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折扣 50%! 2025年跑贏大市,就用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大反彈50%之後,港股迎來新考驗?

發布 2023-2-13 上午08:37

作者 | 哥吉拉

最近3個月,港股市場持續反彈,恒指累計反彈超過50%,恒生科技指數也超過60%,強勢程度讓很多資金錯愕和因為白白錯過行情而扼腕歎息。

不過,進入2月以來,港股重新轉入回調狀態,疊加一些宏觀的因素,以及近日的消息面,市場信心似乎再次有所動搖,不少資金甚至選擇了落袋為安。

從資金角度看,在如此短期大幅反彈後,港股轉入短期調整狀態未嘗不可能,只是讓我們更關注的,是接下來市場將可能如何演繹,新的方向又在哪里?

01、瘋漲之後,有人選擇落袋為安

回看這一波行情的起點,很顯然是防疫舉措優化和反壟斷監管收尾的時間節點,雙重刺激下,互聯網、金融、地產、醫藥、消費等領域成為最大收益的板塊。

剛好這些也是港股市場權重最大的板塊,因而帶動整個市場全面回升。

上述的代表板塊,絕大多數整體漲幅均超過了50%,尤其各領域中的龍頭企業,漲幅最為誇張。

比如騰訊,從去年低點至今期間最高反彈1.2倍,一步接近去年8月後持續調整4個月之久的箱體平臺,市值也一度回到接近4萬億港元的高度。

其他的科技互聯網科技巨頭也多數如此,阿裏、美團、京東、網易、百度、小米等表現也不差,期間反彈幅度最差都在50%以上,甚至翻倍也不少。

就連金融保險業最具代表性的巨頭平安,股價都翻了1倍多,重新回到萬億市值。

但目前,這些巨頭企業無論是短期反彈幅度很大帶來的資金落袋為安訴求,還是股價上方壓力位帶來的考驗,對股價短期沖高的壓力都很大。

更主要的在於,反彈到現在,不僅開始缺乏支撐其繼續上行的刺激因素,市場還出現了一些帶來壓力的因素。

這導致市場的信心開始從強烈一致預期上漲,到重新回歸混沌,資金也出現了獲利離場的跡象。

最明顯的是近兩周港股指數明顯回落,南下資金流出越來越多。2月的第一周,港股通剛重啟,南下資金就出現了高達175億港元的淨流出,是2021年8月以來最高單周紀錄。

02、面臨三個考驗

股票短期大幅度反彈之後,如果僅是企業自身估值修復和宏觀經濟增長預期的利好刺激,那麼並不會有什麼問題,股價即使不再上漲,重新大跌回去的可能性也極低。

但新的情況在於,近期市場出現的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是需要警惕的。

比較重要的,有三個:

首先,近日港股券商短期暫停內地股民在港股開戶交易的事件開始受到更多關注。

據報導,這個事件的緣由在於涉及跨境證券業務的合規性,目前暫停是因為需要等待監管厘清相關法規後,才可以繼續使用。具體不好再次評述,其實從去年對某兩個港美股交易平臺實施整頓開始,也可以發現不少端倪。

這件事,有可能引發市場對港股交易的短期擔憂,畢竟參與者的可能減少確實對交易不利,也影響市場信心,但情緒影響大過實際影響。

截至目前,內地投資者在香港的交易佔據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某途證券為例,截至3Q22,其註冊用戶數1920萬人,開戶用戶數313萬人,2022年前三季度總交易規模3.8萬億港元,其中,內地投資者的貢獻度可能不會太小。

不過另一方面,近年來內地與港股的互聯互通不斷突破,目前港股通標的基本納入了絕大多數的港股優質企業,整體市值也佔據了8成以上的港股總市值,內地股民完全可以通過港股通管道投資港股。

並且內地投資者相對來說,資金更安全,也更能投到好企業,同時避免港股特有的各自老千和套路坑。

所以,對於這事情,大家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

其次,拜登政府近期傳出對我方科技領域投資的一些限制性小動作。反映出兩方關係趨向複雜,一定程度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帶來影響。同時,中概股中科技股是最大比重,雖然這些科技股也基本已回港二次上市,但不是個利好的消息。

上周港股科技巨頭紛紛率先大幅回落,原因就在此。

同時,這也反映了一個事實,美國對我方千方百計使絆子的野心,未來都難以改變,以前出現過的玩法,可能還會玩下去。

所以中概股、科技這些領域,未來可能還會有不確定性。

就是,一來事兒,市場就立即反應,事兒熱度一過,市場就再漲回來,這樣的波動。

三是,海外加息和地緣局勢帶來的不確定性。

週五晚,美聯儲再次放鷹,鮑威爾揚言降低通脹還需要很長時間,限制性利率還必須保持些時間,加息可能超出市場定價水準。

市場可能因此需要重新糾正對加息的樂觀預期,無疑會給市場情緒帶來短期影響。

另一方面,俄烏及其他地緣局勢持續帶來衝擊,依然給歐洲經濟修復以及全球市場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儘管俄方最近放出“準備無條件談判”的口風,但交戰這麼久,歐美的大筆支援還在路上,早已不再是俄烏單方面想結束那麼簡單。

現在歐洲的壓力很大,國際機構一直也擔心會給全球帶來黑天鵝,這些不確定性傳導到港股也是需要我們足夠重視。

上述因素,在當前港股市場大家短期都賺得盆滿缽滿的背景下,可能會讓市場從強一致性上漲預期重新回到混沌分化階段。

如果接下來有更多資金選擇落袋為安,很可能會給市場帶來更多壓力。

03、新的機會在哪里?

回顧這一波修復行情,其最根本的邏輯支撐在於國內因素,是疫情放開、反壟斷監管收尾,以及強政策刺激下的經濟復蘇預期共同催化。

這些支撐,會一直成為推動經濟和市場穩健增長的動力,只要它們不出變化,那麼海外因素和短暫的市場交易制度變化,對港股來說是無傷大雅的。

即使會出現短期回調,幅度可能也不會太大。

就是說,2023年,是國內股市的修復年。

並且,估值跌幅越大的行業,相對的修復空間就越大。

互聯網、地產、消費、醫藥這些別看反彈了很多,但因為之前超跌更多,所以修復的空間還是有的。

當然也有另外的一些新機會。

一個是那些還有待補漲的諸多行業,比如建築材料、鋼鐵、電子、汽車、家用電器、美容護理、機械設備等中游行業。這些行業,在這兩年海量穩經濟政策刺激下,實際很多已經積累下來了很不錯的業務底蘊,即使短期依然沒能反映在業績財報上,但困境反轉的能量,確實在不斷釋放。

這些板塊,在估值表現上,整體也並不高,在業績預期回暖條件下,具備不錯的安全墊。

另一個是港股中高分紅的傳統大藍籌,這些板塊的修復表現相對較平淡,本就很具備長期配置價值,如果港股的互聯網科技大板塊回調,它們會是資金比較喜歡的去處,目前時點,已然合適。

第三個是高景氣的科技賽道,比如最近由chatGPT引發的人工智慧大風口,國家近兩年不斷力推的創新科技自主自強領域的半導體、軟體、先進設備、大數據、VR等產業領域,在港股裏有不少在A股缺乏的稀缺龍頭企業。

這些標的在這波反彈中並不太突出,因而也具備不錯的補漲潛力。

還有就是食品飲料、體育用品、香港本地消費行業裏的港股特有龍頭,大多數不僅估值足夠便宜,同時在經濟修復,香港恢復通關背景下,業績向上修復空間的也很值得期待。

04、尾聲

對於2023年的國內市場行情,幾乎國內外所有機構都是給予比較樂觀的預期,並且不少機構也在真金白銀大筆在買買買。

雖然這其中,也有不少反指風向標,但當所有大佬對站在同一邊的時候,你最好的選擇,是相信他們。

大概率,今年的行情是會有看頭的。

如果接下來市場真的出現大幅回調,那請不要慌,它可能將會是今年最好的上車機會。(全文完)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