2020年業績線上發佈會,亞信科技執行董事兼CEO高唸書、高級副總裁兼CFO黃纓出席了本次會議。

數據顯示,公司2020年實現收入約爲人民幣60.20億元,同比增長5.2%;“三新”業務收入約爲人民幣7.80億元,同比增長106.5%,佔收比達13.0%。年內利潤約爲人民幣6.62億元,同比增長62.0%;年內利潤率達11.0%,較上年提升3.9個百分點;每股基本盈利約爲人民幣0.85元,同比增長51.8%;經調整淨利潤約爲人民幣7.37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率達12.2%,比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

2020年,DSaaS業務產品和應用不斷創新、 豐富,按結果付費的模式進一步規模化推廣,客戶版圖不斷擴張且持續使用意願強烈,獲得高度認可。特別是公司成爲騰訊企業微信的生態夥伴,雙方攜手共同開拓面向大型政企客戶的企業微信市場,圍繞微信生態開展私域流量運營。此外,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DSaaS業務價值進一步彰顯,公司配合衛健委、工信部,爲疫情防控提供體系化、全方位的產品支持,公司研發的疫情態勢感知、敏感區域3D沉浸式數據可視化、新冠肺炎公共衛生應急聯合作戰方案等產品獲得科技部、中國信通院和雲計算開源產業聯盟的大力推薦,並廣泛應用。2020年,DSaaS業務實現收入約人民幣3.52億元,同比上升131.7%,增幅再創新高。

在垂直行業及企業上雲業務方面,公司聚焦金融、能源、交通、政務和郵政等五大戰略性垂直行業,深刻洞察客戶需求,提供CRM、數據管理、DevOps、雲MSP、智慧城市建設等產品及服務,打造標杆產品案例,逐步在行業複製推廣,大企業客戶版圖進一步擴大。公司爲客戶提供雲原生技術和產品、雲MSP、上雲及雲上智能化轉型等服務,深化與主流雲廠商的合作,幫助客戶更快更好地上雲、用雲。公司與阿里雲共同技術支持的項目頻頻落地,在東方購物項目順利推進基礎上,又新增拓展河北鋼鐵、德隆鋼鐵、三一集團等項目。此外,公司在中國信通院主辦的可信雲• 雲管理服務提供商能力評估中,被評爲可信雲MSP的最高等級認證“卓越級”。截至2020年末,公司服務的大型企業客戶達85個,同比增長44.1%,客戶留存率持續保持在超過99%的高水平,垂直行業企業上雲業務收入約人民幣1.80億元,同比上升63.7%。

在OSS業務方面,公司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緊密合作,始終致力於5G網絡智能化的創新與商用。5G OSS網絡智能化產品形成多個省級或集團商用落地點,爲運營商5G網絡智能化運營與運維保駕護航。5G OSS業務的商用落地點在2020年上半年27個的基礎上,全年達73個,從“多點佈局”朝“全面開花”加速發展。2020年,公司OSS業務收入約人民幣2.48億元,同比上升114.0%。

在BSS業務方面,公司積極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迅速建立應急保障機制,採用在線協同工具爲客戶提供服務支撐,保障項目進度,並着力提升效能。公司積極參與運營商智慧中臺方案及規範制定,助力各區域智慧中臺項目落地建設;積極探索5G多量綱、多維度、多模式的計費能力,推進5G SA計費系統上線;助力運營商數字化新IT建設,重構數字化生態,加速推動一體化新運營。2020年,公司服務的電信運營商客戶數量穩中有升,客戶留存率持續保持在超過99%的高水平。

高唸書表示,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展望未來,公司希望在未來五年之內,將亞信科技打造成超過百億營收、新業務佔比超過50%的面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公司。

高唸書指出,這一戰略也得益於政府給各個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新機遇,包括新基建、信創、智慧城市等國家大戰略佈局。過去兩年及未來幾年,公司會在國家大戰略佈局下,推動數字化運營,OSS領域、垂直業務和上雲三個新業務發展。目前已有產品、解決方案、營銷體系、資本合作體系服務於三個新業務,未來依靠這三個新業務推動公司訂單和收入的增長。

以下爲業績會問答環節實錄:

問:在BO域的競爭優勢方面,公司OSS業務未來的增長空間以及利潤水平如何?

高唸書:公司在O域方面確實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我們的CTO歐陽博士兩年前加入到公司,本身就是網絡方面的專家,所帶的團隊都是來自網絡廠家和運營商的專業團隊。我們有幾個優勢:

第一是對5G的理解。我們參與了很多國際標準和組織提案,所以對5G的理解是比較深入的,也因此讓公司在5G網絡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很多先機,無論是切片管理、網絡編排等都在三個運營上有比較好的市場表現。

除產品外,我們知道以前OSS領域有很多不同玩家,但5G比過去複雜了很多。你的產品必須有大的進展和比較好的迭代,要能滿足新的智能化要求。所以現在面臨一次5G時代網絡管理的洗牌,公司這幾年在產品方面投入的佔收比是14%,研發投入力度是比較大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投在網絡研發部分。

第二是BO域融合。B域是業務領域,O域是網絡領域,這兩個領域過去是比較分離的,現在運營商都不約而同在提BO域的融合,從數據層面、從平臺層面進行打通。我認爲從B域往O域融合,相對比從O域往B域融合簡單一些。因爲O域有通用的標準和準則,O域是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因爲有很多國際標準組織在提供這些標準的規範、接口,爲不同廠家提供規範,讓網絡設備之間很好地握手、溝通。

而B域相對個性化較強,各運營商之間,包括不同行業間都有自己B域規範,個性化更強,由B域往O域的融合相對來說比O域往B域走要容易一些。公司因長期在B域耕耘,我們對B域有深入的瞭解,往O域走相對容易一些,這是我們在BO域融合方面,有一些先機。

第三是對數據的理解。對於5G網絡大家都講端到端的感知,那麼多公司都在提CEM客戶體驗管理,我們除了有產品和BO域融合的優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數據的優勢。只對網絡數據加業務數據、終端數據有充分的理解後,才能提供端到端的客戶體驗,所以我們在數據方面的優勢也是獨一無二的。我認爲在5G網絡智能化方面,三個方向得天獨厚的優勢,會讓我們在行業中有比較好的發展。未來幾年,還會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期。

問:去年DSaaS和OSS業務收入增加一倍,雲業務上升六成,帶動收入佔比達雙位數,預期今年三新仍能維持高速增長嗎?收入佔比、目標水平、資本開支預算如何?其中研發費用佔多少?

高唸書:DSaaS業務、OSS業務和垂直行業上雲業務,這三個業務是公司新增收入的主要來源,依然會保持比較快速的發展,去年是13%的收入佔比,我想今年的佔比可能有望突破20%,依然處在高速發展期。我們的研發會維持在14%上下,不會有大幅度的波動,公司這幾年在研發方面還會持續投入。

問:剛纔提到新基建、信創、智慧城市等新業務的拓展,具體到信創以及智慧城市業務,亞信科技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參與?和其他公司相比,亞信作爲一個新入局者,在上述領域的優勢和競爭力是什麼?

高唸書:信創方面,我們主推兩類產品:一個是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已經在通信領域充分驗證,經過大數據量、大複雜系統的驗證,有望今年進入到名錄中;第二個是中間件。這兩類是我們推出來的信創產品,希望今年進入政府名錄。

雖然你沒有問新基建,但新基建和我們也有關係,尤其是5G專網方面。各個垂直行業都會大力推5G專網,我們在5G專網方面有很好的部署,今年開始會陸續進到一些垂直行業中。

智慧城市方面,我們會採取和其他企業不一樣的做法。我認爲智慧城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過去大家比較關注建設本身,就是項目建設,通過資源來撬動智慧城市,通過項目建設來撬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但我認爲今天應該是運營在很大程度上比建設重要的多,如果智慧城市不靠運營來拉動,長期幫助政府把這些基礎設施應用起來,將數據在各個委辦局進行收集、整理、貫通,把業務流程在各個機構當中組織、貫通起來,那智慧城市發揮不了作用。

智慧城市概念本身是非常大的,應該做一些細化,具體各個板塊、各個條塊,無論是解決民生問題、消防問題、安全問題等,有很多很多小的細分的領域。我們第一不貪大求全,我們的目的不是爲了拿地、也不是建項目,我們是爲了運營,我們打造的是智慧城市的運營商概念,和政府行業、各個部門一起發揮智慧城市的作用,真正把數據跑通起來,把流程跑通起來,讓IT系統應用起來。我們既不賣資源也不圈地,更多是爲了幫助政府一起讓智慧城市發揮實際效果,重運營而不是重項目本身,這是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

我們之所以這麼做有我們的底氣,一是我們有自己的產品,如通用中臺、行業中臺,我們有自己的產品基礎。二是我們有很強的運營能力,過去我們一直做的是大B、運營商的運營,我們有非常豐富的運營經驗。三是解決方案和集成能力,做大B要將各個環節貫通,大B裏面的決策者、應用者都不一樣,需要有非常多的耐心把各個環節打通,不能一蹴而就,注重的是長遠的利益、注重5-10年的規劃。因此公司比較注重智慧城市產生的持久收益,而不是一單、一個項目、一個建設的收益,我們關注的是持續的收益。

總結一下,我們的產品能力、運營能力願意跟各個政府、各個部委一起持續發揮智慧城市的作用。輕建設,不是說建設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運營能力,能真正發揮作用,這是和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

問:目前來看5G的增長主要來自於2B市場,而且與公網相比,行業客戶專網增長空間可能更大,增長更快,在這方面亞信科技做了哪些準備?在BSS業務上,亞信科技在2021年及以後有怎樣的預期?

高唸書:專網的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產品研發方面做了比較多的投入,在國內較早地投入到5G專網的產品儲備研發中。現在已經跟一些能源行業,尤其是新能源,當然也包括火電、核電、風電等對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5G專網有成熟的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也有比較好的市場推廣,希望在今年會有比較好的市場結果。

5G專網我認爲從2021年開始,會成爲我們重要的一個進入垂直行業的產品,尤其是對數據安全、網絡信息安全比較注重的企業,我們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從2021年開始會在市場有比較大的推廣效果。

未來三個新業務的增長依然會比較快,而且會拉動公司主要的收入增長。我們做了五年的規劃,希望在五年內新業務佔比達到半壁江山。我們作爲一個收入超過百億的公司,新業務佔比要達到50%,如果沒有一個高速的增長是達不到的。也就是未來這幾年複合增長率是45-50%這個水平,可能才能達到一半的收入是來自於新業務。所以毋庸置疑,2021年依然是三個新業務快速增長的一年。

問:2020年DSaaS和垂直行業企業上雲兩塊業務增長都很不錯,在您看來2021年這兩方面業務還將呈現怎樣的變化?您覺得這兩塊業務佔比在2021年是否會更高?展望未來3年,這兩塊業務有望達到亞信科技總營收的20%份額嗎?

高唸書:2020年增長三個業務是比較快的,但垂直行業和上雲在三個業務當中增長算慢的,主要是因爲我們雲業務起步較晚,我們在2020年纔開始啓動,在疫情期間才把隊伍做起來,所以2020年是企業上雲業務元年,對我們來說纔剛剛開始。

2021年一定會比這個速度快得多,因爲現在垂直行業的央企、國企數字化也好,內循環的國產替代也好,步伐會更加快,所以垂直行業企業上雲業務發展速度一定會比2020年更大一些。

從DSaaS和垂直行業兩部分來看,從五年的規劃來看,它的佔比一定是更高一些,剛纔說半壁江山,可能大頭都是這兩部分加起來。您剛纔說3年內這兩部分到20%,我認爲是肯定的。

問:5G To B已經在多個行業得到應用,5G面向行業誰來付費、怎麼付費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這也是5G更好地在行業落地的重點,亞信科技應該是業內第一家提出多量綱計費理念的廠商,想問一下這方面的進展以及應用情況?

高唸書:5G垂直行業的發展如火如荼,但商業模式有待探索。目前5G商業模式沒有成熟的模型,5G的行業應用還在起步階段,5G的商業模式還要在未來幾年發展和探索。

多量綱計費方面,我們在技術上具備能力,在業界最早提出和實施多量綱計費,但要在市場上變成一個商業模式和運營商一起推到各個行業,以及要有比較好的回報,還有待時日,現在還看不出來到底能發揮多少作用。目前來看,5G行業更多的是網絡覆蓋,如在我剛纔提到的專網及網絡管理等部分先行。至於5G多量綱計費運用到不同行業形成商業模式可能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現在做的是切片加邊緣等網絡覆蓋,怎麼推到各個5G的垂直行業中,先解決這些基本問題之後纔有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我認爲是下一步的問題。目前更多是建設和準備階段,我們已經推出了自己的5G專網,覆蓋到不同的行業中去,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多量綱計費等管理的方面,技術已經具備、產品已經具備,在市場上推廣和商業模式的驗證需要時間。

問:公司在傳統業務和三新業務的研發投入比例是多少?公司是否會側重在三新業務中?

高唸書:我們的研發投入偏重新業務,目前和未來看都是這樣,以三大新業務研發爲主,我們研發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投在了三新業務。傳統業務也很重要,如果傳統業務沒有引領能力,也守不住龍頭地位,所以我們在BSS領域依然會有一定的投入,來保證我們的行業領先性。

隨着我們的客戶的技術、業務不斷演進,其自身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們要適應這種變化,要引領這個行業,我們在BSS領域也會繼續投入,保證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不變。但公司大比例的投入還是在三新業務上,至少是二八開的比例,未來也是這樣,帶來新的快速增長的行業是我們主要的投入方向。

問:請問管理層如何看待亞信科技各業務板塊目前面對的市場趨勢?在市場拓展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和計劃,是否考慮合作併購,目前有無潛在目標?

高唸書:我們是四個業務板塊,一個傳統業務,三個新業務。傳統業務板塊進入到微增長的時代了,可能不會有下滑,但也不會有快速增長,而是小幅的增長。公司的快速增長是靠三新業務。

三個新業務都有不同的拓展方式,內延式增長、外延式增長都要藉助,靠自己的能力,靠渠道的能力,也要靠資本併購,當然可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DSaaS很大程度上靠我們自身的產品、業務場景制定、數據能力,既有自己的拓展,也有跟運營商共同拓展DSaaS的市場。OSS主要在運營商市場。

垂直行業和雲需要一些生態合作,因爲垂直行業和雲行業比較大比較廣,靠任何一家單打獨鬥都做不到。一方面,我們公司會用什麼樣的模式推進垂直行業和雲呢?一是產品,產品這塊兒我們沒有底層的雲,所以我們會集成公有云廠商作爲底層的東西,所以我們不排除跟任何一個雲廠商進行合作。公司在中間這層比較強,有自己的中臺產品,這是我們的立足之本,我們有很強的通用中臺和行業中臺。上層的應用是百花齊放,我們會參與。所以我們會集成底層的東西,做強我們的中臺,參與應用開發,大概從產品的角度。

從合作的角度,主推自己的中臺產品,集成下面的雲的東西,應用百花齊放。從合作的角度來看,也會採取一些資本併購的方式,加快公司在垂直行業的佈局,尤其是有行業背景、在某些行業中已經有自己一席之地的公司,能夠減少或縮短公司學習和進到這些行業的時間。我們有很強的產品和集成開發能力,但是我們可能對行業的know how比較缺乏,通過這種有協同作用的公司加快我們的步伐,採取參股、併購方式,我們會重點看有良好的垂直行業和雲行業資質的及行業背景的公司,目前也有一些目標正在談的過程中。

問:三新業務在行業屬性、業務拓展上有互相重疊交叉的部分,隨着三新業務的高速增長,如何定義三新業務之間的關係和邊界,以消減這種重疊和交叉帶來的影響?三新業務佔比首次超過兩位數,對於亞信科技意味着什麼?您認爲對亞信科技的健康成長來說,三新業務佔比爲多少纔是最佳比重?亞信對於新業務佔比的持續提高有哪些具體的針對性的策略?

高唸書:這三個層面,的確從客戶層面是有一定交叉的。比如DSaaS和OSS這兩個都會有運營商。而DSaaS和垂直行業也會有交叉,比如都有金融行業。但是三新業務的側重點肯定不太一樣,DSaaS更多的是關注以數據爲中心的運營,也就是說項目做集成交付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要通過我們的運營形成持續的按照結果來付費的模式,DSaaS的核心是持續性,要按照結果付費,掙的是OPEX的錢而不是Capex的錢。雖然有交叉,但是打進去的目的不是爲了做某一個項目,而是爲了幫客戶拉新促活,和客戶的市場部門打交道多一些,這是從DSaaS的角度來看。

從垂直行業來看,更多的還是IT的Capex更多,運用我們的產品、交付能力幫助企業做數字化轉型。雖然有交叉,大家的關注點可能不一樣。我們講的垂直行業主要是數字化轉型的能力,產品交付、集成能力幫助這些企業做數字化轉型,可能項目打單按照傳統的項目模式更多一些。

OSS是單純在運營商領域,和過去的BSS客戶羣基本是一樣的。當然打交道的具體細分客戶可能不太一樣,一個是網絡,一個是IT,但是它的項目組織形式都是類似的,都是針對運營商。但由於面向的應用場景不太一樣,這兩個業務是互補的,一部分版圖是業務領域,一部分版圖是網絡領域,這兩個拼起來是完整的,再加上管理域是一個完整的版圖,所以沒有競爭關係,更多的是組成完整的版圖,互補性比較強。

所以未來的新業務模式到底佔比是多少,我剛纔說五年規劃是半壁江山,這是我們初步的規劃。未來多少比例更好,我認爲一個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最少要佔到五五開,是我們轉型初步成功的比例。達到40%可能是一個起點,我們認爲轉型成功了,達到50%更好,將來可能會走到六四開這個比例。B域的發展的確到了一個新的時期,不會有大的增長,主要靠新業務拉動,未來半壁江山之後,可能就會有更高的比例了。

問:您給亞信科技過去一年取得的成果打多少分?哪些部分符合你的預期,哪些還不足?如何突破?另外,爲何疫情對亞信的影響不大?

高唸書:不能說影響不大,我認爲我們的收入增幅不高和疫情是有關係的,因爲我們做2B的行業還需要和客戶緊密充分的溝通,完全通過在線的方式很難準確把握客戶的需求,還是要面對面的溝通。所以不能到客戶的現場,對我們的訂單和收入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認爲收入增長和我原來的預期有差距的,5.2%的收入增長相對偏低,這個必須要進行改進。其他的方面,訂單也有一定的影響,雖然訂單超過兩位數,但也比我的預期低一些。所以我想可能在今年訂單、收入都會有比較好的改善,這是我覺得需要努力的方向。

因爲現在疫情已經逐步得到緩解了,今年的情況可能會比去年改善很多,公司也會在市場領域加大我們的探索和推廣力度。如果說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OSS領域,OSS領域增長也很好,但OSS領域的銷售體系不完備。過去我們並沒有專門的人去做銷售團隊的打造,都是兼職的,也就是BSS領域做OSS領域。雖然成績不錯,但我認爲有更好的空間。因爲這兩個領域的專業背景不太一樣,所以今年我們會注重OSS領域的營銷體系建設,讓BSS和OSS領域都有自己獨立的營銷隊伍、營銷團隊,加大OSS的佈局。

在垂直行業和上雲方面,我覺得也有需要總結和提高的部分。我認爲在垂直行業和上雲方面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個是聚焦。垂直行業的機會非常多,看上去都是機會,但不小心就會踩到坑裏。我們如何避免掉到垂直行業未知的坑裏,公司必須有自己的做法,要更好地聚焦,所以聚焦是我們在垂直行業第一個要注意的。第二就是持續。我不希望垂直行業和上雲都是短期的收益,而是希望產生持續的收益,我認爲今年想打造的垂直行業的縱深和持續,是我們發展的關鍵。

DSaaS領域的關鍵就是如何形成在多個領域比較好的收入結構和商業模式的改善。三個領域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問題並且有具體的計劃去推進。

問:中國電信成立獨立的雲公司,這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高唸書:實際上這個雲公司一直存在,我們跟運營商之間在雲上沒有競爭關係。我們提供的不是基礎雲服務,我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雲的中臺產品,一個是雲的交付和集成能力,我覺得這兩個是我們最強的地方。

因此在雲方面,我們一方面會和大的雲廠商進行合作,我們叫借船出海,包括通信雲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在一起優勢互補。他有他基礎雲的能力、雲的產品,我們有很強的交付能力,利用我們的交付實施能力和他充分合作,借船出海,共同拓展市場。

另一方面,有些在第二梯隊甚至第三梯隊的雲廠商,我們也可以打造自己的標杆項目,所以我們兩個齊頭並舉,和運營商雲廠商沒有任何衝突的地方。我們並不是做基礎雲服務的,我們更多是基於他的雲做交付、做集成,同時自己去拓展市場。三個運營商都有自己的雲公司,所以我想成立雲公司對我們是更好的,大家合作起來會更便捷和充分一些。

問:一體三環合作伙伴戰略對公司的生態而言體現了哪些價值?具體到戰略環和業務環,未來會重點拓展哪些領域的合作伙伴?

高唸書:戰略環和業務環,如果硬要這麼劃分的話,一個是基礎雲廠商,通信的雲,三個運營商的雲,阿里、騰訊、百度、華爲,包括京東、金山等大家都有自己的雲,分不同的梯隊,那些都是需要我們在雲的領域合作的。

除了雲廠商之外,還有垂直的領域行業,剛纔提到了有那麼多不同的垂直行業,每個垂直行業都有自己的玩家,或大或小。每個垂直行業的玩家在一些行業中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業務背景,這些廠家有可能都是我們戰略合作的對象。亞信科技現在比較強的是中臺產品能力,是這些垂直行業的敲門磚,我們大型項目的交付集成能力也是國內很少公司所具備的,而我們缺的是行業背景,所以我們在做戰略合作也好,做其他的資本合作也好,我們會考慮在某些垂直行業中有自己行業背景的或行業背景比較豐富的公司,是我們會優先考慮進行合作的。有行業背景、產品能力、集成和交付能力疊加到一起,才能更好地爲垂直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問:公司與阿里雲的MSP合作項目的進展,與其他雲廠商的合作進展如何?數字化運營與騰訊合作的項目具體進展及模式如何?公司新業務發展成績喜人,請問是否能長期高速增長,公司是否能給出指引?

高唸書:長期高速增長是肯定的,指引太長的不好說,2021-2025年肯定處在50%,百億收入裏面沒有一個高速增長是不可能的。每一年的規劃都是按照五年來進行指引的,肯定是一個高速增長期。

我們和阿里雲合作比較早,在雲廠商當中第一個跟阿里雲合作,他們當時主動找到我們,是因爲我們大型項目交付能力很強,所以阿里雲一個比較難做的項目找到我們進行合作,從此之後我們和阿里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現在的MSP已經進入良性循環了。他們很多項目也會主動與我們共同拓展,利用我們的交付能力共同拓展市場,如在製造行業或者在政府行業等,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他們能主動想到我們,我們有些市場拓展也主動聯手他們。

跟騰訊是無意當中做成的,因爲DSaaS是要生態體系的,做拉新促活、精準營銷必須有數據、觸點和算法,這些觸點就用到騰訊的企業微信,這是一個很好的觸點。我們無意當中做成騰訊企業微信很好的生態合作伙伴,規模也比較大,也是因爲在發展過程當中、在生態建設當中,無意地和騰訊合作,獲得了騰訊的關注,騰訊也主動和我們進行了很多次交流。我們是藉助企業微信,爲其他2B行業做內部的數字化轉型,所以我們是聯手爲一些2B行業提供服務的。我想將來會越做越好。

我們和騰訊一起做私域流量的運營,幫助2B客戶內部的數字化及幫他的員工做一些營銷的工具等,都是我們合作的一個很好的典範,在去年就取得特別好的成績,今年會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騰訊的積極性也非常強,主動找到我們來談合作。所以在業務發展方面,我們看到DSaaS是需要生態的,需要數據生態,需要客戶觸點生態,這些都是合作方面非常好的典範。

問:現在疫情慢慢恢復過來,對於實體經濟即將康復,公司在經營策略方面有什麼部署?未來一年傳統BSS業務配合三新業務,公司未來一個財年預估可以創多少銷售額和利潤目標?

高唸書:經營側的問題都很大,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基因,如果脫離自身的能力和所處的行業去談經營,那都是空中樓閣。所以亞信科技這麼多年來腳踏實地,靠的是什麼本事呢?一個是IT產品能力,強力打造中臺產品和工具型產品,一個是大型交付能力,一個是運營能力,這幾個都是我們的立身之本,不管哪個行業靠的都是這些能力。

無非是在新的一年,怎麼把能力放大,充分和各個行業進行合作。比如大家都在談智慧城市,每個人都在談新基建、智慧城市,我個人認爲智慧城市到了新的發展階段,大家不能只關注項目建設本身,而要關注它的運營。所以我們會充分去跟政府、行業做溝通合作,不能盲目地進入智慧城市,會選取其中一些比較細分的領域,跟政府打通數據環節、各個流程。我認爲智慧城市進到新的階段,要重視它的運營,運營也是亞信的立身之本。

我們的運營能力很強,過去爲運營商做通信運營,怎麼把這個能力利用到城市當中。我們想打造數字城市的運營者,把我的運營能力發揮出來,而不是去拿地,也不是爲了拿政府的補貼或者是賣我們的設備。我們既沒有設備好賣,也不想拿任何地產,我們是想和政府一起到三四線甚至更偏僻的城市中去,與其建立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的運營能力,讓他的數據和業務流程在各個環節貫通、跑通,靠的是我們的運營能力,跟其他做智慧城市的不一樣。

未來幾年BSS的收入一定是微增長,2020年傳統業務有1.9左右的收入下降,2021年的情況會好一些,但也是微增長,這個微增長可能主要還是因爲這個行業發展到現在這個大勢了,一定是到了這麼一個發展週期了,所以主要增長還是靠新的業務,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大的指引,五年的指引我剛纔已經說了,超過百億,半壁江山來自新業務。在新的一年,整體一定都是兩位數的增長。無論是我們的訂單、收入都是在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而新業務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傳統業務是微增長。

問:垂直行業及企業上雲未來增長空間,市場份額及利潤水平如何?

高唸書:市場份額是很不好估計的,做垂直行業的太多了,各個行業都在做2B,所以市場份額不好談,不是能定向定量的領域。它的增長空間非常大是毋庸置疑的,因爲當中有大的央企、國企的數字化轉型、國產替代等新的機會,包括做數字化的政府等,都是非常大的空間。

空間是巨大的,但這麼多行業不能亂做,我個人認爲還是要非常好的聚焦,哪個企業在做垂直行業的時候,如果什麼都做的話,可能會踏到深坑裏頭。所以行業要做好聚焦,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來進入到垂直行業。

未來的增長是比較大的。第一增長份額比較大的還是DSaaS,第二是智慧城市,第三是OSS。它的利潤率在初期的時候可能不會太高,在初期的時候進到新的行業甚至可能還要虧損,因爲你沒有這個行業的背景、知識,進到這個行業在初期階段的有可能會虧損,但放到比較長的時間慢慢會盈利。

所以爲什麼智慧城市一定要縱深和持續,一定要形成可持續的收入,才能比較好地進到智慧城市中。從長期來看,三新業務利潤最高的一定是DSaaS,其次是OSS,然後纔是垂直行業,垂直行業的利潤率相對期望不能太高。

問:亞信科技非運營商業務呈現倍級突破,後勁如何?

高唸書:剛纔一直在講肯定是快速增長,三大新業務既有運營商市場,也有非運營商市場,將來的主流和主體一定是在三新業務,主要突破的還是非運營市場,是我們長期努力的方向,所以一定是快速增長的。

問:此前國內BSS行業前五大參與者佔94.4%的市場份額,而公司是國內BSS業務領域龍頭,與三大電信運營商都保持着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可否透露一下目前是否還有與哪些重量級的合作伙伴正在洽談當中呢?

高唸書:BSS的格局基本穩定,這個行業進入微增長期,起伏沒有那麼大,對我們來說BSS領域是穩定中有增長,這是我們的方向,目前和合作夥伴的狀態相對比較穩定。我們在BSS領域,在資本方面不會花太多的精力。

問:公司成本費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如何,預期未來趨勢如何?公司研發收入佔比下降,未來還會下降嗎?

黃纓:我覺得我們未來的成本依然會保持一個非常好的結構水平,現在的結構從去年到今年比較穩定,我們認爲這個結構還是比較優化的一個結構,其中的研發費用基本上會佔14%左右,規模在8個多億左右的水平,我們認爲是符合現在公司發展新業務的需求,投向也是我們在新業務方面的研發。

問:DSaaS是現今數字化運營的趨勢,公司DSaaS業務在銀行、保險、政務等行業發展中的比例如何,未來將會擴大進入哪個行業領域?

高唸書:DSaaS的確行業是比較多的。首先是運營商的領域,過去我們都是做IT的,現在通過DSaaS業務和他們的市場部門一起掙OPEX的費用。同時也幫助運營商轉型,過去IT只是支撐,現在DSaaS可以拓展他的市場,幫他去做客戶新增、改善存量,所以是不同的模式,對運營商自身而言意義都非常大。這也是爲什麼現在運營商願意採取結果付費,甚至收入分成來共享利益。

從非運營商角度,我們更多拓展了銀行、保險以及政府服務這些部門,這些方向我們沒有一個側重,因爲相對來說已經比較聚焦了,可能將來進一步拓展會在數字化相對集中的行業或者部門,我們會充分展開合作。

因爲DSaaS有幾個關鍵的要素,一個是要有數據,一個是要有算法或者算力,一個是要有業務場景,所以我們在合作中也會奔着這幾個要素去尋找可突破的行業。現在已經有很多計劃了,首先考慮的因素就是行業中有沒有變現的訴求,有沒有相對比較集中的系統。除了銀行、保險和政務之外,還有一些是大型的企業,比如交通行業,還有大型央企或者國企都會有數字化運營的訴求,我們會往這個方向發展。

總而言之,大B會多一些,而不是中小B。中小型我們提供的可能是SaaS型的服務,不會爲你定製任何的數字變現能力,而是提供工具讓你自己調用。對於大B,我們會針對性地出一些變現的場景和輸出能力。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