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2日,明晟指數公司公佈了8月份MSCI各大指數的季度審議結果,相關調整將於8月30日收盤後正式生效。本次調整有27只個股被納入MSCI全球標準指數,96只證券被剔除。
以總市值衡量,獲納入MSCI全球指數最大的三只分别為Galderma Group(瑞士)、Zealand Pharma(丹麥)和Addtech B(瑞典),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最大的三只分别為Nu Holdings(巴西)、華能水電A(中國)和Adnoc Drilling(阿聯酋)。
·MSCI全球標準指數於中國地區(即MSCI中國指數)納入2只個股,剔除60只個股(含5只港股);此外,於香港地區無新納入個股,剔除1只個股(港股)。
·MSCI全球小盤股指數於中國地區納入6只個股(含5只港股),剔除12只個股(含11只港股);此外,於香港地區納入5只個股(含4只港股),剔除3只個股(港股)。
MSCI全球標準指數:無港股獲納入,6只港股遭剔除
MSCI全球標準指數於中國地區納入2只個股,均為A股;剔除60只個股,其中5只港股分别為中國中免、福萊特玻璃、贛鋒鋰業、廣發證券、海吉亞醫療,其餘均為A股。
此外,於香港地區也剔除了一只港股,為太古地產。
MSCI全球小盤股指數:9只港股獲納入,14只遭剔除
MSCI全球小盤股指數於中國地區納入6只個股,其中5只港股分别為恒大物業、海吉亞醫療、馬鞍山鋼鐵股份、榮昌生物、康耐特光學,另一只為中概股亞朵;
剔除12只個股,其中11只港股分别為金陽新能源、昭衍新藥、長久股份、綠色動力環保、春立醫療、百果園集團、新高教集團、禅遊科技、海倫司、瑞爾集團、康寧傑瑞制藥-B,另一只為中概股達達集團。
此外,於香港地區納入了5只港股,其中4只港股分别為升能集團、匯聚科技、昊天國際建投、晉景新能,另一只為在倫敦&新加坡兩地上市的DFI零售集團;剔除3只港股,分别為天虹國際集團、希瑪醫療、IGG。
MSCI指數門檻:34億港元總市值、17億港元流通市值
截至2024年7月18日的數據,MSCI可投資股票宇宙中,發達市場的大/中/小盤股的最小市值參考為375.85億/110.39億/8.72億美元,合約2928億/860億/68億港元,相應的自由流通市值最低門檻為34億港元。
新興市場相關標準為發達市場的一半,即最小市值參考為1464億/430億/34億港元,相應的自由流通市值最低門檻為17億港元。即,内地公司進入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的最低門檻為34億港元總市值、17億港元流通市值。
相較上一次季度調整,MSCI系列指數的納入門檻大約提升了10%左右。
此外,上市公司的實際自由流通市值還需根據其股東類别、剩餘外資最大持股比例等因素進行判斷並調整,可能與上面的展示結果存在較大差異。
例如,此次MSCI全球標準指數中剔除的5家内地公司中,有4家為A+H兩地上市公司(中國中免、福萊特玻璃、贛鋒鋰業、廣發證券),其在A股和港股兩地的綜合流通市值大體上已接近於總市值。
此外,上述個股的流動性也比較充裕,但在調出標準指數之後卻未被調入小盤股指數,這是為什麽?
需要注意,MSCI對於A股部分的納入因子為20%。此外,公司的戰略股東(非自由流通)持股比例過高,剩餘外資最大持股比例(FOLs)低於15%,也可能導致其根據調整因子計算的自由流通市值達不到要求,最終不符合納入規則。
而在小盤股指數中被剔除的金陽新能源、長久股份兩家公司,前者的内幕人士(非自由流通)持股超過50%,因此實際自由流通市值剛好低於最低門檻;後者已被SFC列入「股權高度集中」名單,實際自由流通市值就更無法達標了。
文章來源:活報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