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特斯拉 (NASDAQ:TSLA) (NASDAQ:TSLA)公佈了2023年Q1財報。經歷了一季度股價大逆轉的特斯拉,交出了一份怎樣的財報呢?
財報顯示,2023年Q1特斯拉營收為233億美元,同比增長24.4%,基本符合預期。調整後每股收益EPS為0.85美元,同比下降21%,符合市場預期。2023年Q1特斯拉生產汽車超44萬輛,交付超42.2萬輛且同比增長36%,創下紀錄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營收大幅增長,但利潤端出現下滑。2023年Q1經營利潤為27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30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6%。
2023年Q1整體毛利率為19.3%,低於市場預期的21%。汽車銷售(剔除監管積分)毛利率由23.8%下降至18.3%,同樣低於市場預期的21%。
儘管眾所周知特斯拉在1月開始了全球降價,對利潤的預期已有所下調。但毛利率與市場預期仍有2%的差距,導致利潤端表現不佳的主因與碳酸鋰價格有關。
目前看來,影響成本端的碳酸鋰價格已從高位的59萬元降至18萬元。但在特斯拉一月降價時,碳酸鋰價格仍在45萬元/噸左右。而在3月時,碳酸鋰價格已降至近30萬元左右。直至4月,碳酸鋰價格一度跌至17萬元。
換言之,特斯拉的降價速度領先於碳酸鋰的價格下跌速度。當特斯拉售價下降時,成本端的碳酸鋰價格下跌存在時間差,這可能是影響利潤端表現較差的原因。
此外,新投產的柏林和德州工廠雖然生產進展順利,但在本財報期內尚未產生實際效益,這也影響了利潤端的表現。在未來幾個季度中,新工廠的降本將會帶來正面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碳酸鋰價格下跌意味著電動汽車行業需求無法支撐碳酸鋰的高價格。在這種趨勢下,具有競爭力和議價權的車企將更具優勢。
一季度利潤的下滑可能會給股價帶來利空影響,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一次業績報告的不及預期,並不能說明太多。尤其是在特斯拉銷售問題已解決的情況下,僅剩利潤端的問題。
那麼利潤端的差會繼續下去嗎?
從成本端的碳酸鋰價格來看,碳酸鋰的暴跌將為特斯拉帶來更多的降價空間。在過去半年時間裏,作為行業龍頭的特斯拉,經歷了股價從暴跌到底部翻倍上漲的過程,過程頗為曲折。
很明顯的是,當特斯拉股價上漲到200元時,便已失去繼續向上的動力。這是受限於宏觀環境和利潤端的最直觀表現。
特斯拉在過去半年時間裏,所做的事情改變了行業估值和競爭格局,再次擴大了領先地位。回顧馬斯克在今年發起價格戰的舉措,主導了這輪行業週期的洗牌,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理解特斯拉和競爭格局的變化。
自去年Q3起,受美聯儲加息影響,特斯拉在北美市場的二手車價格大幅下跌,消費者購車意願減弱,導致北美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高庫存困境。
與此同時,最重要的中國市場因Q2的疫情衝擊使供需兩端受到影響。
中國在Q2實施了電動汽車補貼政策,提前釋放了電動汽車的需求,這導致電動車企在去年下半年面臨著銷售環比下滑的局面。另外,中國市場競爭激烈,而無新車型的特斯拉,在產品競爭力上略顯吃虧,這引發了需求的下滑。
宏觀環境的變化使電動汽車需求無法支撐特斯拉強大的產能。
與此同時,馬斯克食言減持股票並用抵押股票收購推特的行為,將處於需求下滑困境的特斯拉推向懸崖邊緣。在去年下半年,特斯拉陷入了股價暴跌危機,一度成為做空者的狂歡,眾人都想看到馬斯克抵押股票不斷爆倉,陷入死亡螺旋。
然而,馬斯克決定於去年10月和今年1月實施多次降價,這逼迫行業中其他競爭者跟隨特斯拉的降價策略。
在降價後,特斯拉的銷量立刻反彈,在銷售反彈後,特斯拉再進行提價,將議價權換需求展現的淋漓盡致,而同價位的競爭者遠做不到這一點,這說明在價格下跌的引誘下,消費者更願選擇低價後的特斯拉。
從一季度的財報中看,馬斯克的策略相當成功,唯一的不足就是利潤端的下滑。但關於短期利潤下滑的問題,馬斯克早已強調道,犧牲短期利潤換取需求是值得的。只要車賣得夠多,未來低價賣車,利潤端靠軟體收入來支撐。
結語
當前的宏觀環境仍然嚴峻,高利率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車欲望。
在行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之下,碳酸鋰價格的下跌會使得特斯拉繼續降價。當其他競爭對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時,行業價格內卷的程度將愈發嚴重。
然而,馬斯克可能最希望所有車企都捲入價格戰之中,因為在同等價格水準上,只有特斯拉一家能賺錢,電動汽車企業已轉變為以量取勝的邏輯。
從中長期來看,特斯拉的優勢在持續擴大。至於市場此前最關心的無新車型競爭問題,目前也有更低價的車型準備登場。當競爭越來越激烈時,特斯拉將更好地拉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