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拔掉毒瘤!港交所收緊借殼上市,數千「殼股」或難存

發布 2019-8-2 上午01:06
© Reuters.

前言:

一直以來,港股市場有著大量市值小、成交量少的垃圾股,由此炒殼、養殼、造殼、股價暴漲暴跌成為一種常態,不僅讓無數股民叫苦連叠,市場質量也被拉低檔次。在此背景下,當局意識到,資本亂象需回歸理性,監管制度更需補上「補丁」。

近日,港交所就有關借殼上市、持續上市準則及其他《上市規則》條文修訂公佈咨詢總結,新規決定收緊借殼上市及養殼規定,並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行。

同時為降低修訂對有關公司的影響,從新規生效日期開始將會有12個月的過渡期,受影響的公司在此期間可做相關調整。

港交所發佈遏止借殼活動的咨詢總結後,香港證監會同日發表聲明,闡釋其行使法定權力打擊借殼上市及殼股活動時一般採取的方針,指出證監會與聯交所將會緊密合作和交換資料,也會自行根據現有權力,反對上市申請或勒令停牌。

證監會指出,近年與借殼上市及殼股活動相關的問題引起廣泛關注,不單可損害本港市場的質素,也可能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及本港市場的聲譽。

證監會表示,借殼上市的手法層出不窮,令其較難偵測或規管,但即使手法不同,最終目標是上市公司的業務性質產生根本性的變化,及其大股東、董事及管理層亦出現重大變動。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收緊借殼上市及養殼規則後,特勢必降低殼股吸引力。一批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可能將迎來淘汰潮,殼股買賣和價值在未來一段時間會越來越低。

收緊借殼上市規則

殼股遍地是港股市場的真實寫照。

通常來講,「殼股」具有以下幾大典型特徵:

1.低市值。

2.僅勉強符合上市規定。

3。集資額與上市開支不成比例。

4.僅有貿易業務且客戶高度集中。

5.絕大部分資產為流動資產的「輕資產」模式。

6.與母公司的業務劃分過於表面。

7.在上市申請之前階段幾乎沒有或無往來資金。

這樣的殼資源長期半死不活,卻常被一些未上市公司用來實現間接上市,我們用金融術語「借殼上市」或「反收購」來描述這一現象。直白一點,就是一家母公司將資產注入市值低的已上市公司,得到該公司一定的控制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

新規則下,港交所對「反收購」就交易規模、目標資產質量、發行人業務性質及規模、主營業務出現根本轉變、控制權或實際控制權變動以及一連串交易六大評估要素編納成規,並就最後幾項作出修改。

其一,借殼上市36個月内禁注入資產。

按舊規則,借殼上市注入資產期限原為24個月,現將其延長至36個月,具體修改規定為,發行人不得在控制權變動之時或其後36個月内將其全部或大部分原有業務出售或作實物配發。

其二,借殼上市禁大規模發行證券換取現金。

其三,將「極端非常重大的收購事項」更名為「極端交易」,並為可使用此類交易類别的發行人增設合格準則:一是發行人須有規模龐大的主要業務;二是發行人需長時間(一般不少於36個月)受同一人控制,且有關交易不會使發行人控制權有變。

由此,殼資源運作成本空間收窄,收購難度提升。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這次的修訂進一步加強《上市規則》有關反收購行動的規定及持續上市準則,有助交易所應對市場上層出不窮的借殼上市手法,提升對殼股活動的監管。修訂對整個市場是一大進步,而又不會限制上市發行人進行正當的業務活動、業務擴充或多元發展。

嚴打上市公司「養殼」

港股市場還有一些質量不佳的上市公司,多數在「養殼」保命。

港股市場的退市制度對於「現金資產公司」的界定模糊,不少公司上市後便利用這一監管空子開展「養殼」運作,通常選擇一些容易開展的業務來營造擁有主營業務的假象。

這一部分也是港交所重點整治的對象。早在2018年6月29日,為打擊市場上盛行的「養殼」、「炒殼」風氣,維持市場聲譽,港交所發佈「建議修訂《上市規則》有關借殼上市、持續上市準則條文並徵詢市場意見」。

咨詢期於2018年8月31日結束,港交所共接收121份來自不同背景人士的回應意見。

除去上述提到的借殼上市新規外,咨詢文件還披露了有關上市發行人持續上市準則的修訂,也就是關於「養殼」的規定。

持續上市準則在考慮公司是否有足夠業務運作,是否是現金資產公司時,規定發行人須有足夠的業務運作且擁有相當價值的資產支撐其運營,方可上市,但不包括自營證券交易(發行人集團内經營銀行業務的公司、保險公司及證券公司進行的自營證券交易除外)。同時擴大「短期證券」的定義至包括容易轉換為現金的投資,並將其改名為「短期投資」。

但有部分人回應稱,一些公司尤其是新經濟公司可能經營輕資產業務,故新規有關資產規模的規定並不適用,因為新經濟公司的創新及探知動力等素養或比資產規模更重要。

港交所對此表示,《上市規則》並未規定發行人須擁有龐大規模的資產方可上市,這對從事輕資產業務的公司不會造成掣肘。

殼資源價值幾何?

此前,A股市場IPO門檻高,排隊審核時間又長。相較之下,港股市場特别是創業板的上市門檻要低很多,由此促使很多内地企業蜂擁轉道港股上市,殼資源價值一度飙漲,呈現「一殼難求」的局面。

如今,局勢逆轉。新規下,買殼貴,賣殼難,養殼更不易,殼資源將何去何從?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港股市場共有2420家上市公司,其中市值低於10億港元的有1181家,佔比48.8%;市值低於6億港元的有935家,佔比38.6%;市值低於2億港元的有382家,佔比15.78%。

此外,按最新收盤價計,港股市場有1267家公司股價低於1港元,佔據港股市場的半壁江山,位列「仙股」。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市值小、交易慘淡的公司中,建築工程服務類成為炒殼的重災區。Wind數據顯示,按行業細分,港股市場的建築股有185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公司市值不超過5億元,且剛上市不久,這些建築股長期成交量少,股價暴漲暴跌,殼股特徵明顯。

此次新規落地後,這些本就在退市邊緣遊走的殼資源吸引力不再,港股市場上市值小、業績差的尾部公司或被逐漸退市。

而隨著港股市場潛在殼資源的大範圍減少,對於多數赴港上市的内地企業而言,意味著殼供給減少,加之借殼上市規則收緊,借殼的成本將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借殼上市注入資產期限由24個月延長為36個月,也使得交易時間成本提高,成本雙升之下,殼資源買賣將逐漸降低。

此外,上交所科創板成為新的上市選擇地,為不少企業打開了大門,前不久的深交所創業板也發佈重大資產重組改革,擬為借殼「松綁」,這些市場的殼資源可能會成為有借殼上市需求的企業紛紛追求的新對象。

不過,對於一些實力雄厚的港股大型企業而言,新規落地有利於肅清市場風氣,提升市場質量,將為其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