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德邦證券發佈研報稱,7月銅價開始下跌,後隨着市場情緒的修復以及國內銅庫存去庫,銅價得到底部支撐。8月底,海內外銅庫存出現共振去庫,9月,美聯儲降息50BP提振銅價。成本方面上看,據安泰科數據,2021年90%分位現金成本飆升至5718美元/噸,銅價底部空間持續抬升。供給端,銅礦進口同比下滑,精煉銅出口持續放量;需求端,電力、新能源汽車、家電領域用銅表現較好,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高增,對銅消費拉動明顯。
德邦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三季度TC小幅上漲,但仍維持低位。7月銅價開始下跌,後隨着市場情緒的修復以及國內銅庫存去庫,銅價得到底部支撐。8月底,海內外銅庫存出現共振去庫,9月,美聯儲降息50BP提振銅價。2020年3月以來的首次降息標誌着由貨幣政策緊縮週期向寬鬆週期的轉向,銅持續走高,宏觀情緒好轉,銅價二次探底後反彈。
美國9月非農就業增加25.4萬人,預期15萬人,8月和7月就業合計上修7.2萬人。9月失業率4.1%,低於預期的4.2%,8月爲4.2%。9月平均每小時工資同比增長4%、環比增長0.4%,均高於預期。美國9月就業增長大幅超出預期,創下今年3月以來的最大增幅,失業率意外下降,工資同比漲幅上升,緩解了人們對美國勞動力市場惡化的擔憂。另外,美國8月核心PCE2.7%,整體PCE下降至2.2%,爲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成本方面,全球銅礦現金成本不斷上升。據安泰科數據,2021年90%分位現金成本飆升至5718美元/噸,銅價底部空間持續抬升;冶煉端,CSPT小組9月24日召開季度會議,並敲定2024Q4的銅精礦現貨採購指導加工費TC/RC爲35美元/噸及3.5美分/磅,較2024Q3的30美元/噸及3.0美分/磅有所上調。據SMM測算,9月銅精礦現貨冶煉虧損1524元/噸,長單冶煉盈利1879元/噸。
礦端供應從寬鬆到緊平衡,電力、新能源汽車、家電領域用銅表現較好
供給端:銅礦進口同比下滑,精煉銅出口持續放量。銅精礦TC現貨價格從6月底的2.60美元/幹噸回升至10月初的9.10美元/幹噸,CSPT正式敲定了2024年第四季度銅精礦現貨採購的指導加工費爲35美元/噸。2024年7月,據ICSG統計,全球再生精煉銅產量40.1萬噸,原生精煉銅產量194.9萬噸,合計產量235.1萬噸,同比增加7.1%。
截至2024年8月,中國精煉銅產量累計890.8萬噸,同比增加6.2%。2024年8月,我國進口銅礦石及精礦257.36萬噸,同比減少4.4%,從進口來源看,8月銅精礦進口增量主要來自祕魯、智利、剛果金等地,而來自哈薩克斯坦、西班牙、菲律賓的進口量減少;1-8月我國累計進口銅礦石及精礦1863.50萬噸,同比增加3.2%;2024年8月,精煉銅出口3.1萬噸,同比增加49.57%;1-8月累計出口40.3萬噸,同比增加85.49%,單月出口和累計出口數連續三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
需求端:電力、新能源汽車、家電領域用銅表現較好。電源和電網完成投資均同比增長。2024年1-8月,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4976億元,同比增長5.1%;電網工程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累計值爲3330億元,累計同比增加23.1%。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高增,對銅消費拉動明顯。2024年1-9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47萬輛和215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和2.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831.6萬輛和8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33%,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至38.6%。
此外,家電出口表現強勁。2024年1-8月,家用空調生產14006.7萬臺,同比增加11.89%;銷售14271.3萬臺,同比增加12.4%,其中,內銷7766.4萬臺,同比增加0.2%;出口6504.9萬臺,同比增加31.4%。
投資建議
據德邦證券測算整理,2024年全球銅礦供給增量爲27.5萬噸,增速1.2%,再生銅增量4.6萬噸,增速0.9%,銅總供給2724萬噸,增速1.2%;全球精煉銅需求爲2732萬噸,增速2.9%;全年銅供給緊平衡。2024年全球貨幣環境由緊向松轉變、國內經濟逐步修復。國際方面,美聯儲計劃在11、12月份仍有降息操作;國內方面,央行已推出新“三支箭”,後期預計宏觀情緒將持續提振市場信心。經濟底部夯實後,與國內經濟相關的工業金屬價格有望迎來持續上漲行情,銅行業金融屬性和工業屬性或將迎共振。
推薦標的:紫金礦業(601899.SH)、洛陽鉬業(603993.SH)、銅陵有色(000630.SZ)、藏格礦業(000408.SZ)、金誠信(603979.SH)、西部礦業(601168.SH),關注江西銅業(600362.SH)、雲南銅業(000878.SZ)、五礦資源(01208)、中國黃金國際(02099)、中國有色礦業(01258)。
風險提示:光伏、新能源等領域需求不及預期;經濟復甦不及預期;銅礦供給放量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