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網購日優惠: InvestingPro折扣高達60% 獲取優惠

從風光無限到瀕臨退市,百世集團(BEST.US)被“邊緣化”的這五年

發布 2022-10-13 上午12:19
© Reuters.  從風光無限到瀕臨退市,百世集團(BEST.US)被“邊緣化”的這五年

隨着上市企業2022年中報相繼發布完畢,一度不被資本市場所看好的快遞行業卻交出了令人有些意外的答卷: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快遞行業營收、淨利雙增,營業總收入實現同比增長40.73%,歸母淨利率也同比增長了188.31%。

近十年來,快遞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造就了一大批上市公司,快遞年業務量突破千億件大關。而時至2022年,快遞行業的競爭也逐步從“價格戰”轉向了以質量取勝的下半場。

大浪淘沙,有人還在堅持,亦有人黯然退場。與競爭對手相比,百世集團(BEST.US)的股價可謂“上市即巅峰”,已從2017年美股上市後的11.48美元/股一路下跌至0.67美元/股,市值僅有5000多萬美元,瀕臨退市邊緣。

實際上,就在今年1月,百世已收到過紐交所的退市警告信函,在進行並股後暫時擺脫了退市危機。但隨着2022年Q2財報發布,公司股價再度跌穿1美元紅線,業績的後續發展也依然遲遲不見曙光。

高開低走,七年累虧超百億

顯然,百世股價一路下跌的勢頭與其近年來疲軟的業績表現緊密相關。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在巅峰時期,背後有着資本撐腰的百世快遞一度被視爲“通達系”的有力競爭對手。2008年,成立僅一年的百世就獲得了富士康等巨頭1500萬美元的融資,隨後接連跑馬圈地,先後收購了彙通、全際通等,並于2017年在美國紐交所風光上市。

但在營收規模不斷增加的表面下,公司卻始終未能走出虧損泥潭。盡管有着多次融資“輸血”,在2014-2020年的七年時間裏,百世仍累計虧損近160億元。

從近五個季度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出,在2021年前叁季度,公司依然處于虧損狀態,直到第四季度才淨利潤驟增,實現全年扭虧爲盈,這同時也是2016年以來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這一喜人消息未能振奮股價。究其原因,還是因爲,這份難得的盈利並非來源于公司業務的實際改善,而是來源于一筆交易的一次性收益:2021年年末,百世將國內快遞業務以6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極兔。

而撕掉快遞標簽後,公司的業績仍然沒有明顯起色。

據最新財報披露,2022年第二季度,百世集團營收爲19.264億元(約2.876億美元),同比下跌37.7%;持續經營的淨虧損爲3.37億元,上年同期爲1.47億元;持續經營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爲-2.87億元,上年同期爲-8060萬元。

綜合上半年業績來看,公司營收繼續下滑,虧損幅度有所收窄:上半年總營收爲37.29億元,同比下降36.55%,歸屬母公司淨虧損爲6.65億元,虧損同比減少38.11%。

另一方面,公司盈利能力也持續走弱,2022年第二季度毛利率爲-4.9%,較上年同期的2.8%毛利率有明顯下滑。在財務狀況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持有現金及其等價物9.42億元,季度末淨現金達14億元。

爲何以快遞起家的百世,卻沒能在快遞這條賽道上走多遠?爲何同樣遭遇激烈的價格戰,在諸多快遞企業中卻僅有百世一家年年虧損,且虧損還逐年擴大?

要解答這些問題,還得從百世的輕資産經營模式說起。

快遞業務“掉隊”:負債高、利潤薄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目前國內的快遞企業大多都采用加盟模式,會將派件、收件、運輸等部分業務交由第叁方快遞物流公司,或租賃車輛和倉庫,以節約運營成本。

但比起其他快遞企業拿地自建轉運中心、打造直營運輸車隊等,百世的打法卻更“輕”:所有運營場地都來自于租賃,所有運輸團隊都屬于第叁方。而從最終結果來看,這種過分的“節約”似乎並沒有如預想的那樣節約成本,反而讓公司服務質量、品牌口碑斷崖式下滑。

近年來,百世快遞網點包裹堆積、暴力分揀、快遞丟失等問題屢見不鮮,這導致公司在因價格競爭而單均收入逐步下滑的同時,還在失去寶貴的客戶。到了2020年一季度,百世的日均業務量不僅低于“叁通一達”,還被快遞新秀極兔迎頭趕上:兩家的日均業務量都約爲2000萬票左右。

與此同時,公司的多元化策略不僅沒有帶來新的增長,反而拖累了公司業績。近年來,公司相繼涉足了百世金融、百世國際、百世店加、百世優貨等業務,其中百世店加在2017年至2019年間共計給公司帶來了6.17億元的虧損。截至2021年第叁季度,公司總負債攀升至175.44億元,資産負債率達98.57%。

高企的負債率、薄弱的盈利能力,讓公司在快遞賽道上早早“掉隊”,不得不尋求新的增長契機。早在2012年,百世就率先選擇了入局快運行業。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快遞的主要客戶群體爲電商平台賣家,具有訂單頻次多、單次訂單重量體積小、價值低的特點;快運則是B2B業務,主要爲工廠運輸30KG以上的大件貨物。

近年來,隨着競爭的白熱化,無論是德邦、天地華宇、遠成等快運企業,還是順豐、圓通等快遞企業,都在爭相跨界對方的領域,試圖開拓新的業務市場。

不過,對于百世來說,在這片新戰場開辟出自己的天地並沒有那麽簡單。

業務結構單一,靠快運“獨木難支”?

2021年年底,在賣掉國內快遞業務後,百世集團曾向外界表示,將暫停非核心業務發展、集中精力聚焦主業,推動供應鏈、快運、國際業務的深度融合。這一次,公司給自己的新定位是“國際化的綜合智慧供應鏈服務商”。

快運業務顯然是公司發展的重點,也是目前公司主要的營收來源。

按業務劃分,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貨運整體業務營收12.08億元,同比下降46.5%;供應鏈管理業務營收4.51億元,同比下降6.0 %;全球業務營收2.41億元,同比下降23.3%;其他業務營收2585.5萬元,同比下降35.6%。

若單從2022年的業績來看,與今年第一季度相比,貨運業務和供應鏈管理業務均有小幅度增長,而全球業務和其他業務的營收則相比第一季度也有所下降。

從整個快運行業來看,據運聯智庫數據,2021年的行業前叁名分別爲順豐快運(零擔營業收入302.3億元)、跨越速運(零擔營業收入113億元)、德邦快遞(零擔營業收入106.8億元),而百世快運則排名第九,前頭還有諸多競爭對手。百世快運2021年的零擔營業收入爲54.4億元,與行業前叁名差距較大。

與此同時,從貨量來看,百世快運零擔貨量爲922萬噸,排名第五,而行業前叁名分別爲1465萬噸、1261萬噸和1020萬噸。

相對于基本飽和的快遞市場,國內快運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規模分散,各家龍頭企業都尚未形成壟斷性的優勢地位。在快運業務方面,受益于行業的高速發展,百世仍有一定的競爭實力,未來有望錄得較高增長。

在供應鏈業務方面,公司繼續拓展汽配及醫療器械行業客戶,着重發展B2B2C倉配能力。受益于自動化設備及技術的大規模使用,供應鏈毛利率、雲倉單量均環比有所增長。二季度,該業務新簽23個大客戶、續簽15個大客戶。

在全球化業務方面,百世國際持續搭建中國、東南亞與北美間的B2B2C和跨境業務網絡,在泰國新拓展5500平米的海外倉。截至二季度末,百世在東南亞擁有30個自營快遞分撥中心、1500多個站點,海外倉面積6.8萬平方米,業務覆蓋7個海外國家。

盡管都取得一定進展,但從營收規模和增速來看,貨運業務仍是未來短期內的營收主力,供應鏈和全球化業務欲成爲新的增長極尚需時間。

小結

近年來,百世集團數次傳出欲分拆百世快運赴港上市的消息,若能成功上市“補血”,公司則有望憑借這次融資機會強化自身綜合實力,也將在短期內爲股價帶來一定提振。

而從長遠來看,目前公司基本面稍顯薄弱,在更注重服務質量的To B業務端,百世若想扭轉以往備受诟病的口碑,還需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