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路透社》最新報道稱,儘管華盛頓和北京決心放鬆對彼此的依賴,將進一步破壞長期建立的供應鏈,但對於其他新興國家和科技巨頭來說,身處這場權力爭奪戰中的右側還是有好處的。#中美關係#
(來源:路透社)
從針鋒相對的貿易關稅到科技競爭和間諜指控,西方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正在加劇,而這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
(一)通貨膨脹 #高通脹/經濟衰退#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決心將電動汽車和半導體等戰略領域的製造業帶回國內,使得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臺積電正在將部分生產轉移到德國,以滿足跨國公司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多元化的需求。
高盛的研究發現,將生產遷回美國國內可能會產生通脹影響,特別是如果西方製造業的增長速度不足以抵消進口下降的影響。
北方信託公司歐洲、中東和非洲和亞太地區首席投資策略師 Wouter Sturkenboom 表示:「我們建立全球化世界是有原因的,它既高效又便宜。」
「如果我們放鬆其中一些,就會增加成本。」
美國長期通脹也意味着利率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較高水平,從而提振美元。
美元走強可以迫使歐洲資源進口國爲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支付更多費用,從而向它們轉嫁通貨膨脹。
(來源:路透社)
2. 友岸外包
華盛頓正在推動「友岸外包」,即用友好國家取代中國在供應鏈中的角色。
哈佛商學院勞拉·阿爾法羅(Laura Alfaro)領導的研究表明,越南和墨西哥是迄今爲止美國供應鏈轉移的主要受益者。
蒙古正在尋求美國投資稀土開採,稀土是用於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材料。
菲律賓正在爭取美國的基礎設施投資。
Amundi投資研究所地緣政治主管安娜·羅森伯格(Anna Rosenberg)表示,中美緊張局勢爲分析新興市場的增長前景提供了「新視角」。
(來源:路透社)
3. 印度崛起
印度被認爲是最有能力在「低成本、大規模製造」方面與中國競爭的國家。
中國龐大的年輕人口和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也爲在中國業務較少的跨國公司創造了機會。
印度股市今年已上升 8%,摩根大通明年將印度納入關鍵政府債券指數的計劃提振了投資者流入債券市場的前景。
資產管理公司 J. Stern 的首席投資官克里斯托弗·羅斯巴赫 (Christopher Rossbach) 表示:「印度是一個非常大的機,」 「我們投資的全球公司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印度央行預測本財年經濟將增長6.5%,而中國今年預計增長5%左右。
巴克萊預計,如果印度在未來五年內將年經濟增長率提高到接近 8%,它將有能力成爲全球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來源:路透社)
4. 從芯片到時裝
中西衝突會給雙方帶來贏家和輸家。
歐盟正在調查是否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稱其受益於過度的國家補貼。
美國對國內半導體制造的補貼提振了英特爾的股價。然而,美國大型科技股和全球股指的表現很容易受到中國報復跡象的影響。
由於有報道稱北京將禁止政府工作人員使用 iPhone,蘋果股價在 9 月初的兩天內下跌了 6% 以上。
隨着中國成爲全球奢侈品的主要買家,西方時裝公司也陷入了政治困境。
中國最高反腐敗監督機構發誓要消除所謂的西方精英的享樂主義。中國的銀行已告訴員工不要在工作時穿着歐洲奢侈品。
巴克萊分析師 Carole Madjo 和 Wendy Liu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更高級別的政府審查已經開始影響更富裕(中國)消費者的支出。」
2023 年初,隨着中國放鬆對新冠疫情的限制,奢侈品行業股價飆升。
然而當中國經濟低迷以及與西方的緊張關係加劇,奢侈品行業股價隨之大幅下跌。歐洲奢侈品股第三季下跌 16%。#中國經濟#
(來源:路透社)
5. 拋售中國?
經濟步履蹣跚和房地產市場動盪意味着看跌中國投資的理由超出了政治範圍。
由於中國股市表現落後於全球股市,投資者對於是否進入這個市場存在分歧。
摩根大通對信貸投資者的一項調查發現,40%的人看空中國,但幾乎相同比例的人希望增加配置。
RW Baird 股票副主席 Patrick Spencer 表示:「我實際上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因爲每個人都非常討厭這個市場,」
「市場預期確實很嚴峻,而現實情況要好一些。」
(來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