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時,人們就越會害怕現有的財富遭到損失,尤其當它還只是帳面浮盈的時候。
這段時間的A股就是這種狀態。
臨近年末,疊加中外各種宏觀風險因素集中衝擊,A股越來越多資金選擇保留勝利果實賣出股票落袋為安,或者選擇更抗跌的避風港。
2022年A股的第一月開局讓市場信心不斷轉冷,今天市場繼續扛不住,到現在創業板已經連續7連跌,尤其是在近期美股開始大幅波動的背景下,市場不斷在縮量,板塊之間的重新分化也很明顯。
昨晚,美股一夜驚魂,三大指數一度跌近2%,雖然最後驚險反彈,但卻引發了巨大的市場信心巨震。起碼,這意味著加息預期逼近之下,由海量放水推上去的美股開始讓越來越多人覺得高處不勝寒。
同時,這也源源不斷地刺激著A港股市場那越發脆弱的神經。
過年前最後一個月,大家都開始變得有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但所謂一入股市深似海,想要淨身而退是很難的。除了保持現金和減倉,可以用什麼的策略安放我們的焦慮?
01高低切換,夢醒時分
這段時間,A股除了縮量下行外,還做著非常明顯的做高低切換:從高估的新能源、半導體、軍工板塊回流到低估的傳統週期行業,如基建、房產、金融以及消費。
市場縮量疊加高低切換,造就的是這段時間滬指跌幅明顯小於沒有強力業績支持的科創板,以及被新能源高度綁架的創業板。(其實如果不是大藍籌有所穩住,滬指也會跌很慘)
而在這段時間北上資金逆勢流入所抄底最多的也是化工、鋼鐵、交通運輸、建築裝飾、通信這些低估週期板塊,也是個有力的側面佐證。
其實,在經歷了下半年的大幅調整,大部分上述這些細分行業的股票估值已經變得很低,尤其大金融、傳統能源和材料領域的,對比去年中高位很多都回檔非常大的幅度了。
就在幾年前,大家在交流行業或股票估值時一般默認都是對未來一兩年,頂多3年預期的折現。但如今機構開始變得更加激進了,很多成長行業一上來把估值打到未來3年,甚至5年之後的時點。
可能也就是受五年規劃模式的影響,越來越多機構在2020年就開始談到2025年、2030年時的估值(那些給到2060年估值的當笑話看了),然後給出現在距離目標還有多少倍的差距。
但股市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器。這種這麼大跨度的估值方式,且不論有多少注水成分,在宏觀經濟形勢整體下行的背景下,未來預期削弱比增加的概率大得多。
最大的結果就是這種過於樂觀的估值會導致所吹捧的行業短期泡沫過大,一旦中間有什麼風吹草動,大跌調整就難以避免。
晶片半導體、元宇宙、新能源板塊這些就是如此。雖然這些的長期未來確實有很強的增長空間,但炒股的人那麼多,不可能大家一直都做夢下去。
夢醒時分,還是需要面對冰冷現實。
現在的冰冷現實是什麼?
宏觀經濟下行,很多行業賺錢越來越難,之前一些躺賺的行業甚至被衝擊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大家有心認真做功課的,可以輕易找到很多宏觀和行業資料看得出來經濟形勢到底如何。
反正就挺不容易的。
企業不易,個人也難,去年的大家就業壓力挺大的,國考的人數激增突破200萬,考研人數創出歷史新高,這背後不僅是為了選擇舒適躺平那麼簡單。
但即使如此,在2022年這些趨勢依然還沒見很好的改觀。
比如疫情抬頭,尤其國外的疫情爆發失控,更增加了國內經濟回穩壓力,一旦全球供應鏈再度出問題,難保美歐的通脹危機不爆發。
比如消費,去年我國居民消費端的表現一直沒有大幅提升。比如汽車消費,別看2021年新能源車交付量增長迅猛,但前11月汽車整體銷量同比是下降9.1%,比2019年也僅增長了1.6%。這也就是說擁有汽車消費力的人群其實並沒有增多少,只是存量的內部轉移。
現在大家都在瘋狂入局新能源車,滲透率也急速攀升,等這些產能都爆發出來,這些車賣給誰?這一天遲早會到來的。
房地產也一樣。有媒體報導今年深圳收盤新開僅賣出一套房子,作為一線超級大都市,這種情況堪稱有史以來最慘。再結合去年激增的房企違約和個人法拍房數量,反映出房地產行業的賺錢預期被打掉之後,將面臨很多殘酷的現實問題。
所謂對症下藥,重病下猛藥。有時候利好行業政策給得越大越多,反而越反映這個行業的問題嚴峻,還有很多行業都有上述的情況。
02凜冬未盡,何以避寒?
說那麼多,大概就是跟大家說明,2022年的形勢還遠未到言樂觀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股市走牛不現實,一些高估值板塊肯定會面臨來自現實的捶打。
此外,還有國際局勢的動盪、以及美國提高加息幅度並時間提前的預期,對現在高位的美股也是個壓力挑戰,一旦美股繃不住,肯定會對國內股市帶來重大衝擊,比如昨晚美股的驚魂大跌,對今天的全球市場盤面帶來很大情緒影響。
雖然A股可能因為之前沒漲多少和獨立貨幣政策面不會跟著大跌,但想要逆勢上漲的難度肯定會加大。
那麼,凜冬之下,有哪些方向或許才是比較好的避風方向?
首先,現在市場已經在做的,就是高低估值的切換,這不是長線思維,僅是短期避險策略。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值得廝守的板塊。
一是年報業績預期。目前近200家A股上市公司公佈了年報預告,其中有超過8成是業績預喜。這些預喜的行業普遍分佈在材料、醫療保健、資訊技術、半導體、可選消費等領域,尤其預增最大的是上游的材料、新能源車和因疫情受益的醫療檢測板塊。
這意味著,這些行業大概會成為業績整體不錯的價值行業,只要稍微用心排除一些可能有雷的,以及業績不錯股價回撤較大的行業龍頭,整體勝率不會差。
二是大消費,比如食品飲料消費類的剛需品,去年中到現在的資金抱團瓦解帶來非常巨大的估值下殺,但去年末不少細分領域有過終端提價,等今年上游材料價格逐漸回落,這些行業會迎來比較好的利潤回升紅利。
比如豬肉股和農業板塊,雖然豬週期還在繼續探底,但現在的豬肉價格已經足夠低,出清也在末端,馬上一季度開春,一號檔又到發佈時期,每年初農業板塊炒作規律今年肯定也不會拉下。
三是政策面引導的方向。包括十四五規劃和其他高級別的經濟會議中提到的政策扶持方向。其實除了雙碳計畫下的新能源大產業,其實還有很多,比如新材料、養老、專精特新、新農村、老舊社區整改等,都有很大的增量預期。
甚至大基建都值得期待,近期的工作會議不斷強調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按照規劃,一季度基建投資迎來超過1.2萬億的資金到位。
第四是互聯網科技股的困境反轉。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港股的互聯網巨頭有站穩跡象?今天港股除了金融股在漲,騰訊美團京東其實也漲得不錯,從它們近10日表現這個趨勢更明顯,除了美團,其他多數漲超5%了。
並且,南下資金也在開始大量重新買入這些互聯網科技股,對比新能源車、半導體這些高估板塊的大幅下跌,資金選擇這些跌慘的互聯網意圖更明顯。要知道現在的美股搖搖欲墜,科技巨頭也都開始大幅走弱,這種情況下港股互聯網科技股能逆勢走強,背後肯定是有邏輯發生變化了。
近期的港股互聯網科技股利好頻出。越來越多人傾向認為最嚴監管已經過去,有些領域還會有一些糾偏的預期,同時騰訊控股 (HK:0700)、小米集團-W (HK:1810)、阿里巴巴 (NYSE:BABA)、京東 (NASDAQ:JD)這些巨頭也在加大回購力度給市場鼓氣。
此外,也有越來越多機構開始轉頭喊多中國互聯網科技股,包括花旗、橋水、高盛、瑞銀這樣的國際巨頭,它們大概的觀點基本都是“在低估值、監管政策緩和後,這些中國互聯網科技股已“調整過度”,2022年將出現買入機會”。
並且喊多不只是一時口嗨,而是真金白銀的實際行動。芒格從去年去年第一、三、四季度不斷抄底阿里巴巴-SW (HK:9988),高盛、橋水也在去年三季度也開始大幅手筆增持阿裡拼多多、新東方等。
中信證券就直接坦言,預計今年港股會迎來20%的年度級別估值修復機遇,還把最佳配置時機精確到了二季度。
從長線的角度看,這些在過去一年多來被錘得足夠慘的板塊,配置價值大概率是越來越高的。
03小結
現在看來,現在市場有最大的兩個擔憂:一是疫情衝擊,二是由美國加息帶來的美股暴跌進而引發全球市場巨震。
這很可能會給整個A港股帶來巨大的壓力,即使不會暴跌,但想要逆勢上漲的概率極小。最終,這絕對不是一個讓股民舒服的時期。
現在形勢不好過,大家都在降杠杆然後找地方避險,導致股市很多板塊都泥沙俱下。
但在很多時候,大機會真的是跌出來的,所以就算有大跌也不可怕,只要你能熬過這個艱難時期,你會發現很快股市裡遍地都是機會。
但在此之前,還是尋找合適的避風港吧,現金為王,降低杠杆,等風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