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折扣 50%! 2025年跑贏大市,就用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東方財富暴跌50%之後

發布 2022-10-27 上午08:51
300059
-

作者 | 墨羽楓香

大金融被市場狠狠重錘。

銀行ETF較今年2月大跌超20%,現價跌回2018年11月的時候了。券商ETF更為慘烈,較去年9月下挫33%,現價跌回2019年2月。

過去,銀行標杆牛股是招行、寧波,但最近狂瀉不止,前者較歷史高點回撤將近50%,後者大跌40%,其中最近1個月連續下跌22%。

券商牛股標杆東方財富 (SZ:300059) (SZ:300059),最近3個多月暴跌39%,較去年12月暴跌超51%,期間市值蒸發2200億元。最新市值僅2081億元,已經跌落至老二的位置,低於中信證券的2598億元。

01、雙殺

在我看來,東方財富股價如此之深跌,是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殺。

2021年,內外資機構瘋狂抱團東方財富。在本輪回撤之前,即去年12月16日,PB高達10.3倍,創下歷史最高記錄。橫向對比,估值也太過誇張。當時頭部券商中,中信證券同期1.78倍,中金公司3.48倍,中信建投3.8倍,國泰君安1.17倍,華泰證券1.15倍,廣發證券1.88倍。雖然東財是互聯網券商,盈利能力較強,且具備其他頭部券商不具備的基金業務,但估值溢價太多,呈現明顯的泡沫化態勢。

隨著大盤的大幅回撤,東財估值泡沫破裂。目前,PB跌至3.28倍,明顯低於最近5年估值下行區間。東財從極為高估跌至目前的看似低估,時間僅僅不足1年時間。

為何是看起來低估?在我看來,有些陷阱的成份,因為東財曾經扎實可靠的基本面有一些邊際上的惡化態勢。

9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引發《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鼓勵證券、基金、擔保等機構進一步降低服務收費,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合理降低交易、託管、登記、清算等費用。

雖然細則還沒有出來,但監管層的態度很明確,就是降費,最終落地執行幾乎也會是必然。

以上是政策的客觀環境因素,還有基金行業主觀上的降費大趨勢。

據券商中國,目前普通股票型基金最低管理費率已經低至0.8%;指數型基金平均管理費率低至0.53%,最低費率為0.15%;債券型基金的平均管理費率降至0.38%,貨幣型基金的平均管理費率降至0.24%。

具體來看,截止今年9月26日,據Wind,年內下調年管理費率的基金產品共有151只,下調年託管費的產品共148只,涉及債券、混合、貨幣等多種類型的基金。

9月23日,南方基金將旗下南方豐元信用增強的年管理費率由0.70%調整為0.50%,年託管費率由0.2%調整為0.1%。其實從8月份以來,包括平安、諾德、中加、中歐等30多家調降債券型基金費率。

另外,泰信、南華、招商等多家基金公司將旗下主動權益型的基金產品進行費率調降。截止9月23日,今年新發的混合型基金平均管理費率為1.29%,比存量基金費率下降4.03個基點。

為何基金公司紛紛要調降費率呢?在我看來,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

第一,公募基金規模擴容增速將會趨緩。最近幾年,公募基金迎來了實實在在的大爆發,總規模從2017年初的9萬億元左右飆升至現在的27.3萬億。不足6年時間,擴容3倍,年複合增速高達20%以上。但在如此之高的基數上,未來增速大幅放緩將會是必然。

在此大背景下,中國140家基金公司已經陷入內卷。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二八分化越來越明顯,中小規模的基金公司已率先打響費率價格戰。比如,9月16日,泰信基金將旗下的泰信智選成長靈活(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費用率從1.5%下降至0.6%,下調幅度高達60%,非常之誇張。

泰信基金並不是個案,未來會有更多基金公司被迫捲入降費的價格戰之中,就如同過去這些年證券傭金費用率不斷下調一樣。先從規模小的券商開始,再到中大型券商,無一例外均會下調傭金。

其次,過去10多年主動型權益基金長期為基民創造的回報率要超過指數回報,但未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平均回報率的下降將會是必然。這自然也會加劇費率的下調。

為什麼?邏輯很簡單,為基民創造高收益,可以設置與之匹配的高費用率。但未來市場想要獲取超額回報越來越困難,降低費用率也將會是情理之中,大勢所趨。

並且,基金市場會有無形的手迫使主動型權益基金降低費率。現在,被動型基金,包括ETF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青睞,回報率不差,且費率要比主動型低很多。尤其是ETF,管理費用率僅僅0.3%,遠遠低於當前主動型平均管理費用率的1.46%。

綜上而言,無論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基金費用率下降都將不可阻擋。這種態勢下,又如何影響東財呢?

02、基金代銷

過去很多年,東方財富股價持續大漲,估值遙遙領先於同行,主要邏輯就是市場看重了基金業務的持續高速增長。過去幾年,業績表現也確實優異。2017-2021年,基金代銷收入分別為8.44億元、10.65億元、12.36億元、29.62億元、50.73億元,累計增長500%,年複合增速高達56.58%。2021年,基金代銷業務占總營收的39%,該業務對拔高估值非常重要。

今年上半年,東財基金業務收入開始變臉。營收為22.02億元,同比下滑8.14%,是最近4年首度半年報下滑。把業績進行拆分為量與價可以看得更清楚。量上,非貨幣基金銷售額為5838億元,同比增長9.4%,非貨幣基金保有量為6695億元,同比大增31.9%。但代銷基金業務卻是負增長,可推導基金公司給予東財的費用率有所下滑。

東財基金代銷收入主要包括申贖費與尾隨傭金。申贖費基於交易量收取,會受到大盤行情影響,且容易陷入價格戰之中。且面對三方攻勢,多家銀行選擇降低基金申贖費,與互聯網平臺看齊。比如基金代銷規模最大的招行的申贖費就與天天基金保持一致水準。並且這塊收入只占基金代銷收入的30%,並不是未來的重點。

尾隨傭金才是大頭,占代銷收入的70%。先普及一下尾傭的概念,指基金公司從管理費中抽一定比例給到銀行、第三方平臺的管道費用,即公募基金返給銷售管道的提成。

東財尾傭收入=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管理費用率*返傭比例。未來管理費用率下滑幅度有多大?現在不可知,中短期內20%可以預見,長期50%都有可能。這明顯會對東財代銷業務的盈利能力造成傷害,亦是東財估值下滑的重要基本面邏輯。

返傭比例怎麼看?

2020年10月1日,《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被稱為“基金銷售最嚴新規”。其中,明確基金管理人對個人投資者銷售所形成的保有量,客戶維護費不超過基金管理費用的50%,非個人則不超過30%。這給基金公司返傭規定了上限區間。

目前,基金行業的二八分化愈演愈烈。截止2022年上半年末,前20大基金公司非貨幣基金規模占全行業同口徑的57.6%。且隨著過去2年一大批所謂明星基金經理的攻城掠地,呈現很強的虹吸效應,管理旗下的基金規模越來越大,而更廣大的基金份額在縮水。這種集中度越發集中的公募銷售狀態其實對三方銷售平臺並不利。

按照邏輯推理,規模越大的基金公司越強勢,返傭比例也會越低。同一家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經理旗下的產品返傭比例也會更低。而返傭比例高得多的一般會是中小規模的基金公司,但很尷尬的是,它們的管理規模所占行業的比例會持續萎縮,被大基金公司虹吸去了。

所以從這個趨勢來看,基金公司對東財返傭比例的大勢也依舊是逐漸下行。這還沒有考慮支付寶、廣大銀行管道的競爭發力哦。

未來,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還會繼續膨脹,但增速依舊會下行。量升價降並不是一個絕佳的長期好生意。越往後走,東財基金代銷業務會缺乏足夠的想像力。

03、尾聲

在我看來,一家行業龍頭,股價在一段時間內跌超50%,亦或是估值水準跌回5年、10年估值下線之下,一定要反思其本身的投資邏輯有沒有發生變化。有的公司,可能就是估值泡沫太高,單純殺估值而已。但多數情況,可能會是雙殺,基本面邏輯遭遇了一定的破壞。
做價值投資,建議不要慣性思維,單純認為過去優秀的企業未來也會優秀。如果是這樣,比較容易掉入投資大坑,比如過去1年投資了家電龍頭、水泥龍頭、創新藥龍頭等等,但它們所在行業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儘管它們估值看似很便宜,但多半是估值陷阱,因為中長期投資看重的是業績成長,而不是估值有多麼低。

回到東財上來。從目前看,過去市場預期非常樂觀的基金代銷業務在未來不會那麼順利,邏輯上發生了一些變化,殺估值也會是必然。當然,東財基金代銷想要保持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也是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比如快速做大代銷基金的管理規模——除了攫取本身公募基金規模擴容的蛋糕外,還要大力搶佔銀行的代銷份額。但這種是小概率事件,投資不能以最樂觀的情形去做假設。

最後,祝福東財。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