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11月18日 - 人民日報海外版周五刊登熱點聚焦文章稱,在當前中國宏觀政策穩健、改革措施得力、經濟轉型升級勢頭向好的背景下,人民幣並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健的大格局不會改變,跟風兌換美元沒必要。
文章援引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宇稱,事實上,僅以美元作為衡量人民幣的標尺是一種錯誤認識。相比之下,參照一籃子貨幣而非單一貨幣顯然更為科學和公正,不過由於人民幣剛剛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所以人們在觀念上作出適應和改變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
“雖然這幾天人民幣兌美元 CNY=CFXS 一度創下近八年新低,但是如果據此判斷人民幣‘不行了',顯然不夠嚴謹。”文章稱。
最近幾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偏弱、中國連續數月減持美國國債等消息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一些市場人士將中國減持美債與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相聯繫,並下調了人民幣匯率預期。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美元指數上升是導致近期人民幣以及其他非美元貨幣走低的重要誘因。其中,美國股市高漲、特朗普經濟刺激計劃、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因素不容忽視。
在譚雅玲看來,儘管人民幣兌美元短期內有所貶值,但是中國內部市場的消費價格和生產資料基本價格並沒有太大變化,因此人們既沒必要對人民幣短期波動過度敏感,也不必跟風去兌換美元。
在中國減持美國國債與人民幣匯率之間的關係上,專家也表示不應該過度聯繫。周宇指出,減持美國國債涉及諸多層面的問題,如貿易收支、資金流動、企業投資需求、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等。如今,隨著中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國際產能合作等諸多領域都會產生美元需求;同時,在美元已走高、美聯儲未再次加息之時適當減持,也有利於外儲收益變現。
分析人士稱,一國貨幣堅挺與否,最根本還是看其自身經濟能否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而如今,中國經濟中一個個看似不大但卻十分重要的新變化,正匯聚為人民幣長期堅挺的底氣。且中國在政策方面的迴旋餘地和空間也將成為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健格局的有力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債券市場已經清晰地反映出人民幣資產海外需求的提升。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境外機構持有境內債券增量為507億元人民幣,創下2014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新高;10月份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市的托管量為7,432.18億元,較9月又增加167.86億元。(完)
(發稿 李文科;審校 張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