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喊你減肥! 萬億市場大爆發!

發布 2025-3-17 下午01:29

2025年迎來了新的關鍵詞——減肥。

最近,國家衛健委在2025年兩會期間提出,要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計劃。

早在去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等16個部門就聯合制定印發了《“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

隨後,國企員工成為了新政下的第一批“受益者”。

長期來看,“體重管理年”的推進必定是有利無害的。

肥胖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密切相關,已成為我國第六大致死致殘因素,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肥胖定義為慢性代謝性疾病。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目前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人已超重和肥胖,高於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的37%。

根據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今年3月4日,也即是國際肥胖日,《柳葉刀》雜誌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25歲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達到4.02億,數量全球第一,這勢必成為醫療系統的重大負擔之一。

到2030年,歸因於超重肥胖的醫療費用可能達4180億元,佔全國醫療費用的21.5%。

此外,青少年肥胖問題也將威脅未來的人口品質,數據顯示,如今上海兒童青少年超重率超34%。

通過「體重管理」,遏制肥胖率上升趨勢,可以降低慢性病負擔,也可以通過預防性健康管理,減少長期醫療支出,提升工作力健康素質。

從具體推進手段來看,「體重管理年」的目標在三個方面:

一是為體重管理來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單位環境和社會環境; 二是做好相關知識的宣傳和傳播; 三是防治結合,引導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門診。

因此,「體重管理年」的持續推進,或將會帶來減肥藥的再次興起,也可能帶來體育運動市場的再次擴容。

02

目前,肥胖在我國並沒有被認定為疾病,也未納入醫保。 但在臨床中,已開始把其納入慢病管理治療,服用減肥藥和減重手術是常用的兩種方法。

減肥藥市場,無疑是「體重管理年」帶來的關注熱點之一。

減肥藥市場近年來備受關注,尤其是GLP-1藥物,在過去一年裡成為多家巨頭藥企爭相佈局的熱門賽道。

巴克萊銀行預計,到2030年,全球減重藥物市場規模有望增至1500億美元。

憑藉司美格魯肽2024年達293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諾和諾德市值一度超越路易威登,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那麼國內能否有公司複刻這一走勢呢? 或許很難。

目前,在我國共有五種藥物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成年原發性肥胖症患者減重治療,包括奧利司他、利拉魯肽、貝那魯肽、司美格魯肽及替爾泊肽。

但在整個市場中,仍是諾和諾德、禮來等海外藥企巨頭的原研葯佔據主導。

去年6月,諾和諾德的減重版司美格魯肽注射液(Wegovy)在中國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GLP-1周製劑減重藥物后,減肥藥概念一度引發市場關注,推動了相關概念股的上漲。

以歌禮製藥為例,自2024年9月以來,歌禮製藥-B (HK:1672)股價已經累計上漲近10倍。 而其旗下產品ASC30在美國的Ib期臨床試驗中,肥胖症患者體重平均下降6.3%。

目前,國內已有20多家企業佈局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葯,九源基因、麗珠集團、齊魯製藥等企業的仿製葯已進入臨床III期或申報上市階段。

2026年3月,原研葯核心專利到期后,減重藥市場競爭或將更加白熱化。

但減肥藥或許很難能成為市場長期關注的熱點。

長期來看,隨著肥胖症和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減肥藥市場仍有巨大增長空間,且口服製劑、超長效製劑、多靶點藥物等也在逐漸成為研發重點,帶來更多發展空間。

但從企業本身來說,減肥藥研發週期長、成本高,部分企業可能面臨研發失敗或商業化不及預期的風險。

且由於諾和諾德和禮來對於產能的持續投資,減肥藥市場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 最近,諾和諾德還開始通過在線藥房半價銷售司美格魯肽,進一步搶佔市場。

而以減肥本身而言,司美格魯肽停葯后的復胖一直爭議不斷,且藥物減肥副作用本並不明確。

因此,相比西藥,中藥減肥或許也將成為關注重點之一。

在「體重管理年」的活動實施方案中也提到,要發揮中醫藥對體重管理的技術支撐作用。

從整體政策上來看,「體重管理年」更傾向於體醫融合、生活方式干預,將健康管理從“治療”轉向“預防”,這也呼應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的目標。

因此,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相比藥物減肥,科學膳食、運動處方等“體重管理”手段或許受到更多關注和歡迎。

03

此前,《“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

而從過往來看,體育市場收入一直伴隨著肥胖率的攀升而不斷擴容。

伴隨著「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的再度推進,到2035年,全國經常鍛煉人口要達到45%以上。

政策明確將運動作為體重管理核心手段,或將推動健身器材、可穿戴設備及運動服務需求增長,5萬億規模的體育產業也有望迎來再次爆發。

目前,國內運動服飾的頭部企業安踏、李寧、特步等均持續加碼「科技+健康」賽道。

與此同時,運動用品消費也處於提振消費的輻射範圍。

此前,摩根士丹利發佈報告指出,年初至今中國運動服飾需求出現溫和改善,產業折扣預計將從第二季開始改善。

一旦在2025年第二季度市場庫存清理基本完成,應能看到行業價格回升,再疊加上運動健康風潮的持續影響,運動服飾或將成為率先迎來復甦的行業之一。

同樣借力復甦的還有智慧穿戴設備,如智慧手環、手錶等。

2025年開年,國補範圍首次擴容到消費電子行業。 由於加入國補,智慧穿戴設備迎來一陣採購熱潮。

數據顯示,1月線上監測智慧手錶手環市場銷量達204.2萬台,同比增長31.6%,環比增長23.5%。

而針對體重管理,上海社區醫院已經試點「運動處方門診」,結合數字化平臺提供個人化方案。

隨著「運動處方」的逐漸推廣,或將帶動智慧手錶手錶手環的銷量增長以及健身APP,如Keep的活躍用戶增長。

早在疫情期間,從劉畊巨集的爆火可以看出,隨著居民健康意識地提升,家庭健身場景正不斷普及,也帶動了跑步機、智慧跳繩等家用器械的銷售,帶動健身器材需求激增。

2024年,Keep平臺智慧健身設備銷量同比增長超40%。

體重管理政策將「管住嘴」和「邁開腿」並列,因此能夠乘上這場東風的,除了運動服飾和運動器材企業,還有健康飲食等企業。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营养科学和数字化的协同也在逐渐受到关注。

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明确要求,食品减盐、减油、减糖,这也推动企业加速研发符合“三减”标准的健康食品。

目前,安利等企业已经推出“营养三餐+膳食补充剂”组合方案,帮助消费者减重,汤臣倍健作为国内保健品龙头,产品线也覆盖蛋白粉、膳食纤维等健康食品。

若饭、ffit8等主打低糖、高蛋白产品的代餐品牌市场份额也逐渐扩大,2024年,国内代餐市场规模已同比增长23%。

事实上,不论是“管住嘴”还是“迈开腿”,都建立在提振消费的基础之上,随着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体育用品、运动服饰、消费电子、健康食品,都将迎来更大的机遇。

04

结语

短期來看,減肥藥市場因新藥上市、需求激增受不少資本追捧,但風險也相當大,需要警惕政策導向變化與競爭風險。

長期來看,健康生活的習慣養成之後,消費者勢必會轉向體育用品、健康食品、可穿戴設備等大健康產業鏈。

加上AI技術的不斷推進,融合AI科技與傳統健康管理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或將收穫更多青睞。 (全文完)

3月最新AI精選股已經出爐!!!已經係InvestingPro會員?即刻click入去睇啦!

仲未訂閱InvestingPro?依家有最高45%嘅優惠,快D click入去訂閱啦!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