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全球航運船隊老齡化和新能源化的必然趨勢將拉動船舶更替需求持續擴大

發布 2024-8-14 上午09:40
© Reuters.  中信證券:全球航運船隊老齡化和新能源化的必然趨勢將拉動船舶更替需求持續擴大
SFL
-
BOX
-
GNK
-
GSL
-
600999
-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認爲,全球航運船隊老齡化和新能源化的必然趨勢將拉動船舶更替需求持續擴大,2024年開始全球新造船市場將進入“量價齊升”階段,新船訂單價值量將望迎來持續增長,投資需求大半由船隊更新需求推動。該團隊測算2024-2032年新造船市場將出現持續的供需缺口,造船業景氣上升趨勢明確。通過過去三輪造船週期歷史覆盤,該團隊判斷本輪週期Clarksons新船價格指數高點會在240-250點,當下還處於本輪景氣上升週期前中期。

全球船隊老齡化更替是本輪造船週期需求側底層邏輯。

1)歷史覆盤:新船需求通常來自於兩個方面,分別爲運力擴張與運力更替,上一輪週期(2003-2007年)爲總量擴張週期,當時全球化、中國加入WTO、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了全球海運貿易超級繁榮期,基於對未來海運貿易及運價持續樂觀預期,船隊運營商大幅擴張自身運力,從而造就了此輪船舶製造超級週期。 

 2)本輪週期:本輪週期並非總量擴張週期,雖然過去幾年疫情、俄烏衝突、紅海危機等突發因素擾亂了全球供應鏈並拉長了運距,導致運價出現較大波動,但整體來看全球海運貿易量維持溫和增長態勢,不確定性因素導致運價的波動暫時無法使船東對未來形成持續樂觀的預期,從而對於運力擴張相對謹慎。但上一輪週期中建造的大量老齡船舶需要在未來逐步淘汰,運力更替是本輪週期需求側底層邏輯。

船舶老齡化和新能源化的必然趨勢將拉動船舶更替需求持續擴大。

當下距上一輪造船超級週期(2003-2007年)已有接近20年,全球船隊老化嚴重。根據Clarksons數據,目前全球航運船隊平均船齡已經超過14年,創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並且老化速度在不斷加快。集裝箱船、油輪、散貨船未來相繼進入運力更替週期。同時在全球航運業脫碳大背景下,2024年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碳強度指標(CII)政策以及歐盟的EU-ETS、Fuel-EU政策正式實施,船東未來將面臨越來越沉重的碳排放壓力,將驅動船東購買新能源動力船加速替換老舊船舶。根據Clarksons數據,全球現有船隊中新能源船佔比不足10%。隨着環保帶來的壓力不斷累積,船齡結構進一步老化,新能源船更替需求將持續擴大並加速釋放。

中信證券判斷2024年開始全球新造船市場將進入“量價齊升”階段,新船訂單價值量將迎來持續增長,中信證券預測2024-2034年間新造船投資需求約2.27萬億美元,平均每年新船訂單需求達2064億美元(2009-2020年行業週期下行階段平均每年新船訂單爲840億美元,2021-2023年平均每年新船訂單爲1230億美元),其中約60%由船隊更新需求推動。

新造船市場供需缺口將持續至2032年左右,當下處於景氣上升週期前中期。

1)需求總結:本輪週期各船型輪動更替,集裝箱船、氣體運輸船、油輪、幹散貨船行情依次改善,2028~2032年油輪、散貨船將進入加速更替階段,中信證券預計2032年左右會形成全球新船需求階段性高點。

2)供給總結:隨着新造船市場持續回暖,預計全球造船產能將在未來幾年反彈回升,但2027年前全球造船產能彈性整體有限,2028年後全球造船產能隨着散貨船加速更替會出現較快擴張。

3)供需分析:中信證券預計2024-2032年新造船市場將出現持續的供需缺口,造船業景氣上升趨勢明確,相較於未來6-7年景氣將上行的預期,當下還處於本輪景氣上升週期前中期。截至2024年8月1日,Clarksons新船價格指數爲188點(本輪週期起點爲125點),通過對過去三輪造船週期歷史的覆盤,中信證券判斷本輪週期新船價格指數高點將在240-250點,還有一半左右上行空間。

風險因素:

鋼材價格大幅上漲風險、全球造船產能大幅擴張風險、美國對中國造船業制裁風險、核心技術國產化不及預期風險、海外宏觀經濟形勢下行風險、中國經濟復甦不及預期風險、人民幣升值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

投資策略:

全球航運船隊已進入新一輪更替週期,船舶老齡化和新能源化的必然趨勢將拉動船舶更替需求持續擴大,中信證券判斷2024年開始全球新造船市場將進入“量價齊升”階段,中信證券測算2024-2032年新造船市場將出現持續的供需缺口,造船業景氣上升趨勢明確,當下還處於本輪景氣上升週期前中期。中信證券判斷2024年隨着高價船訂單開始陸續交付,疊加2021年下半年以來形成的船價與鋼價剪刀差走勢,預計船舶系公司業績將進入加速釋放期,未來造船板塊將迎來“量、價、利”三重利好催化,疊加南北船合併預期以及央國企改革、中特估概念的持續加持。中信證券看好兩條投資主線:

1)受益於中國船舶製造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以及產品結構不斷高端化的船舶製造領域龍頭。

2)受益於船配核心部件技術自主可控以及船舶大量交付帶來量、價彈性的產業鏈細分領域龍頭。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