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人可以做到完全不虧損,投資者需要接受和管理自己的損失;
- 做出投資決策時,必須要先徹底了解自己買入的是什麼標的;
- InvestingPro夏季促銷正在進行,立即查看訂閱計劃,享受巨大折扣!
- ETFs/多元化基金投資虧損
- 個股投資虧損
- 憑證投資虧損
- 債券投資虧損
Investing.com - 一直以來,我收到過很多投資者的郵件,尤其是在2022年底到2023年初的時候,信件多是尋求指導,以在彼時市場下滑之際,管理好自己的持倉。
首先,我必須要澄清的是,我已經不再提供咨詢服務,而且每一個投資組合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在做任何決定之前,每位投資者都應該首先了解幾個要點:
1、沒有人可以做到完全不虧損。投資者需要接受和管理自己的損失,接受這是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巴菲特這種能夠持續創造利潤的傳奇投資人,或者是那些有能力度過2001、2008、2022年充滿挑戰時期的投資者也會面臨虧損。期待任何時候都可以獲得永久收益或正回報,都是不可能的。
2、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必須要先徹底了解自己買入的是什麼標的。不幸的是,很多投資者在沒有明確戰略或理由的情況下,隨意買入。明確的戰略和具體的買入動機,應該是支持你買入任何標的個股的唯一理由。
那麼,現在回到如何管理投資組合虧損的問題,具體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最初是如何安排投資的,讓我們一起研究以下幾個場景:
投資ETFs/多元化基金虧損
投資組合常常會納入指數基金,以及這些ETFs在每個投資組合的佔比都至關重要。如果該投資被戰略定位為投資組合權益部分的一部分,例如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iShares MSCI World ETF (NYSE:URTH)、歐洲斯托克50指數)等指數基金。那麼投資者可以考慮兩種選擇——要麼在下跌期間增持(如果和整體策略一致),要麼耐心等待復甦——然而,這兩種情況都假設初始投資的期限至少是8-10年,投資者可能會面臨長期的市場疲弱。
投資個股損失
在投資個股以前,投資者應該先搞清楚:你是否評估了投資組合中每只股票的權重,是否對這些股票都進行了分析?你買入這些個股的時候,是基於該股目前的實力和盈利,還是基於未來的增長?你是否建立了一個目標價和買入策略?
無論如何,如果一隻股票價格下跌了50%,但它只佔投資組合的2%,那麼該股的下跌對於投資組合的影響僅為1%,也就是說,你的虧損是可控的。然而,當你錯誤地將50%的資本分配到這只個股上,那麼對投資組合的影響將會達到25%的重大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如果你的股票出現了30%的損失:第一,你應該先看看這種下跌是否和該行業甚至是更廣泛的市場表現一致;第二,你應該評估它的基本面,以確定該股前景是否仍然積極,如果其基本面仍然強勁,那麼你不需要急於改變自己的頭寸,甚至可以考慮逢低增加對該股的投資。
其次,對於某一隻個股的清晰戰略定位是至關重要的。首先需要確定每隻股票的初始頭寸規模,以及確定為什麼將特定的資金分配給特定的股票。
最後,如果你更傾向於更多地依賴技術分析,你也可以通過止損策略來管理風險。理想情況下,當你進入交易時,你應該已經設定了這些止損水平。然而,在實施止損之前,評估市場狀況也至關重要,例如,在2022年,在不考慮整體市場的情況下,使用止損策略就可能會出現重大損失。
投資憑證損失
關於憑證投資(Certificates),重要的是評估相關資產的品質,此外,也要考慮該憑證的到期日。很多投資者犯了一個錯誤,即持有正在下跌的頭寸,希望看到經濟復甦,但是結果卻以更大的損失告終。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快刀斬亂麻,提前賣出這些頭寸,接受虧損。並可能在具有更好的打擊和票面利率的類似工具中,重新定位自己的投資,以更快地從此前的虧損中恢復過來,這才是更明智的做法。
另一方面,如果所持憑證遠高於屏障,且標的的資產品質較高,則可以選擇耐心等待。
投資債券損失
至於單一債券,你購買的債券的期限是一個關鍵因素——如果你在2022年之前購買40或50年期債券,以期獲得略高的票面利率,那你可能對投資缺乏了解,而如果這些債券是你的理財顧問推薦的,那你可能需要考慮更換顧問。
風險是,隨著美國基礎利率的急劇上升,債券久期越長,損失就越大。如果你投資5年或10年債券,你可能會一直持有到它們到期,並以票面價格獲得償還,但如果你專門投資於長期債券;但是如果你持有更長期的債券,又無法等到其到期,那唯一的選擇就是在某個時候虧損賣出債券,收回少量資金。
總 結
關鍵是要積極了解你投資的是什麼,並在投資之前和整個過程之中,都制定合理的策略,確保自己在面臨任何情況的時候,都不會毫無準備。
6月20日開始,InvestingPro開啟了夏日折扣季——每月節省20%,每年最高可節省50%!現在就來訂閱我們的投資工具!
【歡迎關注Facebook/@Investing.com中文網以及Twitter/@HkInvesting,分享更多新鮮觀點!】
(翻譯:李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