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五礦證券發佈研報稱,整體化債思路與市場預期保持一致,借新還舊的方式符合市場邏輯,且用於化債的存量、增量資金主體依然在地方,沒有將地方債務責任轉移至中央,這有利於責任主體的劃分。整體上看,化債的方案符合預期,但在規模和推進速度上仍有提升空間。此外,要保證在化債的過程中經濟不進入緊縮,新增資金用於化債而非增量就需要更大規模的資金安排,實際刺激性政策需要中央財政加槓桿,因此認爲2025年財政將進一步擴張。
五礦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整體化債思路與市場預期保持一致,借新還舊的方式符合市場邏輯,且用於化債的存量、增量資金主體依然在地方,沒有將地方債務責任轉移至中央,這有利於責任主體的劃分。
五礦證券認爲,總計10萬億規模的化債方案分爲存量和增量兩類政策。首先,連續五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劃出的8000億是從存量專項債中劃出,屬於存量政策,預計將降低未來幾年地方政府可用於基建投資的資金,具體體現爲未來五年與基建相關的投資金額、項目數量將有所收斂。第二,在增量政策中,增加的6萬億政府債務限額分三期安排,這意味着每年新增化債資金爲2萬億,雖然難以在短期內快速解決債務在宏觀經濟中的堵點問題,不過如期出臺的化債方案預計將逐步改善地方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預期,有助信心恢復。
與地方資金用於化債相匹配的是增加中央向地方轉移支付的資金量。雖然從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劃出的8000億主要用途爲基建,但投資的減少將進一步弱化地方需求,或形成投資—消費的弱循環,除此之外,2022年以來地方財政受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影響出現缺口,部分地區出現了“三保”缺口。將存量資金用於化債是一種較爲保守的模式,在這樣的考慮下,財政部提出了增加轉移支付的措施,在確保滿足地方開支的同時保證化債方案的順利推進。
整體上看,化債的方案符合預期,但在規模和推進速度上仍有提升空間。地方不新增債務、將投資支出用於化債意味着在投資規模不減的背景下,投資主體或將進一步向中央偏移,同時疊加增加的轉移支付,財政赤字率或將進一步上調。長期來看,解決債務問題的關鍵依然在於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迴歸正常需要脫離債務和房地產下行的引力,需要通過不斷注入流動性置換前期債務、進一步落實收儲等方式解決當前堵點,幫助資產負債表的修繕,推動一個溫和通脹的增長環境的形成。
五礦證券認爲,要保證在化債的過程中經濟不進入緊縮,新增資金用於化債而非增量就需要更大規模的資金安排,實際刺激性政策需要中央財政加槓桿,因此2025年財政將進一步擴張。
2023年全國財政預算赤字設定爲3%,於2023年10月對預算進行調整,增加了1萬億元赤字,最終財政赤字率達到3.8%,2025年的最終赤字率將超過4%。其次,進一步擴大超長期國債的規模至兩萬億以上。與其他財政工具不同,超長期特別國債更加靈活,可更具需求對支持領域進行擴展。除了進一步落實“兩新”“兩重”以及10月財政部會議提出的“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外,或將對民生領域形成支撐,具體方向和金額還需要等待2025年的兩會。
風險提示
1、化債規模與速度偏緩或造成市場預期恢復偏慢,同時將放慢資產價格的提振速度。
2、受2025年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影響,或需要更強增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