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銷量下滑超10%,股票遭減持,東風汽車遇到的不只是行業變天

發布 2019-5-31 下午08:16
銷量下滑超10%,股票遭減持,東風汽車遇到的不只是行業變天

前言:

近期,東風汽車集團(00489-HK,600006-SH)發佈4月銷量快報。數據顯示,4月份,東風汽車產量為247081輛,同比下滑5.62%,東風汽車集團銷售汽車225483輛,同比下滑12.83%;而1-4月份,企業累計銷售汽車901511輛,同比下滑10.61%。

4月份,東風風神的銷量僅為3286輛,同比下滑53%。1-4月份,東風風神累計售出22013輛,相比去年同期的42365輛,同比下滑了48.04%。而根據集團財報披露的數據,2018年,東風風神銷量為9.53萬輛,同比下滑23.28%,僅完成20萬輛全年銷量目標的47.6%。

在集團「大自主」的架構下,東風乘用車所打造的東風風神品牌最為「根正苗紅」。作為東風係乘用車主打的自主品牌,手握集團最優資源的東風風神卻始終沒有發揮出優勢,如今更是陷入了連續下滑的泥潭,著實讓人可惜。

而在合資車領域,情況同樣很「糟糕」。除日係本田、日產係列之外,集團旗下的眾多合資品牌營銷數據均現頹勢。以雷諾為例,數據顯示,4月份東風雷諾銷售新車547輛,同比下滑91.6%。1-4月份,東風雷諾累計銷售新車6,390輛,與去年同期累計銷量27,387輛相比,同比下滑76.7%。

銷量持續下滑,東風汽車集團遇到的不只是行業冬天

根據東風汽車集團披露的4月銷量快報,4月份,東風汽車產量為247081輛,同比下滑5.62%;1-4月累計產量為902859輛,同比減少13.40%。

同期,4月份,東風汽車集團銷售汽車225483輛,同比下滑12.83%;1-4月累計銷售汽車901511輛,同比下滑10.61%。其中,東風雷諾、神龍汽車同比降幅超過50%;東風乘用車和東風啓辰的同比降幅也高達48.04%和31.13%。

與之相比,東風有限旗下股份公司、鄭州日產和東風英菲尼迪同比增幅為20.75%、16.57%和30.62%。集團日係汽車的突出表現,緩解了企業銷量下滑的困局。

結合2018年企業財報所披露的數據,不難看出,集團銷量呈現出持續下滑的態勢。

2018年,東風汽車集團全年銷售汽車約305.22萬輛,同比下滑7.06%,這也是2012年之後,東風集團首次出現銷量下滑。其中,乘用車銷量261.16萬輛,同比下滑8%。商用車銷售44.05萬輛,同比下滑6%。

這其中,東風雷諾和神龍汽車的銷量分别為5萬輛和25萬輛,同比分别下滑30.6%和32.9%。

自主品牌方面,2018年,東風柳汽銷量為18.34萬輛,同比下滑35.7%。而作為東風「大自主」戰略中得到資源最多的東風風神,其2018年銷量從12.5萬輛下滑到9.53萬輛,同比下滑23.76%。

集團旗下的法係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銷量下滑,帶動整個集團銷量業績的下滑。

2019年3月的東風標致經銷商大會上,神龍公司董事長安鐵成表示,2018年是東風標致自2003年成立以來經歷的最為嚴峻的一年,經營發展遭到了巨大的挑戰。可是,從2019年1-4月份的銷量數據來看,東風神龍的銷量依舊低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佈的2月庫存係數顯示,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的庫存指數均超過了1.5的警戒水平。目前,圍繞著東風神龍的一係列人事調動和組織結構變動已經開始。

當然,在東風旗下品牌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東風雷諾。1-2月份,東風雷諾累計銷量為14800輛,下滑幅度近70%。東風雷諾已任命原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葛樹文擔任新總裁,希望扭轉目前的銷售頹勢。

但有業内人士認為,在車市競爭日益激烈環境下,葛樹文想要帶領東風雷諾突破寒冬桎梏,絕非易事。

不難看出,2018年以來的集團銷量下滑頹勢仍然在持續。儘管遭遇寒冬,但是1-4月份來,集團旗下部分品牌下滑幅度之大,依然令人震驚。

而在行業「寒冬」之外,蘊藏在集團内部,各個品牌所面臨的技術更新、設計更新、品牌創新等問題,或許才是東風汽車集團當下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

技術更新滞後,東風汽車自主品牌或已「掉隊」

近幾年,在自主品牌領域,國内車企可謂百花齊放。吉利推出了領克、帝豪等多款車型,長城也有自己的WEY、哈弗係列……而領克、WEY等車係的推出,也可以看出民營車企向高端車係邁進的努力。

除了民企奮起直追外,在業内向來「家大業大」的各大國企近兩年也是動作頻頻。長安、廣汽、上汽等都開始正向開發全新的產品,甚至連長期被國人吐槽的一汽也開始轉變,推出了紅旗H5、奔騰T77等讓人眼前一亮的全新車型。

在自主品牌汽車全面崛起的同時,有著「二汽」頭銜的東風汽車集團卻「掉隊」了。

通常而言,東風公司自主品牌是「4+2」格局,即其自主品牌包含風神、風行、風光、風度,以及東風裕隆和東風啓辰(合資自主,實為東風日產擁有)。2018年,東風自主品牌累計銷量為121萬輛,同比下滑15.9%;

其中,東風乘用車累計銷量為9.53萬輛,同比下滑23.76%。2019年,東風乘用車定下了12萬輛的銷量目標,相當於在2018年實際銷量的基礎上增加25.9%。如果從1-4月份的銷量數據來看,實現這一目標很難。

數一數東風汽車集團的合資品牌,本田、日產、起亞、標致、雪鐵龍、雷諾等品牌都有合資關係,甚至連台灣品牌納智捷都搭上了關係。可惜的是,擁有如此眾多的「外援」,在自主品牌上,東風汽車卻少有起色。

相反,東風的自主品牌幾乎快成撿「洋垃圾」專業戶了,啓辰R30來自淘汰的日產瑪馳、俊風E11K來自於淘汰的老軒逸、東風風度MX6來自於淘汰的老奇駿......

以東風風度MX6為例,這款由08款老奇駿翻版換標而來的車上市於2015年,上市初期就毫不避諱自己「尷尬」的身份,在宣傳標語中就以「老奇駿」作為賣點。

時至今日,三年多時間過去,國内其他品牌都已經以原創外形、高科技配置、運動化的動力和操控等為賣點,然而東風風度MX6依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奇駿色彩,三年來沒改過款,甚至連大燈形狀都沒變過,原本就很過時的外形現在看起來更「土氣」了。

讓人不解的是,在一些4S店,部分MX6依然還在以「尼桑品質,源於奇駿」為賣點,走進東風4S店你依然可以看到這句標語印在車身上。

即便是東風汽車集團「大自主」品牌戰略中表現最好的東風風光,在2018年同樣出現了品牌成立以來的首次下跌,跌幅同比達到了20%。其中,主力車型風光330跌幅最大達64.48%;再加上SUV市場幾近飽和,低端產品滞銷,車型技術更新後勁不足。

事實上,沒有了合營及聯營企業的庇護,東風汽車集團自主板塊難掩尷尬。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更新滞後已經成為集團自主品牌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質量問題頻發,集團旗下合資品牌問題同樣很多

值得警惕的是,2018年,東風汽車集團應佔合營企業溢利及虧損約為人民幣122.80億元,同比下降9.53%,集團合資品牌出了問題。

據報道,去年以來,東風標致多家4S店已經倒閉,涉及一、二線城市。一位東風標致經銷商告訴《汽車產經觀察》,從2018年春季開始,就已經陷入苦苦支撐的狀態,資金鏈已高度緊張,不少員工離職,難以維係,隨時可能關停撤退。

而在國内的汽車投訴榜上,東風標致長期佔據首位,這也成為其生產商東風神龍最頭疼的難題。

從今年4月份的投訴情況看,當前消費者主要投訴的具體問題為輪胎開裂和發動機缸内異物問題。雖然說之前標致408已針對輪胎進行了召回,但是召回結果併不能讓消費者滿意,因此形成了持續性投訴問題。

產品質量問題頻發、車型缺乏市場競爭力、内部管理層動蕩,這些都成為製約神龍汽車發展的短板。曾經,神龍汽車年銷量也有過年售出70萬輛的高點。2019年,神龍汽車預計銷售目標為23.5萬輛,相比2018年銷量預計下滑7.25%。

從目前的集團銷量快報來看,4月份,神龍汽車銷量不足萬輛,同比下滑65.28%;1-4月累計銷量為4.4萬輛,同比大幅下滑59.61%,其前4月累計產量亦同比下滑58.81%。如此看來,2019年的銷售目標很難達成。

如果細化到各品牌銷量中,雪鐵龍的選擇率不足0.5%,標致僅為0.6%左右。也就是說100名新購車用戶中,去年只有1位是法係車車主。儘管從全球市場來看,法係車銷量併不難看,神龍汽車為何混得如此之差?

值得註意的是,神龍汽車的產能有些「誇張」。神龍汽車一共四個大工廠,總產能達到99萬台,而現在的利用率卻只有四分之一。有消息稱,為降低運營成本,神龍汽車將在2019年大幅裁員,且關閉一家工廠,同時租借出一家工廠。

其實,早在2018年,二廠已經停產,2019年,神龍汽車只剩下一家工廠繼續生產了。

而作為合資品牌中表現「最慘」的東風雷諾,進入2019年以來,東風雷諾一直處在銷量暴跌的狀態。4月份,東風雷諾銷售新車只有547輛,同比下滑91.6%。

東風雷諾整車工廠位於武漢,目前僅投產兩款於2016年上市的SUV,分别是科雷嘉和科雷傲。2018下半年,東風雷諾銷量明顯失速,當年銷量下滑至5萬台。

儘管一段時間以來,東風雷諾高層變動不斷,葛樹文接棒出任新總裁。但是,要提高產品質量、加速車型創新和技術更新,擺脫目前困境,對於新高管而言非常困難。

牽手華為,加速佈局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出行

當然,對於東風汽車而言,出問題的不僅是傳統汽車生產、銷售領域,在新能源汽車佈局和智能出行方面,東風汽車集團同樣存在很多問題。

就國内市場來看,近幾年,國產新能源車技術突飛猛進,在某些方面已經處於可以和外國品牌併駕齊驅甚至領先的地位,比如比亞迪的插電混動技術,連大眾集團CEO都親自跑到中國來偷偷試駕比亞迪唐。

而最讓國人驕傲的是,全球很多主流品牌都在搞插電混動車型,卻沒有一家能達到比亞迪的工藝水平。

早在2005年,東風汽車集團便推出了新能源汽車,但東風俊風、風神E係列、日產及啓辰四大新能源品牌價格區間集中,缺乏技術創新點,在市場競爭中併不凸顯。

與之相比,不僅是比亞迪儲蓄推出高中端多個新能源車型,2019年4月,吉利集團在既有的新能源汽車之外,上市推出旗下車係「幾何A」,作為首款高端新能源品牌對標特斯拉王牌車型Model 3,為吉利集團高端線開拓市場。

幾何A上市當天,就與來自全球90家海外意向經銷商投資人舉行簽約儀式,達成18000輛海外訂單。而公佈「幾何A」名稱後的20多天,中國市場的訂單已達到9300多輛。

事實上,為了把自己的品牌拔高,車企們一直都在為此努力著。在傳統汽車領域,吉利推出了領克品牌、長城推出了WEY品牌、奇瑞推出了星途品牌。如今,吉利正式上線「幾何A」,品牌拔高戰略蔓延到新能源汽車領域。

近日,東風汽車集團内部人士透露,高端新能源車由東風公司戰略規劃部牽頭,組建了「H事業部」進行前期的籌備工作。據悉,該項目將會如同吉利「幾何A」,是一個獨立的高端品牌,將會自建銷售渠道,不從屬於東風公司旗下已有的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

新能源汽車領域,提起高端品牌,能想到的似乎也只有特斯拉、蔚來。近兩年,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推出自己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北汽新能源推出了ARCFOX、吉利推出了幾何汽車,而今,東風似乎也要加入到高端新能源品牌競爭之列了。

當然,新能源汽車必然是未來的發展重心,不過,在其他汽車集團都取得了一定成績的情況下,東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已經遠遠落後了。從這一角度來看,東風此時佈局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不僅是戰略轉型的需要,也是面對現實的無奈之舉。

或許正是看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落後,東風汽車集團加緊佈局智慧出行,甚至攜手華為,加速佈局「車聯網」,搶奪市場先機。

4月2日,東風汽車便與華為在襄陽簽署「智行隆中」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東風公司將在汽車研發、製造、檢測、出行等領域的發揮出實力,華為也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AI等方面的展示出技術優勢,於汽車上實現5G無人駕駛計劃,使其更輕量化、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網聯化。

根據戰略規劃,華為的車載通信、5G和雲端數據中心等高科技配置也都一一應用在車上,可以提供信息查詢、車輛管理、交通調度和設備管理等功能。

炙手可熱的智能網聯與共享出行領域中,東風無人駕駛Minibus已開發完成,2020年將投放有條件的自動駕駛汽車。2018年6月上線運營的「東風出行」已完成對武漢、十堰等地的佈局,實現註冊用戶超6萬人,運營車輛3118台。同年12月3日,隨著東風公司在全國取得第一張網約車經營許可證,目前投放運營車輛超過2000台,東風出行服務再次加速,2019年將在全國鋪開。

此次攜手華為,東風汽車集團將憑借政策紅利和雙方技術加持,著力推進智能汽車板塊發展,在智能網聯汽車「萬億大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

股價跌破10港元,近期連遭投資機構減持

儘管抛出了新能源汽車和佈局智慧出行的新概念,但是受累於銷量大幅下滑,5月份,東風汽車集團股價持續走低,近期更是連遭投資機構減持。

5月14日,東風汽車集團遭貝萊德減持2436.43萬股,每股平均價位6.9018港元,累計金額1.68億港元。減持後,貝萊德最新持股比例由7.21%降至6.35%。

緊接著,5月17日,摩根大通減持東風汽車集團股票576.85萬股,每股平均價6.9289港元,涉及資金3996.91萬港元。減持後,摩根大通的持股數目為166,075,038股,最新持股比例由6.01%降至5.81%。

截至5月30日收盤,東風汽車集團股價跌至6.47港元/股(A股市場5.10元/股)。

相較於同為A股上市的一汽轎車、上汽集團每股約為9.42元、23.86元,港股上市的吉利(00175-HK)、比亞迪(01211-HK)約為12.80元、48.63元的股價可謂毫不起眼。

而圍繞著集團發展,技術更新滞後、品牌創新乏力、生產力過剩,以及集團各子公司、股份公司、合資公司的復雜企業架構,東風汽車集團未來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

儘管目前還有日係車型「支撐門面」,但是也只是起到了降低虧損的作用。從長遠來看,東風汽車集團的業績增長,還是要靠自主品牌的強大。

在A股市場上,東風汽車集團僅為102億,也僅是上汽集團(600104-CN)2787.67億元市值的3.66%。而面對眾多市值破千億上汽、吉利等行業品牌,百億市值的東風汽車或許真的需要認真地思索一下,企業未來發展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結語:

或許,從東風汽車集團的身上可以看出來,過分的依賴合資品牌,無法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最多也只是貼牌組裝,談不上自主品牌發展,更不會有實實在在的技術創新。

就這一點而言,内地太多的企業都有這種問題,只是依靠境外企業裁汰下來的技術、產品來搶奪國内市場份額。而隨著產業升級的調整,同行業其他企業銳意創新,企業彼此之間的技術差距、產品差距不斷擴大,部分企業和產品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當然,作為正經的國企大廠,東風汽車集團所積累的資源優勢還是其他車企難以企及的。如果能夠在技術升級、科研創新上下大力氣,企業未來的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