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一句「成也3G,敗也3G」,長和(SEHK:1)的3G投資一直被拖後腿,經過十年苦幹,到2011年才令該業務息稅前盈利轉正數,之後長和的4G發展踏入收成期。
好景不常,昔日一句換成「成也歐洲,敗也歐洲」,英國及歐洲市場仍佔集團的電訊、基建、及零售業務大比重。經此一「疫」,再加上油價大挫,雙重夾擊下長和股價江河日下,迄今股價累跌逾三成,更由2015年1月公布世紀合併後,當時5月高峰123元,回落至近日50元水平,暴跌六成。
首富花盡半生心血涉足英國及歐洲是陰溝裡翻船?還是陣痛過後再放光華?剖析三個長線看好長和原因。
1.長和業務有韌力 調整後估值吸引 長和公布去年業績盈利升2%,符合預期,末期息2.3元,全年派息3.17元按年持平。投行普遍只降其目標價,大多維持增持或買入評級,並指市場過度反映油價及匯率波動因素,券商普遍料歐元及英鎊每貶值10%,盈利跌2%至3%,影響受控。集團的電訊、零售、基建業務有抗跌力,只是港口及石油業務受疫症打擊。標普早前亦指長和具有足夠流動性來應對今年全球經濟衰退。
長和現股價出現大折讓,並不合理,目前市盈率只逾4.8倍,市帳率0.417倍,而股價較資產淨值折讓五成至六成,在2015年前10年,長和的前身和黃,平均市盈率為14.2倍,市帳率為1.23倍。
2.大股東出手增持 另外,李嘉誠及李澤鉅近日增持長和及長實(SEHK:1113),以平均價每股逾48元及46.48元購入長和共85萬股,涉資4030萬元。長和執董兼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同樣於近日增持合共30萬股,每股平均價分別為48.33元及46.8元,涉資約1420萬元。此舉屬正面訊號,反映公司股價顯價值。
3.憧憬分拆歐洲電訊業務 長和去年中成立全新電訊控股公司CK Hutchison Telecom,將旗下全部歐洲3集團及和電香港(SEHK:215)業務整合其下,不單節省利息成本,市場憧憬為整體電訊業務上市舖路。
不單如此,公司將歐洲2.85萬座電訊發射站資產權益集合於CK Hutchison Telecom旗下新公司分開管理,有關分離計劃於今年中完成,有關基站資產亦有待價值釋放。
結語 英國去「歐洲化」是危或機?長和去年EBITDA中有55%來自歐洲(包括英國),32%來自亞洲,長和系投資英國的資金巨大眾所周知。儘管提到英國令不少投資者怕怕。其實不單長和系,自2016脫歐後,不少城中富豪趁英鎊大跌均大舉英國插旗,包括「重慶李嘉誠」之稱張松橋斥2.1億英鎊購倫敦豪宅、新地(SEHK:16)郭氏、華置(SEHK:127)前主席劉鑾雄以及鄭裕彤家族等巨賈,對英國投信心一票。
雖然英國與歐盟年內仍要商討不少脫歐細節,前景不明,但英國脫離僵化的歐盟制度寄望脫胎換骨,英國一直是歐洲人才及各地移民集中地,脫歐令金融、移民、社會政策更自主。
早著先機、眼光獨到的李嘉誠一直減持中港投資,轉戰海外,富貴險中求,但李氏高位逾400億元成功賣出香港中環中心,依然完美演繹「低買高賣」好身手。
延伸閱讀
- 李嘉誠增持長和 散戶應該跟嗎?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