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3月31日 -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周四發布2015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以專欄形式指出,全球和國別因素疊加導致新興經濟體整體偏弱、國別分化的局面。
具體而言,全球經濟環境使原有發展模式受到挑戰,新興經濟體整體潛在增速結構性放緩,導致經濟總體偏弱;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之間在經濟增長、匯率和通脹方面出現分化;由於主要國家增長趨勢分化和全球需求格局變化,各新興經濟體出口貿易所受影響不一;政策空間差異促成了貨幣政策取向的分化。
以下為該篇專欄的全文(圖表省略):
2015年,由於全球因素的影響不均和各國應對能力的差異,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分化日益明顯。
整體經濟增速呈下滑趨勢,國別之間分化顯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估計,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從2014年的4.6%下降至2015年的4.0%,但各國情況差異較大。2015年,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增速分別降至-3.7%和-3.8%;南非小幅降至1.3%;印度經濟增速基本持穩於7.3%;波蘭和墨西哥則保持了溫和增長,經濟增速分別升至3.5%和2.5%。
總體通脹溫和,絕對水平差異較大。2015年12 月份,大部分國家通脹率較2014年同期有所下降。從絕對水平來看,俄羅斯和巴西通脹分別高達12.9%和10.7%,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通脹均處於較低水平,韓國通脹儘管小幅回升,但仍保持在1.3%的較低水平,波蘭和泰國則持續通縮。
貨幣對美元貶值,但幅度不一。美聯儲升息使全球貨幣環境收緊,美元走強,新興經濟體貨幣普遍對美元貶值。2015年全年,巴西雷亞爾對美元貶值幅度高達33%,南非蘭特對美元貶值25%,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和土耳其里拉貶值幅度也在20%左右。其他貨幣中,韓元、新元和印度盧比貶值幅度較為溫和,處於4%-7%之間。
貨幣政策以寬鬆為主,個別國家被動加息。由於經濟增長面臨外需放緩、全球金融條件收緊的挑戰,通脹又較為溫和,多數國家的央行選擇減息以支持經濟發展,韓國、波蘭等國央行在利率已降至歷史低位的情況下繼續減息;巴西則迫于貨幣貶值和通脹壓力而不得不大幅加息,2015年加息5次,共250個基點;基於通脹和宏觀審慎的考慮,南非央行年內升息兩次,墨西哥央行升息1次。
全球和國別因素疊加導致新興經濟體整體偏弱、國別分化的局面。一是全球經濟環境使原有發展模式受到挑戰,新興經濟體整體潛在增速結構性放緩,導致經濟總體偏弱。二是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之間在經濟增長、匯率和通脹方面出現分化。三是由於主要國家增長趨勢分化和全球需求格局變化,各新興經濟體出口貿易所受影響不一。四是政策空間差異促成了貨幣政策取向的分化。各國央行在經濟增長、物價和匯率(資本流動)之間艱難權衡,通脹壓力不大的國家一般選擇讓匯率發揮一定的緩衝穩定器作用,並放鬆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但資本流出、貨幣大幅貶值一旦威脅本國金融體系或通脹前景,央行則不得不放棄對增長的關注,轉而收緊貨幣政策。(完)
(發稿 宿泱韞; 審校 張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