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認真想投資? 邁出第一步,先拿下InvestingPro 五折優惠領取優惠

美520億晶片法案即將落地,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迎大變革?

發布 2022-8-5 上午08:54
002241
-
002077
-
000936
-
688981
-
003026
-

周四晶片、半導體股繼續發力。截止發稿,晶片股中同有科技20cm漲停,華西股份 (SZ:000936)、大港股份 (SZ:002077)、中晶科技 (SZ:003026)等漲停,韋爾股份漲超4%,中芯國際 (SS:688981)、歌爾股份 (SZ:002241)等跟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港股份已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並在11個交易日內錄得7個漲停。

消息面上,半導體行業的國際團體SEMI 8月1日宣佈,成為半導體基板的矽晶圓的4-6月全球出貨面積同比增5%、環比增1%,增至37億400萬平方英寸,連續2個季度創出歷史新高。矽晶圓出貨面積比上年同期增加5%。矽晶圓是製造用於運算的邏輯半導體和用於存儲的存儲半導體等所有半導體不可或缺的材料。全球半導體短缺仍未緩解,半導體廠商仍在積極洽購。SEMI表示,“晶圓的供給依然受到制約”。

美520億美元晶片補貼即將落地

美東時間週三,白宮方面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於下周二(8月9日)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對美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給予補貼和激勵。而在法案簽署之後,也就意味著美國的520億美元晶片補貼即將落地。

除了補貼,法案還包括對晶片工廠的投資稅收抵免,估計價值240億美元;此外法案還授權在10年內撥款2000億美元,促進美國對晶片行業的科學研究。

值得關注的是,此法案扶持對象以全球龍頭晶片製造企業為主,如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和格芯等,通過補貼以及四年25%的投資稅收抵免等措施鼓勵其在美國建設先進晶片製造工廠。法案同時規定受到晶片法案資助的公司十年內禁止在中國大陸、伊朗、朝鮮和俄羅斯建設或擴建先進晶圓廠。

回顧來看,2020年6月美國眾議院提出美國晶片法案,並於2021年1月首次作為《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一部分簽署為法律,不過最終由於缺乏資金而被擱置。此後在 2021年 6月和 2022年 2月,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分別推出了各自版本的“晶片法案”,但兩院就細節問題始終未能達成一致。

上個月,美國參議院、眾議院分別以64票贊成對33票反對、243票贊成對187票反對,通過了《晶片與科學法案》,現在就等著拜登簽署了。

今年來,伴隨國際地緣局勢緊張下而來的晶片荒,多國已經在陸續加大對本國的晶片扶持,除了美國之外,歐盟、日韓等國對晶片產業的扶持也在加速。

歐盟委員會在今年2月推出《歐洲晶片法案》擬動員超過430億歐元(約48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強化歐洲的晶片研究、製造,目標是到2030年將歐盟的晶片產能全球占比從目前的10%提高到20%。日本今年1月初亦通過一項晶片補貼法案,總計6000億日元(約52億美元)的預算將用於支持晶片製造商,其中向臺積電提供4000億日元(約34.7億美元)的補貼。去年的5月,韓國發佈“K半導體戰略”,宣佈未來十年將攜手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153家韓國企業,投資510萬億韓元(約4510億美元),目標是將韓國建設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引領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

國產替代開啟新週期

除了歐美日韓外,我國也在不斷加強支持和引導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

今年3月,發改委等5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做好2022年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積體電路企業或專案、軟體企業清單制定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廣東、四川、陝西、河北、安徽、深圳等多省市區也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

而縱觀2022上半年,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政策,還是各省市區的政策,增強晶片製造實力、構建產業鏈生態閉環都成了主流趨勢。

總體來看,近年來中國大陸本土產能快速增長拉動龐大的設備需求。據SEMI數據,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82.3億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296.2億美元,四年CAGR為37.7%,對應全球市場占比也從14.5%迅速提升至28.9%,成為半導體設備的最大市場。

中信證券近期表示當前正處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大變革階段,一方面在各國加大政策補貼背景下,產能擴張持續加碼,擴產潮下設備企業受益顯著;另一方面在施加外部限制背景下,供應鏈安全得到重點關注,本土設備材料零部件供應商更多承接本土需求,獲得持續份額提升。

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廣泛的電子製造、終端品牌和市場需求優勢,下游需求帶動上游供應鏈轉移是順應歷史潮流的趨勢,一方面國內在成熟制程領域仍與海外廠商具有充分合作基礎,強調商業共贏,另一方面從供應鏈安全考量有望加速國產設備、零部件的研發、驗證,建議關注國產化趨勢下設備、零部件的發展機遇:

1)當前重點推薦設備平臺型龍頭企業;2)重點關注細分設備領域龍頭;3)建議關注佈局前道濕法/量測檢測領域、估值尚低的設備企業;4)關注後道測試、封裝領域的企業;5)關注零部件領域的企業;6)晶圓製造回流本土成為當下全球供應鏈變革趨勢,國內擁有全球最大的下游需求基礎,國內晶圓廠有望持續承接本土需求。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