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連續虧損7年的英皇文化產業(00491-HK)擬收購連續虧損近3年的星美文化旅遊(02366-HK)52.51%股權。年年虧損的兩個「難兄難弟」能在文化產業擦出怎樣「愛」的火花呢?
疫情肆虐下,英皇文化產業與星美文化旅遊「抱團取暖」?
「寒冬」、「倒閉」、「被查」等負面詞匯成為近些年影視行業一直揮之不去的標簽。今年新春伊始,庚子之疫,肆虐華夏,讓處於「寒冬」的影視產業日子更加難過,資本市場但凡談及「影視」,基本都是避而遠之。影視產業一旦失去資本的庇護,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持續陡增。
在此背景下,英皇文化產業選擇了可能觸發強制性全面要約的收購,將星美文化旅遊的8.29億股股份納為麾下,8.29億股約佔星美文化旅遊已發行股本的52.51%。
至於為何在此時收購星美文化旅遊,英皇文化產業的管理層在公告中表示「作為香港以及大中華地區之領先文化娛樂業務集團之一,一直積極尋求於香港其他上市或非上市平台之投資機會。星美文化旅遊從事眾多業務,涉及製作及發行電影、投資製作及發行電視劇以及創作、製作及發行新媒體内容、製作及發行在線及電影廣告、代理營運電影、導演、編劇及藝人業務、營運旅遊及在線票務平台。考慮到英皇文化產業及星美文化旅遊均可互補及互相支持,產生協同效用。所以將星美文化旅遊視為一個理想的投資平台。」
由此可見,英皇文化產業收購星美文化旅遊是感覺兩者的業務之間有一定的想象空間。所以,就選擇大舉收購星美文化旅遊。值得一提的是,從業務角度來看,英皇文化產業入主星美文化旅遊,想通過業務互助互補的原則,提升業務間的協同效應而做出的抉擇,並沒有值得猜忌的地方。但是,從收購資產質量來看,英美文化產業收購虧損連連的星美文化旅遊,實屬讓投資者不解。
收購虧損星美文化旅遊,「英皇家族」說了算
截至2017年-2018年底及2019年6月30日,星美文化旅遊的營業收入分别為1.35億港元、6527.4萬港元及4433.1萬港元,分别同比下滑75.39%、51.63%及44.87%;歸屬股東淨利潤分别為虧損1.33億港元、虧損4.97億港元及虧損4757.2萬港元。近3年經營業績變動來看,星美文化旅遊營收年年下滑的同時,虧損也是年年遞增。某種層面上講,星美文化旅遊業務拓展過程中應該存在一定的問題,不然虧損怎會出現大幅增長的情況呢。
除了星美文化旅遊存在很大問題外,英皇文化產業自身深陷虧損的泥沼。截至2013年6月30日至2019年6月30日財政年度,英皇文化產業歸屬股東淨利潤分别為虧損5205.8萬港元、虧損6683.2萬港元、虧損7511.5萬港元、虧損1.06億港元、虧損6232.7萬港元、虧損1.54億港元及虧損1.26億港元,連續7年虧損。截至2019年6月30日,英皇文化產業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1.66億港元,同比下滑36.98%。
自身都虧損連連,在手現金又加速減少的形勢下,收購正處於業績虧損加大階段的星美文化旅遊,難道就能「負負得正」,英皇文化產股東投資者就同意此次收購?
若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收購虧損的資產,無疑是給自己自找麻煩,普通投資者自然不會同意。但是英皇文化產業的股權架構有所不同,由「英皇家族」說了算。
「英皇家族」即以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及其子楊政龍形成的家族式控股。在未收購星美文化旅遊之前,英皇文化產業股權架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動。「英皇家族」以收購的方式將持股比例從2019年6月24日的36.14%增持至2020年1月14日的 73.8%,形成絕對控股權及話語權。因此,某種意義上講,收購虧損連連的星美文化旅遊是由「英皇家族」做決定的,小股東只能靠邊站。
尾語:
截至2020年2月27日午後收盤,英皇文化產業股價0.104港元,跌幅為7.14%,星美文化旅遊股價為0.174港元,跌幅為3.33%。從二級市場股價反映來看,二級市場對於這對「難兄難弟抱團取暖」的方式,並不看好。至於英皇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是否由公司管理層說的那麽好,能帶來不錯的協同效應,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