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鵬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最近的行情,最恰當的應該是:
ICU和KTV,無縫對接。
消費股、地產股、金融股,連日來的暴漲,以及此前的互聯網板塊、醫藥板塊,共同推動指數回到10月前的水準。
讓大家都忘了一個月前,還是傾巢覆亂、瑟瑟發抖的狀態。
更可喜的是,眾多躺在ICU許久的股票,都出現了超級大反彈,中概股就是最明顯的一個,想像一下這一年多它們的經歷,真的可以說是苦盡甘來。
都說一漲改三觀,此前的陰霾也被一掃而空,現在的市場情緒,不可謂不高,股民的勁頭,像極了剛解封的市民。
如果還沒上車,要抓緊時間了。
01、一手管控優化,一手美聯儲放鴿
昨天,有兩大重磅利好,分別發生在中美。
一個是廣州開先河,優化防疫政策,其他城市迅速跟進,當中不乏北京、深圳這樣的大城市。
另一個,則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放鴿,表示最快會在12月放緩加息步伐。
都說字少資訊大,要知道,當中涉及的兩個問題,都是今年全球最棘手的問題,也是資本市場乃至經濟最大的兩個利空因素。現在好了,一起“宣佈”好消息,股市想不high都沒理由了。
昨天的港A已經有反映,這個走勢在上半年上海疫情解封的時候上演過一次,當中的邏輯以前也說過了,這裏就不贅述了,倒是隔夜美股值得談一談。
看看這標普500走勢,是不是像極了世界盃上,阿根廷對戰墨西哥?
前半段波瀾不驚,大家都在嗑瓜子看球,偶爾還吐槽兩句,但一旦梅西進球,球迷們立馬進入瘋狂模式。
尤其是苦美聯儲久已的科技股。
納斯達克直接狂飆了4.41%,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特斯拉分分大漲,讓人差點忘了巨頭們前一陣子還水深火熱,要大裁員。
真的是,剛在ICU拔了針頭,馬上到KTV拿起了麥。
最嗨的,還要數中概股。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大漲9.62%,小鵬汽車更是飆漲了47%。
被各種陰霾籠罩了一年多,今天算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其實,這一年多,全球真的是被美聯儲的激進加息搞得酸爽無比。
股市崩了,債市崩了,匯市也崩了。全世界都在罵美國夠狠的,不僅坑了對手,還坑了隊友,但其實美國最恨的,是把自己也坑了。
現在,美聯儲終於在最後一個月放出鴿派聲音,做了一年的“壞人”,趕在年底做一回“好人”,還不錯。
今天,港股、A股承接美股漲勢,開始上漲模式。
不過,也有投資者會問,現在漲這麼急,會不會一下子拉滿,後面沒多少肉吃?
02、消費和科技齊飛
首先得承認,漲得多漲得急,確實會透支後面的上漲空間,但是過去一年多,下跌這麼慘烈,修復的空間大概率不會在短短幾周就拉滿。
今年的行情,其實可以和2018年相比。雖然各自的下跌原因不太一樣,2018年是因為貿易戰導致的經濟下行,以及去杠杆導致的流動性緊縮。
今年導致經濟下行的是週邊的地緣政治衝突、發達經濟體陷入衰退,國內的疫情又反反復複,流動性緊縮則變成美聯儲的強力加息,但是結果卻差不多,都是“雙殺”。
甚至連下跌的時間點也如此的精准,2018年3月份貿易戰開打,2022年3月份疫情爆發、美聯儲加息;2018年“十一”後,開始殺大藍籌,茅臺、騰訊的年度低點都出現在這個時期,但到了11月,隨著政策刺激,股市逐漸觸底,並展開反彈行情,一直維持到2019年第一季度。
2022年“十一”過後,茅臺、騰訊這些大藍籌跌成什麼樣子,大家應該還很清楚。但進入11月份,不管是港股還是A股,都展開了強勢的反彈行情,騰訊短短半個月反彈了近50%。
“雙殺”過後,就是“雙擊”。
現在才12月開端,如果能夠複刻2018年末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反彈行情,後面的上漲動力還是充足的。
從板塊上看,消費和科技,是最值得關注的。
首先,中國經濟的三大動力,出口、投資(主要是基建和地產)相對會弱一點,一來週邊仍然處於衰退階段,出口訂單不會像過去兩年那麼充足,基建和地產自身已處於飽和,雖然有所刺激,但托底的出發點較為明顯,那剩下的就只有消費了。
而且,消費被各種因素,尤其是疫情,壓制了非常長的時間,目前仍然處於底部,積累的反彈空間非常大。像旅遊、餐飲、娛樂、酒店等等,儘管這些板塊已經有過一輪反彈,但股價和估值仍然存在繼續修復的空間,像一些大藍籌板塊,如白酒,仍然處於相對低的位置,甚至都沒有爬回9月份的位置。
科技板塊同樣如此,就拿恒生科技板塊來說,雖然恒生科技指數在過去一個月內,強勢反彈近50%,但也只有不到4000點,回到9月份的位置而已。
這什麼概念?
等同於從10塊錢跌到2塊多,然後現在回到差不多4塊錢。
儘管互聯網行業流量見頂,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高速成長,但即使用價值股去評估,現在的估值仍然有修復空間,港股今年的遭遇實在很劇烈,受困於經濟壓力和流動性緊縮,“雙殺”行情比A股和美股都要慘。但也因為如此,否極泰來之後的“雙擊”行情也會更為強烈。
就拿騰訊來說,目前股價只是回到9月份的位置,動態PE也只有13倍,隨著監管進入常態化,以及美國流動性收縮進入尾聲,互聯網巨頭們自行的降本增效措施,流動性和盈利面均已經反轉。
所以,伴隨經濟觸底回升,緊盯消費和科技,是現階段乃至接下來最佳的策略之一。
對於投資者而言,跟蹤個股可能會相對複雜一點,而跟蹤整個行業指數,則相對輕鬆而且不失穩健。
如消費方面的酒ETF(512690),是國內最大的酒類ETF,最新規模91.37億,也是市場上唯一的一只純跟蹤酒類的ETF,重倉的都是中國酒行業的優質股,白酒行情進入上升期,該ETF也隨之進入上升期。
又如香港消費ETF(513590),其跟蹤的是中證港股通消費指數(931454.CSI),從大消費主題內選股,覆蓋了必須消費、可選消費,以及面向個人消費者的互聯網服務等行業。該ETF覆蓋了A股所稀缺的標的,如博彩、連鎖餐飲以及運動服飾板塊,和國內消費指數行業形成有效互補,從而解決國內消費指數行業不充足的問題。
還有港股科技ETF(159751),持倉的都是港股上優質的科技公司,既有近期強勢反彈的互聯網、生物醫藥,也有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半導體、新能源汽車,承前啟後特點明顯。
03、牛來,速歸
從宏觀方向上看,幾個導致股市大跌的原因,基本都是強弩之末,不管是仍在打仗的俄烏,還是強力收水的美聯儲,亦或是國內的疫情。
當然,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一些大型機構,如世界銀行、IMF,都發表了中國會率先進入復蘇的觀點,而歐美,則還在衰退狀態中,因為他們遭受自身積累的問題,還有俄烏衝突,以及加息政策的後續影響,真正進入週期性復蘇,最快也要到明年後半年,慢的可能要等到2024年。
從另外的角度看,美國什麼時候進入復蘇,其實都不會影響其貨幣政策從緊縮轉向寬鬆的大方向。換句話說,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港股的流動性問題,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未來只需要等待新的美元週期來臨即可,這些,都為中國區股市的搶跑奠定了基礎。
從行業的角度看,消費和科技,會是接下來最大的兩條主線,貫穿整個2023年。
即使經濟復蘇概念板塊反彈到位,後面很可能會有一些成長概念板塊接棒,如新能源、自主可控、科技創新等概念板塊。
這些板塊這段時間還處在盤整狀態,典型的如新能源,因為前期漲得多,現在資金都去擁抱經濟復蘇概念,暫時對新能源板塊興趣不大。但新能源板塊,後續的增長空間還是很大,不管是光伏、風電、儲能,還是新能源汽車,等到估值回調到一定低位,資金炒完復蘇概念,很可能會重新擁抱這些板塊。
另外,“20大”所確定的自主可控產業方向,也還沒有很充分的炒作,資本方很可能在等待具體的政策扶持,因為這些方向大多是啃硬骨頭的,家國情懷是拉滿的,但是時間長、難度大、風險高,在商言商,要資本進場,還是要在商業化方面給出確定的預期。具體有什麼政策,估計很快在這個月的高層會議上有定調,明年3月份的“兩會”很可能會給出具體的政策措施。
經歷了壓力重重的2022年,2023年,大概率是否極泰來的一年。
作為投資者,要做的,只是系好完全帶,因為要發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