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泰證券發佈研報稱,新一輪船舶上行週期已於2021年開啓:①自2021年起,全球經濟復甦提振了海運貿易需求,爲船舶產業鏈的上行週期奠定了基礎;②未來幾年全球經濟或將繼續保持復甦態勢,海運貿易需求或將持續穩步增長,爲本輪船舶上行週期的持續提供條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4年至2026年GDP增長率分別爲3.20%、3.30%和3.16%;Clarkson預計2024年和2025年的海運貿易量將分別增長2.2%和1.8%;在此預測背景下,中泰證券看好未來3-5年船舶產業鏈企業的業績確定性和盈利增長空間。
中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船舶-航運產業鏈:下游航運需求驅動中游船舶製造
1)上游:船舶-航運產業鏈上游主要由直接原材料(佔20%-30%造船成本)、船舶零部件(佔45%-50%造船成本)和船舶設計(佔5%造船成本)三大板塊組成。
2)中游:船舶-航運產業鏈中游是船舶製造環節,整體造船週期從訂單簽約到交付一般爲16-36個月,具體因船型而異。船舶建造及支付節點包括開工(支付20%合同價款)、切鋼板(支付20%價款)、鋪龍骨(支付20%價款)、下水和交付(支付40%價款)。
3)下游:船舶-航運產業鏈下游以海運爲主,市場空間廣闊。2023年全球海運貿易量達到123億噸。全球海運貨種以幹散貨、油品和集裝箱爲主,2023年佔全球船舶運力的比例分別約爲45%、30%和15%。
大週期:船舶週期與經濟週期共振,步入上行階段
1)大週期下視角下,經濟上行帶動船舶-航運產業鏈景氣度上行。覆盤實際GDP增速、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新接訂單量、新船造價指數的走勢,該行發現經濟上行對船舶-航運產業鏈牽引作用明顯:①2001-2007年經濟快速發展期內,海運貿易需求快速增長,航運市場繁榮,帶動造船市場“量價齊升”;此時期,全球造船廠快速擴張產能以適配激增的造船需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海運貿易需求大幅減少,航運市場表現低迷,造船需求明顯減少;全球過剩的造船產能使新船造價在2008-2009年間大幅回撤,上一輪造船市場的繁榮逐漸落幕。②2021年至今的新一輪上行週期,經濟整體呈現弱復甦跡象但增速有所波動,在此背景下航運市場供需關係也呈現出一定波動性,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在此階段顯現出“波動上行”的特點,新船訂單量對應地呈現出“波動上行”特點;在此階段內,全球造船產能有限,供給相對緊缺,從而帶動新船造價上行,接近於上輪週期高點。
2)經濟環境、航運市場和造船市場之間存在經典的“經濟增長→航運市場繁榮→造船市場繁榮”的產業律動規律,而隨着經濟週期進入下行期,造船市場進入繁榮末期。該產業週期律動規律在經濟上升期或弱復甦時期表現明顯,在經濟低迷期表現不顯著。該行認爲經濟發展對航運及造船業的具體傳導邏輯如下:①全球經濟增長帶動海運需求增加,使航運市場供給相對緊缺;②航運價格上漲提升船東盈利,其擴張船隊的能力和意願隨之增強,新船訂單量增加;③新增訂單迅速增加時,造船廠產能變得相對緊缺,推動新船造價上漲。④造船市場的“量價齊升”吸引造船廠擴張產能;而隨着經濟週期進入下行期,造船訂單需求減少,過剩的產能將導致新船造價回落,造船市場因此進入繁榮末期。
中週期:船舶老化、新環保政策推動船舶更新需求;行業產能出清下,造船價格維持高位
1)需求端:船舶老化推動船舶更新。①全球船舶“老齡化”嚴重,平均船齡在2023年達到13.7年,以數量計41.8%船舶船齡超過20年;該行認爲在有海運貿易需求及運價爲支撐的前提下,未來幾年會迎來大量船舶拆解並催生船舶更換需求;②該行以存量替換的邏輯預測,以載重噸爲單位的造船完工量作爲預測指標,並假設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平均壽命分別爲28年、25年、27年,並假設其他船型平均壽命爲27年,則2040年預計將迎來船舶拆解的峯值,2025、2029、2034年分別迎來拆解的小高峯。
2)政策端:新環保政策進一步推動船舶更新。大量船舶爲滿足IMO新規提出的EEDI及EEXI等能效指標要求,須通過限制主機功率、使用低碳燃料、安裝節能裝置等方式進行改造;老舊船舶改造的不經濟性促使船東更新船舶。
3)供給端:行業產能出清下,造船價格維持高位。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船廠經歷了大量破產和資產重組,產能快速出清,行業集中度顯著上升。全球活躍船廠數量從2008年的1033家下降至2024年8月的376家;其中,中國活躍船廠數量從2008年的464家下降至2024年8月的161家;從當前主要造船國中國的產能利用監測指數看,當前造船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新船造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高位。
小週期:地緣衝突及公共衛生事件短期擾動船舶需求
1)新冠疫情衝擊下,集裝箱航運運力緊缺、運價高位,集裝箱船新增訂單顯著增加: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部分航運公司縮減集裝箱船運力,疊加人力因素、港口封鎖等因素導致集裝箱船運力明顯降低;在此背景下,隨着2021年新冠疫情中期海運貿易回暖,集裝箱船運需求增加,但彼時集裝箱船運力緊缺而難以適配需求;“一箱難求”的格局推升集運運價,2021年集裝箱船新船訂單量顯著增加。
2)俄烏衝突催生LNG運輸船需求:俄烏衝突背景下歐洲能源緊缺,疊加2022年9月北溪管道事件的影響,歐洲45%的天然氣管道運輸轉爲海運,進而快速提升了對LNG船的需求。在此背景下,2022年LNG船訂單增幅高達147.0%,俄烏衝突推動了LNG船需求的增長和船價的上升。
3)紅海危機推動集裝箱船訂單短期起量:紅海-蘇伊士河航道承載了全球近45%(2022年數據)的集裝箱船運力;2023年“紅海危機”迫使部分船隻繞行好望角,導致航線耗時增加和運輸成本上升。短期內,船東運力緊缺推升2024年集裝箱航運運價,推動集裝箱船訂單量顯著增長;2024年1-9月新增訂單量達到290.0萬TEU,遠超2023全年水平。
投資建議:
該行認爲新一輪船舶上行週期已於2021年開啓:①自2021年起,全球經濟復甦提振了海運貿易需求,爲船舶產業鏈的上行週期奠定了基礎;②未來幾年全球經濟或將繼續保持復甦態勢,海運貿易需求或將持續穩步增長,爲本輪船舶上行週期的持續提供條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4年至2026年GDP增長率分別爲3.20%、3.30%和3.16%;Clarkson預計2024年和2025年的海運貿易量將分別增長2.2%和1.8%;在此預測背景下,該行看好未來3-5年船舶產業鏈企業的業績確定性和盈利增長空間。
1)下游航運環節:①2021年至今,在經濟弱復甦的帶動下,海運貿易量回暖,航運運價指數呈現出“波動上行”的趨勢;②該行認爲未來兩年航運市場在經濟復甦和海運貿易量增長的牽引下,或將繼續保持景氣上行;受益於航運市場的景氣,船東業績、盈利或將保持增長趨勢。
2)中游造船環節:①2021至今,在下游航運市場帶動下,全球造船廠新接訂單量明顯增加,造船市場轉變爲“賣方市場”,新船造價高增;從成本端看,中國造船板價格自2021年起出現高位回落,利好造船廠;②該行預計航運公司盈利將促使其擴張船隊運力;疊加現階段船舶老化、環保法規收緊等促進船舶更新的因素,未來新船訂單量或維持在較高水平,造船廠將保持充足在手訂單;並且在造船廠完成產能擴張前,市場或將繼續以“賣方”的造船廠爲主導,新船造價將保持高位。
3)上游零部件環節:①船用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需求源於造船廠的新船訂單;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造船廠合計在手訂單爲17155萬載重噸;②該行預計中游造船廠在未來幾年或將保持飽滿的訂單,爲船舶零部件企業未來幾年的業績提供保障;並且該行認爲船舶零部件產業將顯著受益於零部件國產化大趨勢;綜合以上因素,考慮到船舶更新需求將在2029年左右迎來本輪高峯,該行認爲零部件企業未來3-5年的業績將具備較強的成長確定性。
基於上述產業鏈推薦邏輯,建議關注標的:
1)上游:【濰柴重機(000880.SZ)】內河航運動力設備龍頭企業,內河船舶以舊換新核心受益標的;【紐威股份(603699.SH)】門閥產品受多家船級社批准,船舶景氣上行擴展公司成長空間;2)中游:【中國船舶(600150.SH)】國內最大的綜合性造船龍頭,資產重組打造世界級船企;3)下游:【國航遠洋(833171.BJ)】國內幹散貨航運龍頭之一,“10+10”造船計劃擴張運力;【海通發展(603162.SH)】運力規模具行業前列,積極拓展遠洋幹散貨運輸;【興通股份(603209.SH)】化學品航運龍頭,運力充沛、客戶優質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