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常被忽略的網站,有助您的投資組合去蕪存菁。 四年多前,筆者曾經打算買入BofI Holdings股票,這家公司現時已改名為Axos Financial。這家銀行的業務高速發展,而且採用無分行模式,別樹一格。不過在筆者按下「買入」按鈕前,必須查證最後一個資料來源。
筆者只用了短短十分鐘,結果就徹底改變主意。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存在太多不明朗因素,員工吃力不討好,要維繫這家公司相當艱巨,這就是現實(華爾街行內很實際的術語)。筆者因此擱置買入計劃。
筆者很幸運。之後的五個月,此股市值竟蒸發了60%,罪魁禍首就是:一名前僱員對公司提出訴訟。
這個重要資料來源就是Glassdoor.com,該網站提供了平台,各企業的現任和前任僱員可在平台上發表評論,這些都是公開資料。正如下文的分析,Glassdoor的平台當然遠稱不上完美無瑕。筆者剛巧能避免損手爛腳,某程度也實屬幸運。
不過如果投資者學會從Glassdoor尋找正確資料,那麼這個平台的資訊會很有價值。
例證 Glassdoor自2009年1月面世,已發佈美國那些公司是最好老闆,最獲打工一族好評。筆者想了解一下,上市公司在這方面是否明顯跑出。
筆者於是追查過去記錄,由2009年一直查到2015年,分析期內一直最受好評的十家上市公司。筆者之後計算每隻股票五年間的回報,然後跟大市進行比較。結果不言而喻。
年度 | 公司數目 | 標普500指數5年回報率 | Glassdoor上榜公司5年回報率 | 相差(百分比) |
2009年 | 7 | 127% | 324% | +197 |
2010年 | 4 | 104% | 109% | +5 |
2011年 | 3 | 80% | 99% | +19 |
2012年 | 3 | 97% | 154% | +57 |
2013年 | 3 | 107% | 281% | +174 |
2014年 | 5 | 49% | 47% | (2) |
2015年 | 4 | 73% | 63% | (10) |
平均 | 91% | 162% | +71 |
兩者差異相當明顯。當然了,有時也會有例外,例如2010年包括的Juniper Networks,這家公司便跑輸大市120個百分點。不過整體回報會拉長補短,例如Netflix這類王者,在2009年便顯著貢獻回報,此股在之後的五年回報率超過1,100%。
不過問題來了:「最佳僱主」這份名單每年只出爐一次,但大多數投資者卻不時會落場在股市買貨。這份名單只是一個有趣的參考,證明Glassdoor的資料值得作為買股一個考慮因素,但若單靠這份名單,其實作用不大的。
相反,筆者喜歡使用Glassdoor來決定哪些股不宜沾手。企業文化只是買股前需要查證的眾多因素之一,因為市場上有成千上萬的公司,投資選擇多的是。筆者反而很少拿Glassdoor的資料來尋找買股名單,而是以此作為過濾,將大量不應沾手的股票篩走。
以下是您從這個平台應查看的資料。
關鍵指標 1:評論數量 任何學過統計學的人都知道,樣本數量舉足輕重。Glassdoor平台雖然遠未達到科學標準,卻有自我篩選功能,您只需分析哪些至少有100條評論的公司即可(當然樣本量越多越好)。
這個準則對於評估小型股或外國股票特別重要。這類公司一般不會有很多員工登錄網站發表評論,由於樣本少,因此評論的價值亦不高。
以中國遊戲公司嗶哩嗶哩(Bilibili)為例。員工給予很高評分,達到4.3分,而滿分為5.0分,更有100%員工表示會推薦這家公司給朋友。然而評論數目只有:6則。結論就是,這些評分沒有太大意義。
關鍵指標 2:留意異常模式(尤其是正面評價) 真正的分析由這個指標開始。Glassdoor最令人喜歡的地方,就是評論都以匿名發表:無論是受了氣的員工,又或熱愛公司的員工,都可發表肺腑之言,不用擔心會被秋後算帳。然而,這也是最糟糕的一點。由於評論都是匿名,因此可以「做媒」,故意唱好或唱衰。
這就需要深入分析才行。最重要一點:留意評論的整體模式。舉例說,是否所有評論都集中在同一天?這樣的話,您大概可以看出是否由人力資源部門刻意唱好,又或沽空機構刻意唱衰。
筆者最近打算為家庭投資組合買入Anaplan (NYSE:PLAN)。表面看來,公司的評價不錯:3.7分,對行政總裁的支持率更有88%。
然而,當筆者深入分析,不禁發現一些怪現象,包括:
- 截至2018年底,單在一周內便有24條評論(佔整體評論10%),而且所有評論都給公司滿分,加上評論均沒有提到具體細節。這個痕跡便很清楚了,顯然是公司要求員工給予正面評價,結果拉高了公司的整體分數。
- 評論量急升了一周,之後的評論便開始出現明顯劣評。自2019年3月11日以來,管理層一直沒有就有關評論發表任何回應。由於這家公司在2018年底上市,因此筆者懷疑那一周評論量急升,是否為要配合公司上市造勢。
關鍵因素3:評論有多詳細,特別是劣評? 最後,真的值得細心閱讀評論。如果所有評論說來說去都是大同小異,那麼很可能都是假的。不過,真正有價值的就是留意那些劣評。滿腹牢騷的員工當然不時會抱怨公司不良的企業文化,還有領導層的昏庸無能。然而,評論裡有時會包含一些有價值的訊息。
2016年初,筆者發現有機產品綜合集團Hain Celestial (NASDAQ:HAIN)有幾則評論令人憂慮,其中幾點特別惹人留意。這些評論詳細指出這家公司如何收購受歡迎的小品牌,然後將這些公司「榨乾榨淨」,任由它們自生自滅。公司連串的收購行動刺激股價短暫爆上,但股價這種動力根本無以為繼。
筆者於是一股不留,之後此股的結局是:跑輸標普500指數超過100個百分點!
記著這只是其中一個參考因素 值得留意:Glassdoor的資料並非靈丹妙藥。根據筆者的投資習慣,這是筆者研究股票的八個因素之一,而且重要性最低。
即是說,這個平台的資料有助投資組合去蕪存菁,將劣質公司篩走。下次當您認為找到了心頭好,務必要上去Glassdoor查一查,深入分析相關評論。只是10分鐘時間,您將來的回報可能就已經差天共地。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