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實錄|聯易融科技-W(09959):AI技術引領創新,業績重回增長軌道,前9月服務資產規模2700億

發布 2024-12-23 下午12:33
© Reuters.  路演實錄|聯易融科技-W(09959):AI技術引領創新,業績重回增長軌道,前9月服務資產規模2700億
0700
-

近日,第九屆智通財經資本市場年會在深圳、香港兩地順利舉行。

在集中路演環節“智通財經新春策略會”上,幾十名專業投資者和研究機構在現場與聯易融科技-W(09959)的核心管理層論道公司業務、財務以及未來發展。

據悉,聯易融科技是中國首家上市也是最大的供應鏈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根據灼識諮詢的報告,聯易融連續4年在中國第三方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2023年市場份額爲20.9%。

目前公司賬面現金51億人民幣,但PB僅爲0.4倍,估值處於顯著低估水平。預計伴隨24年業績全面回暖、投資併購強化龍頭地位等利好動作提振,後續公司股價將迎來強勁的上行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聯易融科技在AI領域取得全新進展,首次發佈研究課題專著《AIGC重塑供應鏈金融:大模型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與實踐》,公司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推動供應鏈金融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本次聯易融科技整個路演過程主要分爲三部分,一是管理層對聯易融科技整體經營狀況的介紹,二是對於公司亮點業務及未來發展的細緻梳理與講解,最後則是由管理層解答投資者關切的重點議題。

以下爲智通財經APP整理的調研實錄:

AI領跑,打造垂直專屬大模型

聯易融科技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引領供應鏈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公司通過在通用大模型基礎上進行深度優化和升級,構建專注於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專屬大模型,推動AI技術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

日前,公司推出《AIGC重塑供應鏈金融:大模型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與實踐》圖書,從業務和技術的雙重視角出發,詳細闡述了AI大模型如何爲供應鏈金融行業賦能。書中彙集了豐富的聯易融實戰案例,深入探討了供應鏈金融GPT的發展歷程、應用場景及其對整個領域產生的深遠影響,內容覆蓋了從資金管理到供應商融資,從庫存融資到供應鏈可追溯性的全方位議題。

聯易融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研發投入,研發業內首個人工智能供應鏈單據自動化審覈平臺“AI Agent”,通過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的應用,大幅提高單據處理的自動化和精準度。目前“AI Agent”已在多家金融機構成功交付和應用,並獲得《亞洲銀行家》2024年度“最佳AI技術”獎。

背靠騰訊,客戶高質量且多元

‌聯易融科技主要包括四個業務板塊:核心企業雲、金融機構雲、跨境雲和‌中小企業信用科技解決方案。這些業務板塊通過線上化、數據化、場景化和智能化的創新業務模式,服務於不同的客戶羣體,提供一站式綜合性的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客戶數量上,截至到今年9月份,聯易融科技服務的核心企業接近有2000家左右,其中涵蓋51家中國百強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有353家,涵蓋中國前20大商業銀行及券商,服務的中小微企業有近30萬家。另外,從客戶留存率來看,目前聯易融科技的客戶留存率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整體客戶留存率達到了96%。

客戶覆蓋範圍上,按申萬行業分類,聯易融科技所服務的客戶已覆蓋全部31個申萬行業,其中有13個行業交易量超過20億元,包括基建及建工行業、製造業、新能源、計算機及商貿零售等。另外,對地產行業客戶的依賴也在大幅降低,從2021年40%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0%,且只服務於頭部的央國企地產客戶。

從股東實力來看,目前聯易融科技最大的股東是騰訊,騰訊是公司創始股東,持股佔比約爲15%左右,管理層及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持股約25%,其他主要戰略股東及PE股東包括渣打銀行、中信資本等。

科技助力,多維推動產業鏈“降本增效”

作爲領先的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聯易融深度聚焦AI、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供應鏈生態的應用,通過一站式綜合產融科技平臺及SaaS平臺鏈接各行各業核心企業生態圈不同類型的供應鏈資產及銀行、信託、保險等各種類型的資金,進行融資撮合及一站式諮詢服務,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操作,降低融資成本,助力產業鏈整體落實降本增效。

例如,聯易融的資產證券化產品AMS和ABS,深度應用AI技術對貿易活動中各種履約文件中的語義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比對、智能化識別與驗真、智能風控審覈及運營自動化等,大幅提升了業務運營效率。通過聯易融自研AI平臺,一般文件識別率高達99%,全流程自動化程度超過95%。

聯易融另一款核心產品爲區塊鏈電子債權多級流轉雲,該產品則運用區塊鏈技術,通過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創建不可篡改且可追溯的數字債權憑證,在供應鏈生態圈進行層層流轉後,鏈屬末端的小微企業也能依託核心企業信用,享受高效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務。其中該產品服務供應商平均融資成本僅爲2-4%,平臺最遠可覆蓋到11級供應商。

業務擴張,國內+國外雙向“開花”

聯易融科技的國內業務主要包括服務大型企業的核心企業雲和服務金融機構的金融機構雲,合計佔比94%。其中,核心企業雲體量最大,今年前三季度,該板塊業務交易量高達1881億元,佔比近70%,同時也保持了29%的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聯易融科技近日公告收購了一家新三板公司拜特科技,將有力補充資金管理和司庫管理相關的產品,與聯易融現有業務整合,打造智慧產融司庫的整體解決方案,可以更好的全面服務核心企業客戶的產融體系建設。

金融機構雲方面,聯易融三季度落地了新業務應收ABS,推動單季度ABS雲規模逆市增長325%。以及基於自研的AI平臺——蜂羽智能審單平臺,成功推廣至多家境內外銀行,幫助其在供應鏈金融運營業務中,實現智能化審單及風險評估,助力降本增效。

海外業務方面,收入主要來自跨境雲業務。跨境雲業務包括Go Early合作Amazon,infor,Shopee等電商及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上廣大中國出口商及跨境電商的平臺型業務;Go Deep服務中企出海,幫助搭建海外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出海融資型業務。今年前三季度,聯易融跨境雲重回高速增長的軌道,同比增長67%。

公司也積極拓展海外區域業務,包括在新加坡成立國際總部,與渣打合資成立Olea,參股綠聯數字銀行,目標輻射整個東南亞及南亞區域業務等。另外,聯易融在新加坡也有web 3.0的創新項目佈局。

政策加持,實現雙位數增長

供應鏈金融科技市場持續受到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出臺多項支持政策持續激發市場活力,鼓勵金融機構通過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加速普惠金融服務數智化轉型,爲中小微企業提供標準化、自動化、高效化的融資渠道;驅動核心企業在各自垂直領域加速供應鏈生態協同,支持體系化、全場景的數字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創新;供應鏈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最優解,推動第三方供應鏈金融科技市場迎來蓬勃發展機遇。

從收入模式來看,聯易融科技的主要收入是基於服務供應鏈資產規模收取千級的佣金服務費率,而這也就意味着公司服務的資產規模越高,收入就越高。今年前9個月,公司服務的資產規模達到2,708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多級流轉雲、ABS雲和跨境雲三塊業務都實現了高兩位數的強勁增長。

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也推動營收規模的增長。今年上半年營收4.13億元,同比增長6%。前兩年受客戶及行業調整因素,導致出現階段性規模和收入倒掛的現象。但隨着公司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多元行業及產品佈局。本年度業務已開啓全面回暖向上態勢。同時,由於產品結構優化,收入質量也明顯改善,公司毛利率提升了10個百分點,達到70%,因此毛利額同比增長了23%,增速高於收入及規模增長。

問:能否詳細介紹一下公司在AI方面的部署?

答:聯易融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依託於ABCD的技術, 藉助人工智能,公司在行業內最早將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中需要大量人工處理的紙質作業操作從線下搬到線上,利用OCR技術及NLP算法對合同、發票等履約文件進行自動化提取、校驗比對及智能分析,從而推動了行業變革。然而早期的AI技術應用在一些複雜的場景中的處理能力還有一定的侷限性。人工智能+行動加速了AI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深度應用。基於開源大模型,公司在內部自研了供應鏈金融垂直領域的專屬大模型LDP-GPT,通過LDP算法解決了開源模型在處理複雜文檔場景時的侷限性,大幅提升了業務流程自動化率及運營效率。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探索在垂直知識庫問答、智能寫作等技術在金融機構相關商業應用的場景落地。公司自研的供應鏈金融輕量級一站式AI平臺——蜂羽AI審單平臺,獲得了《亞洲銀行家》“最佳AI技術”獎項,已在10多家境內和境外銀行交付使用。

問:公司目前賬面上資金是比較多的,目前的賬面現金有多少,大概資金用途是怎麼安排?

答:賬面現金方面,截止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現金儲備達到51億元,處於十分充裕的水平。未來公司會將現金儲備投資於能夠跟公司現有業務產生積極效應的戰略中,同時估值合理的投資併購標的,實現外延式增長,創造協同收益。此外,也會考慮以不同的方式來提升公司股東回報。公司已經連續兩年派發特別股息,兩次股息率都超過了8%,也積極通過股份回購註銷,來提升每股收益,截至目前通過回購減少股份比例約爲8.3%。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