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已登陸納斯達克近1個月了,但小馬智行(PONY.US)憑藉其總募資額接近4.52億美元,穩居2024年美股自動駕駛行業IPO之首的熱度話題仍然在繼續。
小馬智行能夠成爲業界矚目的焦點,業界認爲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提供的安全、先進且可靠的全棧式自動駕駛技術,還有無人化和商業化這兩條並行的發展路徑。招股書顯示,該公司致力於開發適用於多種車型和場景的“虛擬司機”,其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自動駕駛卡車(Robotruck)以及乘用車智能駕駛(POV)三大領域。
其中,在L4自動駕駛技術及規模方面,小馬智行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並且已經率先實現了全無人Robotaxi的商業化運營。
或許是其洞察到了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小馬智行率先開啓了全無人Robotaxi商業化運營的探索。據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左右,Robotaxi服務將步入成熟商業化階段,屆時全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390億美元。根據Frost & Sullivan的預測,2025年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預計約爲2.9億美元,而到203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飆升至666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95.6%。在中國市場,預計到2030年Robotaxi市場規模將達到3526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99.6%,並且在全球市場份額中佔據超過一半的比例。
面對龐大市場,2016年小馬智行開始在自動駕駛領域從0到1深耕,2018年在中國推出了首個Robotaxi服務——小馬智行(PonyPilot APP),並隨着時間推移,已經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獲得了無人駕駛出行服務的許可。在北京、廣州和深圳,該公司已啓動了Robotaxi的全無人商業收費運營。目前,小馬智行在全國範圍內已投放超過250輛Robotaxi,並且累計自動駕駛路測試總里程接近4000萬公里,其中無人化測試里程近400萬公里。這些數據爲自動駕駛服務的規模化與無人化運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針對率先實現Robotaxi的商業化運營,12月19日在廣州南沙的媒體溝通會上,小馬智行副總裁、Robotaxi業務負責人張寧和莫璐怡對智通財經表示,小馬智行在國內具備了規模上商業化的條件,主要包括:一是技術條件已經成熟,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無人化技術;二是政策支持,除了北上廣深外,其他一線及非一線城市也相繼推出Robotaxi上路政策;三是具備規模化量產能力,分別與豐田、北汽、廣汽合作量產,第七代Robotaxi將在未來兩年內落地首批千輛級規模;四是規模化運營能力,積累了一定的認知用戶,行業數一數二的車隊規模及無人駕駛里程讓用戶更放心;五是產業鏈的深度合作,比如與傳感器、芯片公司以及出行、物流平臺合作,共同推動行業進步和發展。
或得益於多維度的佈局,Robotaxi的商業化也加速了小馬智行的業績釋放。2024年上半年,小馬智行每輛全無人Robotaxi日均訂單量超15單,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板塊收入同比增長86%,成爲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的關鍵里程碑。期間,該公司整體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01.2%。隨着規模增長,該公司運營費用也在持續下降,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同比分別下降23.9%及8.8%,可以看出小馬智行通過提高運營和營銷效率實現降本。
與此同時,在面對“L2能否逐漸進化成L4”的問題上,張寧給出了否定的答案。“L4的產品和自動駕駛系統的設計完全是不同的物種,而且各家成本約束和運營條件也不一樣。儘管在技術層面,如AI、深度學習等,各公司有共通之處,但業務成功與否取決於從戰略到OKR再到目標的頂層設計,這些因素塑造了企業文化。我們不認同L2能逐步進化到L4。”
而在討論小馬智行Robotaxi車型與各大車企合作的商業化運營量產時間問題時,莫璐怡透露目前和北汽、廣汽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正在加速。“過去,由於車企的車輛平臺在底盤設計上並不太適合自動駕駛,所以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但隨着中國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衆多車企開始涉足L3級別自動駕駛,車輛底盤的冗餘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在這方面,新車型的開發週期已經大大縮短。現在,大約半年的時間就能完成一款車型的全面適配,包括所有的測試驗證和牌照獲取。因此,從明年下半年開始,包括今年剛剛官宣的北汽、廣汽車型在內,都將陸續落地。與三年前相比,這一進程無疑是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