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反複的大背景下,間歇性停業似乎成爲了國內醫美行業的“常態”。
以今年Q1、Q2季度爲例,受疫情影響,國內叁大區域醫美終端機構陸續進入停業期,醫美産業鏈整體受到一定沖擊。對于一線/新一線城市而言,疫情封鎖下,華南、華東、東北區域醫美終端機構陸續進入停業期,北京、上海、成都分別爲全國醫美市場規模前叁的城市。
雖然多數上市公司的主要機構在Q2季度未因疫情沖擊而停業,但疫情影響消費者流動性,仍對終端客流量造成一定沖擊。
對于醫美國際(AIH.US)來說,2021年和2022年過的都不容易。公司受疫情影響2021年業績觸底且財務陷入困境,2022年Q1季度則是延續了上年的淨利潤虧損情況。
爲改善公司流動性和財務狀況,醫美國際引入了新的戰略投資者。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7月20日晚,醫美國際公告,擬通過股份轉讓+增發新股的方式,引入拉芳投資及深創投集團。交易完成後,醫美國際實控人將變更爲拉芳家族。
財務困境下的選擇
醫美行業之所以一直都被市場所看好,在于其具有較強的回補屬性,在供需兩旺的行情下,回暖力度較大。但行業信息的不對稱、不透明,也會讓行業景氣度變化較難預判與證僞。
與壁壘較高集中競爭的上遊藥械制造産業鏈相比,醫美國際所在的中遊服務機構市場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毛利豐厚,呈高度分散格局,且分散度有進一步提升趨勢。這讓醫美國際在2021年疫情反複的市場環境中回暖受限。
此前,醫美國際發布了其2021年財報。財報顯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公司2021年收入爲6.46億元,與2020年的9.02億元相比下降28.4%;2021年淨虧損6.69億元,同比虧損規模擴大171.2%。
對于淨利虧損進一步擴大,可以總結爲3個原因:當期公司對旗下部分機構進行戰略重組與優化,産生3.14億元非流動資産減值損失;近年中國醫療行業薪酬普遍上漲,公司存貨及消耗品成本持續拉高;公司在疫情緩和窗口期,直面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大促銷力度,以致當期銷售費用率持續攀升。
從現金流來看,持續虧損下公司現金流情況緊張。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截至2021年末,公司賬上流動資産僅爲0.96億元,亟需引入資金改善流動性。而這也是此次醫美國際引入拉芳家族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醫美國際發布的公告,本次交易將由兩部分組成。
首先,醫美國際創始人周鵬武和丁文婷夫婦擬以每股價格4.67元的價格,轉讓總計約2132.20萬股公司普通股給拉芳家族旗下的澳洲萬達,總對價1億元。買賣雙方已于7月20日簽訂股份轉讓協議,且不附帶任何附加條件,預計交易將于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
其次,拉芳家族旗下的拉芳投資和深創投基金將共同作爲GP設立的海南東方捷創投資合夥企業,醫美國際將與其簽訂認購協議。屆時捷創將擬以1.7億元的總對價,認購總計3640.26萬股公司新發行的普通股,每股普通股的認購價格爲人民幣4.67元。
認購協議落地後,拉芳家族共向醫美國際投資約3.7億元,因其直接加間接持有醫美國際超過50%股份,拉芳家族也將成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輕醫美會是一門好生意?
實際上,在拉芳家族入主前,醫美國際就在2021年進行了一輪資産優化調整。
具體來啦。醫美國際在2021年9月啓動優化業務的戰略重組,將發展重點從快速擴張轉移至穩定增長。其核心戰略之一便是剝離或關停了部分位于非核心市場或未達到公司內部要求的機構。
自2021年1月以來,醫美國際已轉讓或關閉了7家治療中心,其中包括1家旗艦醫院。截至2021年末旗下治療中心網絡機構數爲15個,分布于11個城市。其中前五名的治療中心2021年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爲71.2%,爲醫美國際營收的主要來源。
2022年,醫美國際則將業務重心放在了輕醫美方面。2022年Q1財報顯示,醫美國際推出8種新輕醫美治療方案,輕醫美治療次數持續提升,光電治療次數爲10.3萬次,占總治療次數的73%;微整形治療次數爲25399次,占總次數的17.9%。相較之下,手術治療次數爲7676次,占總次數的5.4%;其它綜合健康和醫美服務次數爲5195次,占總次數的3.7%。
從業務量結構也不難看出,輕醫美成爲醫美國際後續的重要轉型方向之一。
近年來,輕醫美市場近5年複合增長率達34.7%,遠遠超過了醫美行業整體的20%。另外,“輕醫美消費理念”也被認爲是醫美行業發展越來越好的主要因素。輕醫美發展趨勢較爲顯著。
從行業優勢來看,輕醫美的優勢在于運營成本更低,且高頻高價。通常來說,一家傳統的大型醫美機構,每月月運營成本在300萬-500萬元,每月至少需要做600萬-800萬元的業績才能營收平衡,獲客壓力較大。但輕醫美模式則以300平米的診所爲主,平均運營成本僅爲20萬-30萬元,每個月只需保證50萬的業績即可營利。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超8成輕醫美用戶會周期性體驗輕醫美項目,黏性較高;29.9%的用戶會在首次體驗後2-3個月産生再次消費的想法,10%的用戶會在當月複購,36.1%的用戶半年消費一次,産品複購率較高。
此外,與手術整形相比,輕醫美恢複期短、風險低;與生活美容相比,醫療美容能夠深入下層皮膚組織,功效明顯。
基于以上原因,輕醫美逐漸成爲近年醫美行業發展的共同趨勢。但輕醫美並非完全的“暴利模式”其同樣存在不可忽視的核心問題,即高毛利、低淨利。
數據統計顯示,輕醫美模式下,醫美上遊企業平均毛利率達90%,平均淨利率達30%;中遊平均毛利率50%,平均淨利率只有10%;下遊平均毛利率60%,平均淨利率只有10%。
可以明顯看出,輕醫美模式下,中下遊淨利率依然較低。原因在于,醫療器械設備成本高;嚴重依賴合規醫生,人工成本高且難以標准化;激烈市場競爭下營銷獲客成本高。
對于醫美中遊服務機構市場而言,合規化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據《2018醫療美容消費報告》顯示,2014年至2018年,我國民營醫療美容機構的數量逐年快速增長,且增速越來越快,年均達到45.7%。但是如此競爭下,沒有一家醫療機構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輕醫美市場大概率也將延續這一市場格局
目前我國的醫美機構大概有2萬家左右,其中有7成以上是中小機構,診所級別的占比最大,當下中小企業的規範化程度遠遠不夠,存在不少短板,如缺乏專業人才。在此背景下,輕醫美醫師的爭奪以及客源爭奪或成爲後續輕醫美市場的主要矛盾,而這也將是醫美國際後續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