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一(7月22日)的芝加哥期貨市場,小麥期貨的上漲成為了焦點。這一變化並非無跡可尋,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將深入分析當前市場的最新動態,探討其背後的邏輯,並展望未來可能的走向。
最新30天CBOT農產品期貨持倉變動追蹤
美國和法國作為全球小麥的主要生產國,其產量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據最新數據顯示,法國軟小麥作物的狀況已降至八年來的最低點,收穫進度遠遠落後于正常水平。同時,美國春小麥作物的乾旱面積也在增加。這些因素共同引發了市場對小麥供應的擔憂,進而觸發了空頭回補,推動小麥期貨價格上漲。
儘管大豆和玉米期貨也有所上漲,但它們的價格仍然接近四年來的低點。這主要得益於美國中西部地區有利的作物天氣,這一天氣條件預示着豐收的預期,從而對價格形成了壓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價格低迷,但投機者在大豆合約中建立了創紀錄的凈空頭頭寸,這表明市場對價格的進一步下跌仍持謹慎態度。
從技術角度來看,CBOT最活躍的小麥合約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下跌后,于北京時間7月22日08:52時上漲1.2%,達到每蒲式耳5.49-1/4美元,此前在7月16日跌至5.25美元的四個月低點。
對於大豆和玉米期貨而言,儘管價格接近低點,但技術面上並未顯示出明顯的反轉信號。CBOT大豆上漲1%,至每蒲式耳10.46-3/4美元,接近上周的低點10.32美元,而玉米上漲0.9%,至每蒲式耳4.04-3/4美元,接近上個月的低點4美元。
知名機構的分析師指出,由於美國強勁的作物前景和大豆的供應過剩,投機者在芝加哥交易的大豆中創下了凈空頭的記錄。這種空頭回補的現象,不僅影響了大豆市場,也對小麥和玉米市場產生了間接影響。
在小麥市場,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儘管法國和美國的產量擔憂為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但長期來看,全球小麥供應依然充足。而在大豆市場,分析師們則更加關注中國的需求變化,以及美國作物的最終產量。
儘管短期內小麥期貨因供應擔憂而出現反彈,但長期來看,全球供應的充足性可能會限制其上漲空間。對於大豆和玉米期貨,儘管目前價格低迷,但市場對美國作物的豐收預期以及中國需求的變化仍將是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