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 在“顏值經濟”中誕生的醫美平臺新氧科技(NASDAQ:SY)在上周晚些時候公佈了2019財年二季度財報,顯示總收入增長87.3%至人民幣2.85億元,淨利潤大增230%至2930萬元。
這份財報看上去還可圈可點,但資本市場卻完全不買賬。新氧在公佈財報之後股價大跌了33.5%,週五有所反彈,不過相比之下8.7%的漲幅遠不足以抵消財報後的暴跌。
新氧本身的股票交易量不大,這是導致其股價大幅波動的原因之一。而從基本面來看,財報中隱藏的一些細節以及醫美行業的一些新動態可能也是股價下滑的誘因。
支柱廣告業務面臨監管
目前,新氧的收入來源主要分為兩部分:資訊服務和預訂服務。資訊服務即廣告收入,在二季度增長105.6%至2.12億元,貢獻了總收入的74.2%; 而預訂收入,即通過為醫美機構收入訂單而收取的傭金費用,則僅增長48.7%至7300萬元。
廣告收入的不斷擴大反映出新氧從2017年以來商業模式的調整,這部分收入的占比從2016年的40.5%一路增長至最新的超過74%。這個調整,也使得新氧的毛利率在同期從48.7%增長至80%以上。
但與此同時,這也使得新氧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首當其沖。就在29日財報公佈之前,上海市市場監管管理局召開了醫療廣告專題培訓會,聯合上海市衛健委等部門整頓醫美廣告市場,醫美機構將根據培訓內容開展自查自糾,從9月27日至10月25日,各部門將聯合督導巡查,對發現的問題立即處理並予以曝光。
新氧主打社區運營模式,用戶可以在社區上分享整形心得。本質上這不屬於廣告,但一旦有醫美機構對帖子內容進行植入或者干預,就可以被納入到廣告的範疇。
而在7月中旬,據《新京報》報導,這些“變美日記”完全可以造假,看似真人心得分享,實則上傳的帳號名卻是“代運營案例帳號代刷、代寫、代帳號等服務”。這種假日記分享已經催生出了一套相關的產業:出售新氧日記,而通過PS生成的日記案例需求尤其大。
新氧之後回應稱,針對報導中提到的有黑產公司提供虛假日記代寫服務,內部調查小組已經第一時間對相關帳戶和日記進行了封禁。
不過,作為用戶和醫美機構之間的仲介平臺,新氧對後者的監管能不能做到深入?醫美行業目前的主要痛點其實在於信任的建立。而對於新氧而言,無論是虛假的日記代寫,還是商家涉售違禁藥,都可能會逐漸侵蝕用戶的信任。
【本文來自英為財情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hk.Investing.com或下載英為財情 App】
行業想像空間巨大,阿里、美團入局
雖然亂象不少,但醫美行業依然熱度不減,這是一個利潤前景看好的行業。成立於2013年的新氧,從創立到赴美上市只用了五年多的時間;並在2017年成為行業內首家盈利的企業。
根據德勤在去年9月份發佈的《中國醫療美國020市場分析》,中國醫療美容市場2017年規模達到1925億人民幣。2018年至2022年期間,預計將以20.1%的年化複合增長率增長,2022年全年預計將達到4810億人民幣。
這麼有想像空間的市場,互聯網巨頭怎能不垂涎?阿里(NYSE:BABA)、美團(HK:3690)等巨頭都在對這個大蛋糕虎視眈眈。今年6月中旬,天貓上購買醫美類產品的人數環比5月增長了2.34倍;美團醫美也在今年“618”期間實現超6.7億元的線上交易額,較去年“雙11”期間增長300%。
巨頭的湧入加劇了行業的競爭,為了爭取用戶,新氧無疑會面臨運營成本上漲的問題。在二季度,新氧的運營利潤率4%,低於去年同期的5%和上一季度的18%。
新氧目前在這個行業仍然佔據領先優勢,但它的護城河足不足以抵擋巨頭的入局,就看接下來的監管能否到位,能不能在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控制成本,並且完成供給端和需求端的有效配對了。
【本文來自英為財情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hk.Investing.com或下載英為財情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