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首要原則? 懂何時省錢! 黑五前,InvestingPro 折扣高達55%。獲取優惠

光伏,正在巨變

發布 2022-8-23 上午08:37

作者 | 深鵬

現在最熱的,除了長江流域的天氣,還有和“電”有關的一切。

高溫極端天氣在長江流域施虐,造成電力供應緊張,無奈之下,只能限電。

現在,長江流域,特別是川渝地區的保電力,已經到了最高級別的應急回應,但即便如此,用電緊張問題依然很棘手。

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是增加電力供應,但鑒於傳統的水電受到水位下滑的影響,其他的發電方式無疑要承擔更重要的作用,例如光伏發電,但偏偏這個時候,行業內傳出了幾個大消息,先是上游矽料廠通威在華潤電力招標中,報出1.942元/W的低價,比億晶和隆基報價低5分,引起業內和市場巨大輿論轟動;週末又傳出隆基高管陷入內幕交易的新聞;徐翔的前期應瑩發表觀點,認為新能源很可能會出現回調,再給火熱的新能源賽道潑了一盤冷水。

今天的盤面,新能源出現分化,通威是漲了,但隆基大跌,而光伏的行業格局,究竟會走向何方?

01、錢總被上游賺走

最近兩年,碳中和無處不在的宣傳,上市公司牛到沒朋友的業績表現,還有資本市場不斷的造富神話,使得資金對於新能源的崇拜,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特別是光伏公司,通威、隆基、中環,還有眾多的產業鏈上下游公司,都迎來了戴維斯雙擊。

不過,具體到各個細分領域,上漲卻顯得參差不齊,上游的矽料的賺錢效應,明顯要高於中下游。

以通威為例,過去一年的營收增長43%,淨利潤增長135%,今年上半年業績繼續高歌猛進,營收增長127%,淨利潤翻了350%;而通威細分領域龍頭的隆基股份,去年營收增長48%,但淨利潤僅微漲4.3%,幾乎原地踏步,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長17%,淨利潤增長6.8%,雖然都是光伏行業,增速卻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反映到股價走勢上,通威也明顯強於隆基,同樣是大熱賽道,命運卻是冰火兩重天。

這裏邊的邏輯,和新能源汽車有點類似,雖然同為增長空間廣闊的賽道,但具體到產業鏈,上游的盈利能力明顯要高於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鋰礦和鋰鹽,相關的公司的業績動則漲個5倍、6倍,甚至10倍的都有,逼得下游的整車廠只能通過漲價來抵消成本上漲的壓力,也因此遭遇中小遊各方的討伐。若非國家及時出手整頓,同時釋放電動車購置方面的補貼,對沖原材料上漲,在消費力仍需提振的現在,新能源車企很可能連喝粥都難。

從宏觀上看,這一輪原材料上漲的局面,有深層次的客觀的原因,簡單概括,就是下游需求增長快,上游供應增長慢,供不應求狀態下,價格很難不飛漲,下游其實能夠做的並不多,除了默默忍受,直到現在,大體上還是這樣一種狀態。

從需求上看,依然很強勁。要知道,碳中和這個戰略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而是持續幾十年的大事,距離2030年中國實現碳達峰還有8年,距離實現碳中和還有整整38年,鑒於現在傳統的火電發電模式占比仍然高達6成,光伏只占12%左右,要實現替代,光伏等新能源整個產業鏈仍然有做不完的生意。

從全球上看,這門生意就更大了。目前全球用電量在25萬億度電/年左右,有機構預測,到2050年全球電力用量在60萬億度電,假設到2050年全球電力結構中,45%由光伏提供,預計至少需要22755GW的存量裝機,對應1140GW/年全球裝機,而去年全球光伏的新增裝機量僅為170GW。

如果考慮電能替代以及氫能等場景的應用,進一步打開光伏裝機空間,到2030年,新增的裝機水準有望達到每年1000-1500GW,即不到10年的時間裏,整個行業的需求空間還有9-10倍。

但在供應端,由於各種原因限制,實際形成產能釋放的還不是很多,供不應求的格局想要打破,還得等上一段時間。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供需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02、反轉到了?

要實質性地解決供需問題,辦法也只有一個,增加供應。

以矽料供應方為例,通威2021年的高純晶矽產品銷量為10.77萬噸,但現在的年產能已經有23萬噸,加上在建工程,2023年產能將達到35萬噸;2021年電池及組件銷量達到 34.93GW,現在太陽能電池年產能已經達到54GW,並且擴產仍在進行。

短期看,矽料價格仍將處於高位,但拉長時間看,擴產也在不斷向前,價格奇高的問題不可能長期存在,價格回落只是時間問題。另外,通威向一體化模式進軍的動作,對整個行業的影響也很大。

今天通威股價大漲,而隆基股價大跌,最主要的邏輯就是,通威在向下遊組件廠商發起衝擊,搶食對方的市場份額,雖說光伏行業上下游相互滲透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相比以前喊狼來了,現在則是已經在跟前了,隆基的創始人就說過,光伏行業,比的就是成本,沒其他。

從最新的報價來看,通威確實夠狠的,把隆基都給比了下去,把市場嚇一大跳,而握有上游矽料優勢的通威,確實也有能力這樣做。大家的討論的焦點,可能還停留在通威如何攪局光伏行業,但我認為,通威的行為對產業的發展反而是利好。

任何一個產業要想獲得健康發展,各個環節應該能夠享受到應有的合理利潤,如果某個環節過多地吞噬產業鏈利潤,產業鏈其他各方的利益就會受損,最終負回饋於整個產業鏈,拖慢整體發展步伐。

光伏就是其中一個代表。

上游矽料價格猛漲,中游的組件廠的盈利能力已經受到影響,而下游的建設需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制,看似熱鬧的行業,實際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解鈴還須系鈴人,如果上游價格能夠實質性下降,不管是以擴產的形式,還是攪局者進入的形式,那麼下游需求的壓制因素就會消除,從而推動整體產業鏈回歸到健康的增長態勢中。

從這個角度上看,雖然通威被不少中小遊廠商認為是攪局者,但這樣的攪局者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它是以更低的價格去競標,是主動讓出自身的利潤,對於下游的建設方而言,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消息了。

說到底,下游的基建投資才是整個光伏行業,包括材料、設備、組件等細分領域企業生意的來源,如果自己過度地吞噬產業鏈利潤,造成下游成本居高不下,某程度上等於飲鴆止渴,很難長時間持續。倒不如在自己尚有能力的時候,主動出擊,表面看是讓利,實際上是先下手為強,為自己贏得更大的後續發展空間。

03、格局生變

通威的事件,也引發了不少對於未來光伏行業格局的討論。

網上一個帖子就流傳甚廣,講的是各個廠家之間的“拉幫結派”的小算盤,嘴上說各自分工合作,但心裏都想著自己全吃了。

其實,也不能簡單地揶揄生意人心裏的盤算,我倒覺得是光伏行業本身有向一體化發展的趨勢,正如隆基老闆的所言,光伏行業比的是成本,所以只要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採用哪種方式只是形式問題。有的行業分工能夠降低成本,而有的行業一體化才能夠降低成本,這就夠了,無需過度反映。

我們反而更應該關注一個極具前瞻性的問題,如果一體化是光伏廠商發展的大趨勢,那麼誰能夠最終跑出來,因為過去20多年的光伏發展史,每一次行業格局的變化,不管是因為技術路線切換,還是商業模式變化,都會埋葬一批公司,又重新崛起一批公司。

現在,似乎又到了這樣一個時間節點,通威打響了一槍,產業鏈上下游的相互滲透、搶食甚至肉搏,已經在上演。未來能夠勝出的,大概率還是那些綜合實力強,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控制力都很強,擁有技術、規模和成本優勢的企業,但在勝出之前,一輪又一輪的洗牌仍將繼續,一次又一次的盈利回歸均值也會上演。那些實力羸弱,以及看著光伏生意賺錢,貿貿然進入的跨界者,如果缺乏競爭實力,則很可能命途多舛。

回到市場,光伏股可能要面臨劇烈的行業變化,加上本身已經處於高位的估值炒作,投資者更應該多一點風險意識。

不過,說到整個綠色發電端,這種洗牌、以及可能出現的回調反而是利大於弊,因為光伏產品價格的下降,能夠很好地刺激下游企業的裝機需求,有利於下游企業降低成本,長遠上看也有利於綠電普及,最終幫助國家儘快達成碳中和目標。在頻繁上演拉閘限電的眼下,意義就更大了。

從這個角度上看,被上游成本壓制已久的下游發電端,可能孕育著更好的投資機會,此外,電價的市場化改革也有可能因為此次限電而出現積極變化。完全追蹤中證全指電力公用事業指數的電力ETF(159611)也出現連續的上漲。

從成分股看,電力ETF(159611)所對應的中證全指電力指數,基本涵蓋了國內比較重要的發電企業,其中大部分以綠色發電為主。

規模上,電力ETF(159611)超過14億,最近20個工作日日均成交額8459萬元,是當前市場上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電力公用事業類ETF產品。同時,電力ETF還配有聯接基金(A類份額/C類份額:016185/016186),是當前市場上唯一一只可以通過場外聯接基金參與投資的電力ETF產品。

收益方面,自2022年1月7日上市以來,電力ETF(159611)年化跟蹤誤差僅為0.76%,累計取得了1.56%超額收益。

04、結語

現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地區遭遇極端天氣,讓更多人認識到電力供應的重要性,儘管有的國家或地區重啟煤電,貌似在走回頭路,但這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綠色發電的前景仍然非常廣闊,投資價值會進一步凸顯。

即使撇除極端天氣的影響,未來隨著電動車的普及,中國也好,全球也好,對於電力的需求都會有增無減,綠色發電都能夠長久地享受這個發展紅利,即使中間會出現很多的優勝劣汰,但這個賽道的價值,仍然毋庸置疑。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