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金髮布研報稱,A股強勢反彈,上證指數及滬深300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周漲幅。過去20餘年A股市場走出“大底”基本可分爲兩種情況:1)基本面趨勢性企穩。2)政策及改革加碼改善預期,資金驅動股市上行。預計本輪急速上漲過程中可能仍有部分資金尚待加倉,這部分資金或成爲市場潛在多頭。未來數月市場有望保持活躍,需更加註重結構性機會。中金認爲市場走出“大底”的關鍵在於中期基本面信號的確認,近期現行關注穩增長政策力度尤其是貨幣政策先行加碼後,後續的財政政策能否跟進,這或將影響股市上行節奏和空間。
中金公司主要觀點如下:
階段性底部快速形成後,投資者更關注當前是否爲歷史性“大底”
如何判別A股市場是否見底?該行將底部信號分爲必要信號和輔助信號兩大類:1)必要信號:包括基本面信號和政策信號。政策信號一般力度較大且需要超出當時投資者預期,歷史來看是A股企穩反彈的偏必要條件,A股階段性底部往往同步或滯後於政策信號。基本面信號反映我國經濟條件及上市公司經營環境,基本面信號的出現多有助於推動股市由反彈演繹爲反轉,基本面信號雖多滯後於市場底部,但爲投資者信心趨勢性回穩的重要條件。從兩個信號的邏輯關係看,基本面信號與政策應對息息相關,經濟週期多伴隨政策的逆週期調節。
2)輔助信號:輔助信號的意義在於考量底部深度,主要分爲估值、資金、行爲三個維度。估值側重於歷史縱向對比及全球主要市場的橫向比較;資金面衡量市場的交易行爲,常用的指標如換手率水平等,也關注各類資金流向;行爲信號爲底部時期常見的行爲特徵,如強勢股補跌、風格較快輪動缺乏投資主線等。
歷史上A股“大底”如何形成?一般爲兩類情形。過去20餘年A股市場走出“大底”基本可分爲兩種情況:1)基本面趨勢性企穩。歷史上多數底部呈現爲“政策底-市場底-基本面底”的特徵,先行超預期政策持續發力並扭轉基本面的主要矛盾,市場在對症下藥的政策出現後先行階段性見底,隨後宏觀經濟改善以及企業盈利回升打開市場的上行空間,該情形更類似2008年底、2012年、2016年初和2018年底。部分時期有結構上的區分,例如2012年底創業板爲代表的成長產業進入盈利上行週期,但傳統行業仍受困產能過剩,2013年開始更多呈現爲成長行業結構性上漲;同理2016年宏觀經濟築底回升,但成長風格受困於商譽減值等,更多呈現爲順經濟週期行業的上漲行情。
2)政策及改革加碼改善預期,資金驅動股市上行。典型階段爲2014年下半年市場見底到2015年上半年的大漲過程,當時我國經濟基本面仍呈現壓力,傳統產業處於出清階段,PPI下滑背景下A股非金融盈利一度出現10%以上的下滑。但結合交易量估算的A股投資者平均交易成本曲線,市場長期低迷使得2014年下半年A股投資者的平均成本水平降至較低位置,在我國貨幣政策寬鬆開啓以及改革預期催化下,A股階段上漲後很快脫離成本曲線,這意味着市場賺錢效應開始顯現,增量資金明顯入市與指數上行形成向上螺旋。
A股目前處於哪個階段?“輔助信號均已出現、政策信號開始顯現、基本面信號或尚需等待”。“大底”條件完善過程中
三類輔助信號前期均已經提示A股進入底部狀態。1)估值信號:從市盈率、風險溢價等常見估值指標來看,本輪上漲之前A股估值處於全面極端低位,近期市場的快速上漲後估值也仍然便宜。截至9月27日,萬得全A/創業板指/中證500市盈率分位數分別爲31.9%/2.7%/14.0%(2010年至今),橫向比較來看,A股市場估值水平也明顯低於全球主要市場。股權風險溢價方面,滬深300市盈率TTM對應的股權風險溢價仍在6%左右,位於歷史均值上方0.7倍標準差。此外,滬深300股息率仍超出十年期國債收益率1.1個百分點,均顯示當前A股市場估值水平仍有安全邊際。
2)資金信號:8-9月A股成交額一度降至4700億元左右,對應當前自由流通市值計算的換手率在1.5%附近(歷史上換手率2%以下已處於偏底部狀態),表明市場前期調整較深投資者情緒過度悲觀;8月底根據部分數據統計私募基金權益持倉處於48%的極低水平(歷史均值爲68%),產業資本和保險資金等先行加倉,大股東股票回購規模有所增加。近期隨着空方力量衰減,且多數投資者倉位普遍不高,積極政策信號引發場外資金快速回補倉位,9月27日單日成交額1.5萬億元,換手率達4.2%,反映市場交易情緒火熱,也爲本輪上漲較快的重要因素之一。
3)行爲信號:A股反彈前風格輪動較快並缺乏明確的主線,8月底以來紅利全面回調,呈現典型的強勢股補跌。
政策信號開始顯現,然而全球宏觀範式轉變意味着政策應對的難度大於以往,財政政策可能是應對核心:近期引發A股強勢回升的關鍵爲國新會以及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穩增長、穩市場、穩預期信號。國新會上央行宣佈創設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市,成爲市場關注焦點;證監會在市值管理、併購重組和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密集出臺相關文件;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帶動投資者情緒走高,9月開會討論經濟工作爲十八大以來首次,且內容聚焦週期性問題,體現高層對於當前經濟面臨挑戰的重視,“正視困難”、“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保證必要財政支出”、“幹字當頭”、“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企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等表述反映出超過以往的政策決心。當前政策信號已經開始顯現,投資者普遍期待政治局會議提出的財政加碼力度。
基本面信號可能尚待積極政策改善預期,市場信心正邊際修復:當前我國增長環境除了週期性問題外,還面臨人口、地產、去全球化等中長期結構性拐點,經濟面臨的挑戰較大,總需求不足和低通脹是當前和未來的主要矛盾,經濟和企業盈利築底週期可能長於以往,自發改善彈性相對不足。在本週兩大會議釋放積極政策信號後,後續逆週期政策有望持續加碼改善預期,需要關注政策後續力度以及落地情況。
下一步怎麼辦?上行趨勢短期仍在延續,密切關注政策信號尤其是財政,中期關鍵在於基本面預期改善
升勢或延續,不必過於擔心未來斜率下降或短期波折。美聯儲降息開啓可能釋緩國內政策的空間;內部結合當前經濟和市場環境穩增長政策有望加碼。經歷了近期市場迅速拉昇後,預計伴隨估值快速修復及短期獲利資金,歷史經驗來看不能排除短期的上升斜率變緩或出現波折,但結合政策信號仍在顯現過程中,當前市場升勢仍有望延續。且從部分類型資金角度,如私募基金交易較爲靈活,其倉位水平處於歷史低位可能是多數機構投資者倉位水平的反映,預計本輪急速上漲過程中可能仍有部分資金尚待加倉,這部分資金或成爲市場潛在多頭。未來數月市場有望保持活躍,需更加註重結構性機會。該行認爲市場走出“大底”的關鍵在於中期基本面信號的確認,近期現行關注穩增長政策力度尤其是貨幣政策先行加碼後,後續的財政政策能否跟進,這或將影響股市上行節奏和空間。
風格和配置上,短期非銀、地產鏈、泛消費、破淨企業等爲政策直接受益領域,中期關注中小市值及成長風格,高股息可能仍顯分化。就本次市場回升來看,邏輯最清楚領域爲直接受益於穩增長政策和資本市場改革企業,包括非銀、地產鏈、泛消費、破淨企業等;中期若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結合相對充裕流動性環境,年初至今調整較多的中小市值企業和成長風格中期可能表現較好;銀行提供貸款支持上市公司和股東回購和增持股票可能利好高股息公司,但結合高股息自身的偏防禦屬性,在風險偏好改善過程中可能呈現分化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