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MetalsFocus發文稱,目前,白銀市場正連續第四年處於結構性短缺狀態,主要原因在於工業需求的不斷增長。預計這一狀態還將持續,進而大幅消耗白銀的地上庫存。因此,白銀市場當前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在於銀礦供應能否恢復供求平衡。
銀礦供應量在連續20年實現同比增長後,於2016年達到9.001億盎司(即27,996噸)的峯值水平。此間銀價稍有波動,但均價保持在13.3美元/盎司左右。2016年以後,白銀均價漲至20.7美元/盎司,目前的現貨價格約爲31.5美元/盎司。然而,儘管銀價報漲,但預計2024年的銀礦供應量仍將比2016年的峯值少6,280萬盎司(即1,954噸),降幅爲7%。展望未來,預計結構性短缺將支撐銀價,並有望在未來五年內達到創紀錄高位;但銀礦供應量或將保持溫和增長,全球範圍內僅會出現小量增幅。
銀礦供應價格缺乏彈性,主要是由於有55%的白銀是基本金屬的副產品。儘管銀礦將白銀生產作爲重要的收入來源,但其經濟效益和開採計劃卻主要受到銅市場、鉛市場和鋅市場主導。正因如此,即便銀價大幅上漲,也不大可能影響主要與其他金屬市場掛鉤的生產計劃。
當前,主要基本金屬礦區普遍存在產出流融資交易,進一步加劇了白銀市場的供應緊張態勢。銀礦商之所以會簽訂銀流交易協議,往往是因爲白銀不會決定銀礦的核心經濟價值,他們可以用未來白銀收入以換取更低的資本成本。
目前,白銀產出流融資合約和礦產資源權益金協議約佔白銀總供應量的4%,進一步使白銀作爲副產品的生產與白銀市場基本面脫節。
當然,並非所有白銀都是作爲副產品產出的。據估計,今年全球約28%的白銀供應將產自原生銀礦,其產量與銀價直接相關。儘管銀價自2016年以來大幅上漲,但原生銀產量卻出現下跌,這也是自產量峯值以來供應下滑的主要原因。產量下降的部分原因在於礦石品位的下降:過去十年,白銀品位下降了22%,這意味着銀價必須以相同的百分比上漲才能維持利潤。
另一方面,造成主要銀礦關停的原因不僅包括地質問題,還涉及區域動態因素。例如,危地馬拉的埃斯科瓦爾(Escobal)銀礦在 2016 年的巔峯時期產銀量爲 2,100 萬盎司(即653噸),但由於當地社區反對而提起法律訴訟程序,導致該礦一直處於暫停開採狀態。2018年,危地馬拉憲法法院維持了暫停開採的判決,理由是該礦未能按照法律要求與當地原住民社區進行協商。法院強制要求該礦與辛卡人(Xinka)的協商程序仍在進行,具體完成日期未定。
同樣,迫於環保組織的壓力,巴拿馬最高法院於2023年11月裁定,第一量子礦業(First Quantum)簽訂的科佈雷銅礦(Cobre Panama)運營合同有違憲法規定,因此該礦的停產也導致市場上減少了280萬盎司(即87噸)的白銀供應。
不斷上升的生產成本進一步制約了白銀供應。儘管白銀價格高漲,但很多情況下運營成本的增加都超過了收入的增長,導致將白銀作爲重點業務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幾乎得不到改善。此外,資本支出需求持續增長,採礦成本升高,導致礦業公司需要不斷加大投資才能維持當前的生產水平。因此,近年來許多銀礦商的自由現金流一直爲負。
然而,如果銀價按預期上漲,那麼許多原生銀礦的邊際經濟效益將達到轉化門檻,即更高的白銀收益可轉化爲更好的自由現金流。屆時,管理層分配資本的方式將決定未來原生銀礦的供應量。近年來,股東通過股息和股票回購獲得的回報一直很低,遠低於2011-2012年週期的高點水平。迫於股東回報壓力增大,預計部分自由現金流的增長將直接用於股東回報,而非用於擴產。
此外,ESG限制不斷升級,社區反對聲音持續存在,礦山開採成本不斷上漲,採購問題頻繁出現,這些挑戰都加劇了新礦山投產的風險。因此,一些礦業公司管理團隊更傾向於通過兼併和收購來獲得增長,而不願開發新礦山。可即便如此,一些公司仍將進行項目開發,包括綠地和棕地擴建,且可能重啓目前處於維護狀態的礦山。
新開採白銀的供應時機至關重要,因爲銀礦開發往往需要數年時間;這也就意味着,新開採白銀在中短期內無法平衡當前的供應短缺。爲了解決短缺問題,我們轉而要依賴白銀回收和需求調節來應對預期的銀價上漲。價格敏感領域(主要爲銀飾和銀器)將最快緩解短缺。此外,工業用銀方面,白銀的節約和替代可能會對短缺問題有所緩解,但由於產品需要重新設計和認證,該過程本身可能需要一兩年時間;零售投資方面,如果投資者逢高買入,而非獲利了結,可能也無法立即緩解投資板塊的供應短缺。也因如此,只有不斷消耗地上白銀庫存,才能在未來幾年中平衡市場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