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市場今日表現最穩健公司立即開始

5G浪潮下,亞信科技(01675.hk)冀再創傳奇

發布 2020-12-17 下午04:15

在1995年,中國還沒有撥號上網,中國電信計畫通過美國的斯普林特公司(Sprint)開通兩條64K的專線,一條在北京,另一條在上海,這是中國最早的工作互聯網。亞信科技(1675)拿到了這張訂單,這就是中國第一個商業化Internet骨幹網ChinaNet。可以說,亞信是敲開中國互聯網世界大門的一個傳奇,也是第一家在NASDAQ上市的中國高科技公司。

二十幾年過去了,亞信科技這家老牌電信級軟體巨頭,輾轉從美股退市來到香港二次上市,市值從百億港元重新出發。可是,「亞信的故事」在香港並未引起太大關注,但其實在穩守原有業務之餘,還開拓了新業務,以抓住5G時代的商機。從最近的一些公開信息中,筆者做了一點分析。

1、在5G的大潮下,亞信的主營業務是否有突破的機會?

對於亞信科技而言,BSS(業務支撐系統)業務依然是公司基本業務,這是亞信二十幾年以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盤。

亞信科技的BSS業務主要客戶是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以及從運營商中拆分整合成立的中國鐵塔(China Tower)。

在多年的電信運維服務中,亞信科技已經與運營商形成了深度捆綁的合作關係,在BSS領域亞信科技已經形成了實質性的市場絕對領導地位,運營商離不開亞信,這塊業務已經堅如磐石,成為亞信最核心的根據地。

隨著5G的到來,亞信及時推進了針對5G業務的BSS開發,投入了數千人研發團隊,推出了5G SA計費系統、5G網路切片端到端管理、5G雲網融合支撐系統和5G融合套餐支撐系統等業務支撐組件,電信BSS核心業務效能持續提升。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服務的電信運營商客戶達262個,數量同比增長16.4%,客戶留存率超過99%,在運營商BSS市場的領導地位得以持續鞏固。

在5G BSS業務的基礎上,亞信及時切入了5G OSS(網路支撐系統)業務,這是打造一個面向電信運營商的集規劃、建設、維護、優化為一體的網路智能化系統。通過這一個新一代網管體系,讓運營商能夠基於亞信科技中立軟體商的身份,構建一個網路中立、業務中立和廠家中立的智能化網路管理系統。

5G OSS作為一項極具前瞻性的新業務線,已經形成了突破之勢,在今年上半年的試運營開展中,商用佈局持續深化,落地局點快速增加。5G OSS已發佈了7大類產品,包括網路運維、網路編排、控制管理、業務開通、智能分析、客戶感知CEM。這7大產品在今年上半年已經有27個點落地正式商用,並且產生的收入已經超過了1500萬。

其中亞信科技的CSMF和NSMF,也是全國首個運營商一級的5G網路切片管理系統,這些都是開創先河的產品和技術,而且都是與5G網路智能化相關。

亞信科技的5G軟體新業務,其創造的價值並未及時體現在其市值中。實際上,美國也出現了好幾家提供端到端的5G軟體,比如Mavenir、Altiostar和Parallel等公司,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公司估值都已超過了20億美元。亞信科技的5G OSS新業務,有中國龐大的市場做基礎,商用速度要超過美國同行,其未來價值不可低估。

2、亞信的非運營商業務呈現倍增級突破,後勁如何?

在5G商用普及之年,憑藉近三十年服務電信行業所形成的核心能力,亞信科技還把這種優勢延伸到了更多的行業和市場,為政企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支撐。

亞信科技著力開拓了另外兩條業務線,DsaaS(數位化運營)、垂直行業和企業上雲,嘗試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DSaaS(數位化運營)業務在2020年上半年整體業務增幅逾九成,規模突破億元大關。亞信將以往在傳統電信BSS領域多年積累的在產品、服務、運營和集成等方面的能力,將服務的範疇從傳統的網路聯結,向更廣泛的不同類型企業用戶的業務層面進行滲透和傳遞。

運營商自己在人口紅利消失以後都轉到存量經營和價值經營方面,亞信充分地利用DSaaS數據運營的能力來為運營商的價值經營提供服務,同時也把數字運營的能力推到了非運營商,包括銀行、保險、政務、公共服務以及廣電等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亞信的DSaaS(數位化運營)在“脫敏的運營商數據+客戶自有數據+外部數據”基礎上,良好的保障了用戶隱私安全。從目前的進程來看,亞信已經在運營商市場實現模式突破,政務、銀行、保險等垂直行業市場持續滲透。

亞信能在非運營商市場迅速突破,一方面是因為其自身多年的技術積累,有能力為客戶提供數據驅動的DSaaS服務,另一方面,亞信採取了類似互聯網化的數位化運營商業模式,客戶可以選擇按結果付費、SaaS訂閱、按專案收費、按工具軟體收費等靈活的運營模式,有利於亞信以SaaS化的產品迅速佔領垂直行業市場,助力企業進行數據精准行銷及幫助政府部門運營效率提升。

另一個創新業務是亞信雲,這是亞信科技為垂直行業及企業上雲業務設定的一個強調雲網結合的行業雲服務和解決方案,目標是將技術端的網與業務端的雲,進行融合互聯,最終以雲化產品、行業解決方案和雲MSP(管理服務供應商)的方式,為包括郵政、廣電、金融、能源、醫療、零售等行業的用戶,提供直達業務的IT數位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亞信雲與眾多雲廠商並非競爭關係,而是合作拓展MSP的商業模式。比如最近亞信與阿裏雲共同技術支持的東方購物電商平臺專案一階段順利上線,亞信和阿裏雲合作,共同擴展垂直行業的大企業客戶市場,開發能源雲、金融雲、交通雲等行業解決方案。

亞信不但與阿裏雲緊密合作,還與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亞馬遜AWS、移動雲、天翼雲、沃雲、UCloud等雲計算廠商結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亞信在垂直行業企業上雲業務方面擁有64個大型企業客戶,同比增長48.8%,收入上漲103%達6815萬元。

DSaaS數位化運營、雲業務與5G OSS組成了亞信的三大新業務,加上傳統的BSS業務,這就是亞信近年確立的“一鞏固、三發展”戰略,目前已進入快車道。

3、疫情對於亞信業務的影響偏正面

2020年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很多企業的正常運營節奏,但亞信科技似未有受太大影響,其業績表明經營未受疫情影響,且在新業務拓展上反而有突破。

亞信科技公佈的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未經審核綜合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亞信科技實現營業收入約人民幣25.041億元,同比上升1.0%,淨利潤約人民幣2.326億元,同比增長228.8%。其中,新業務收入達到約人民幣2.297億元,同比上升77.7%。

疫情也無意間幫助亞信開拓了一塊新的市場,亞信在其DSaaS產品技術和數據的基礎上,快速回應,推出了十六大疫情防控產品及解決方案。其中疫區人流及疫情態勢感知產品、敏感區域3D沉浸式數據可視化解決方案、新冠肺炎公共衛生應急聯合作戰方案獲科技部推薦,疫情防治人口大數據平臺獲信通院、雲計算開源產業聯盟推薦,基於時空位置大數據的疫情防控解決方案入圍工信部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複產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方案名單。

各個省市林林總總的防疫健康碼和疫情防控系統,其中就是亞信的產品在背後鼎力支撐。

4、中國移動為何戰略入股亞信?

2020年4月,中國移動與亞信科技達成戰略投資協議,出資13.85億港元認購新股,持有近20%股份。有分析指出,這與中國5G應用逐步落地有關。現時5G應用場景較以往已出現了一些新興變化,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三大應用場景使5G得以覆蓋更多行業,行業應用多樣性對於性能的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及對特定作業場所的適應性等都提出了更專業化和更高的要求。在5G向垂直行業賦能的過程中,行業認知是所面臨的一大困境之一。在各行各業內在邏輯大不相同的背景下,運營商與垂直行業需共同進行深入的瞭解和研究,才能形成有效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使企業依託5G網路進行數位化轉型。

由於垂直行業客戶對5G多採用建設專用或私有網路的方式,5G賦能面臨專網融合問題;除此之外,5G賦能垂直行業也面臨著技術規範和標準的融合、以及商業模式的融合。在這一轉變下,運營商與垂直行業客戶之間的關係,也將逐漸由單純提供服務向合作夥伴關係轉變。

亞信科技一方面具備運營商優勢,有很強的通信網絡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專業化團隊專門面向垂直行業的業務開發和應用,能夠很好地把業務場景和網路通信尤其是資訊採集、傳輸結合起來,為行業打造5G的專網或5G垂直行業專網,形成公司垂直行業及企業上雲業務的一大優勢。

移動看重亞信,應該不只是看到亞信傳統的BSS業務,更重要的是亞信在垂直行業拓展場景的能力,包括但不僅限於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醫療等方面的業務深入。

5、亞信科技的估值空間

亞信科技(hk.1675)按照目前11.02港元的股價,按調整後淨利潤計算市盈率僅不到13,總市值100.91億港元。亞信科技目前處於明顯低估的狀態。

以亞信的傳統BSS業務來估算,2020年估計可以創造近60億左右的銷售額和超過6億的利潤,年增長率10%,那麼對應100億的估值已經有些低估,這還沒有考慮到亞信的三大新業務。

按照上半年的數據,亞信三大新業務增長高達77.7%,根據對其創新商業模式的分析,預計其新業務創造現金流的速度還將繼續加快,因此按照不到13倍的市盈率對其估值,是極其保守和滯後的。

那麼,假設按照同類科技股30倍的公允估值,亞信科技的合理市值可能完全可以達到200億港元,目前公司處於新業務驗證的過程中,到明年3月份亞信公佈年報的時候,一旦發現亞信的新業務產生巨大突破,也許市場將會對它重新估值,值得憧憬。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