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認真想投資? 邁出第一步,先拿下InvestingPro 五折優惠領取優惠

美國中期選舉之後,世界會走向何方?

發布 2022-11-9 上午08:21

作者 | 深鵬

今天,全世界都盯著白宮。

為啥?

四個字:中期選舉。

而這一次選舉的背景,比過去要複雜得多。原因大家想必也都明白,看看現在的美國和世界局勢,高通脹、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經濟衰退、大國博弈、地緣衝突......

沒有一個讓人省心!

而作為全球的老大哥,美國這一次的選舉,很可能決定了總統拜登、民主及共和兩黨,以及美國社會,甚至世界接下來的走勢。

01、誰贏誰輸?

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不贊成拜登處理犯罪、移民和通脹的方式,對經濟的悲觀情緒不斷上升,選民很可能會通過投票反對執政黨,來表達對國家方向的不滿。

目前,拜登的支持率仍處於低位,接近任總統以來的最低水準40%左右。想當年,拜登登上總統寶座時,支持率高達55%,經過一年多的折騰,早已物是人非。

在美國政治生態中,民意支持率一直都壓艙石般的存在,但拜登這樣的支持率,等於說拜登的上半期,幹得真不咋樣,至於後半期,也是前景暗淡。

現在的普遍預期,不管是政界還是商界,都認為民主黨會失去眾議院的控制權,參議院理論上還存在繼續把持的可能性,但也只是理論上,不管怎麼樣,拜登成為“跛腳總統”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區別只是“全跛”還是“半跛”。

如果“全跛”,也就是眾議院和參議院全丟了,那拜登接下來的兩年,基本就被架空了,“錢”話不了事,“人”也話不了事,到時國會的美麗風景線,將是拜登的提案,經常被無腦式否決,施政難度可想而知,基本也決定了他頂多只能幹完這一屆。

如果是“半跛”,即失去了眾議院,但參議院還在手裏,那有些提案還是可以通過,特別在人事任命、外事條約方面。當然,難度也會加大,基本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掌控兩院時輕鬆。

這個事,要是擱以前,大家可能覺得沒啥,畢竟美國中期選舉,有“換屆”的傳統,也就是說,前兩年的國會是執政黨控制,但選舉之後,國會通常會被反對黨重新控制。

二戰結束到現在,美國舉行了19次中期選舉,其中17次,總統所在政黨的眾議院席位都出現縮水,平均丟掉27席。只有1998年和2002年的中期選舉時,總統所在政黨贏了。

但那兩次,有點意外。

98年那一次,是由於選民厭倦了共和黨彈劾時任總統克林頓,民眾雖然對於撒謊的克林頓不滿,更加不滿白宮無休止的宮鬥;2002年另一次,是“9·11”恐襲之後,美國人在國家遭遇“非常時期”,顯示出了強烈的愛國熱情,並展示對小布希政府反恐政策的支持。

這次,既沒有令人厭煩的宮鬥,也沒有同仇敵愾,明顯不可能歷史重演。

以後拜登的日子,該有多難過?

要知道,拜登上臺後最大的兩個動作,一個是大搞基建、大力支持新興產業,以及大力把製造業搬到美國,也不管是不是自家的;另一個則是全力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這倆,都是一等一的燒錢活兒。

在民主黨控制國會的時候,拜登過得還可以,可如果這會兒把國會丟了,那以後再想伸手要錢,可就難咯。

拿不到錢,這工作該如何開展,實在是頭疼。

02、笨蛋,關鍵是經濟

克林頓在1992年選舉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個名言:

笨蛋,關鍵是經濟。

回看當年的情景,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一個出身卑微,來自名不見經傳的阿肯色州小夥子克林頓,能夠擊敗如日中天的老布希。

要知道,當年的老布希可是非常耀眼的政治明星,接過雷根的衣缽,瓦解CCCP,拆除Berlin wall,打贏海灣戰爭,成績都在那擺著呢!

但是,克林頓就直接繞過老布希的鋒芒,直擊他的軟肋--糟糕的經濟表現。

當時的美國經濟有多難?

只講一個數字,大家就能感受到。

1991年,美國經濟出現1.2%的負增長,創下了美國戰後經濟增長率最低紀錄。這一切,源於“雷根經濟學”的後遺症,在早期成功將美國帶出“滯脹”泥潭後,後期卻出現高債務赤字、高外貿逆差、高失業率,人均GDP增速下降、製造業生產下降、經濟競爭力下降等問題。

美國經濟的困境,從另外一個數據也可以看出。1981年,美國是世界頭號債權國,但1986年,美國突然變成了頭號債務國。“雷根經濟學”所宣導的減稅,以及巨額的軍費支出,留下的是,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欠下5000億美元的外債,這個數據是之前美國歷史上所有赤字的總和還多。

老布希任期內,基本延續了雷根的經濟政策,但海灣戰爭帶來的軍費開支和財政壓力,使得它不得不屈從於國會的壓力,同意增加稅收。

到了1990年,經濟下滑愈演愈烈,大量公司和個人因為債臺高築破產,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越發絕望,而深陷“雷根經濟學”信仰的老布希,拒絕任何緩解經濟問題的計畫。

政治裏,你的軟肋就是別人的機會。

最終,依靠“經濟”這個口號,克林頓擊敗老布希,入主白宮。當然,他也不負眾望,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改革,以及對於IT業的大力扶持,美國經濟煥發新機,稱霸整個1990年代中後期,並引領世界進入互聯網時代。

現在,美國的經濟情況和當年老布希的困境,有很多雷同之處。

週邊有俄烏戰爭,攪動了整個歐美乃至全世界,唯一不同的是,當年的海灣戰爭是美國帶動去打別人,而且輕鬆取勝,現在是曾經的兄弟大毛二毛打架,美國除了沒有直接出兵,能幹的事都幹了,但問題是,能撈到多少好處,估計它自己都講不清楚。

高通脹、衰退,加上不斷提升的利率,美國經濟面臨“雙殺”的風險。如果說之前大家還沒有太多感覺,那現在真的有點寒風凜冽了。

最近,美國的科技巨頭都紛紛宣佈,不是凍結招聘,就是直接裁員。

蘋果說現在到明年9月,都不招人了;高通、亞馬遜也說不招人了,這還算好的了,線上支付巨頭Strip、打車軟體巨頭Lyft更是直接炒人,一個炒了14%,另一個炒了13%。聲浪最大的,要數Meta(Facebook),準備在本周進行史上最大規模裁員。

糟糕的業績,是他們選擇停止招聘和裁員的“元兇”,背後正是低迷的經濟。

別看美國人給人的感覺是“胸懷天下”,關心全球事務,但實際上最操心的,還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現在通脹這麼高,美國老百姓的生活也是遭受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

如果不能迅速扭轉局面,控制通脹,讓經濟重回增長,讓百姓生活重回正軌,再大的戰略利益,再宏偉的說辭,都撩動不了選民手中的票子。

而拜登,在應對經濟問題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作為,除了給美聯儲和財政部安排工作。作為傳統的美式政治精英,拜登可能在應對地緣政治挑戰方面能力出眾,但在經濟領域,卻並沒有太多過人之處。

不過,他沒有,不要緊,或許另外一個人有。

03、特朗普回歸?

在美國政客紛紛為中期選舉月臺拉票之際,前總統特朗普也頻繁現身。今天,他還宣稱自己將在15號發表“重大聲明”,外界基本都在猜測他可能會宣佈參選2024年總統大選。

這絕非空穴來風。

要知道,特朗普在2020年大選失敗後,曾經無休止地折騰,拒絕承認敗選,要求重新認證選舉結果,最離譜的是,煽動示威群眾闖入國會搗亂。雖然說大鬧議會這種事在西方國家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美國還是保持了那麼多年的“斯文形象”,最後在特朗普面前破防了。

下臺後,特朗普依然很活躍,經常批評拜登,沒能力管理好這個國家,展示了憂國憂民之心,也表明自己要拯救美國人民於水火之中。

說白了,就是心裏還是想著念著這個總統寶座。

不過,說到經濟,特朗普還真是有一手的。

2017年他上臺後,大力推行減稅政策,使得美國經濟有過一段沖高。2017-2019年,美國GDP增速分別為2.2%、2.9%、2.3%,均值為2.46%,高於此前奧巴馬任期,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導致美國GDP在2020年萎縮了2.8%,特朗普任期內的經濟成績,足夠證明“沒有人比他更懂經濟”,也足夠他吹噓many years。

可惜,天不遂人願,新冠疫情後的混亂,使得他丟了總統寶座。不過很多人,願意將他的失敗歸咎於他過分地與華盛頓政治精英交惡,最明顯的就是他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關係一直很緊張。

不管怎樣,如果2024年特朗普再度在大選中勝出,對於解決糟糕的經濟表現,或許是一件好事,而美股可能也會迎來利好,甚至較為依賴美元流動性的國家和資本市場,都會是好事。

但是,對於其他議題,就充滿了不確定性,比如大國博弈層面。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已經展示了他簡單粗暴地處理地緣政治、國家貿易方面的議題的“能力”。一個70多歲的老人家,思維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年,就來一個大轉變,所以,他回來後,大概率還是會延續他此前的做法。

至於那些被他針對的國家,最好還是提前做好準備。

當然,鹿死誰手,現在還言之尚早,特朗普能夠再次獲得共和黨推選為總統候選人,還是很大的未知數。加上現在兩黨雖然有分歧,有D爭,有quan鬥,但在一些重大戰略議題上,還是表現出了空前的統一。

這個,只能邊走邊看了。

04、結語

美國的中期選舉,本身並沒有太多新鮮事,但這一次之所以被如此廣泛的關注,原因在於仍然焦灼甚至混亂的世界局勢。或許很多年之後回看,這一次選舉是一些重大事件的決定性因素。

蝴蝶每一次扇動翅膀,站在蝴蝶面前,都覺得稀鬆平常,只不過,另外一個地方翻起大風大雨而已。

這次選舉對於接下來美國,乃至全球會有什麼影響,我想主要還是兩個方面吧。

第一,是拜登政府在接下來處理國內問題的時候,會增加很多障礙,而現在如此棘手的經濟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拜登政府的處境會非常艱難,全球資本市場也很難起得來。

第二,按照美國政治的一貫作風,國內施政困難之後,就會向外轉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諸如關稅、對外制裁這類事務,總統不需要國會批准,動用總統權力就可以推行,在現在地緣ZZ這麼焦灼的當下,很容易加劇局勢緊張。

這些,對於全球來說,可能都不是什麼好事。

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希望,美國別再搞事了!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