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微軟(MSFT.US)自研服務器CPU下週部署 Azure“去紅藍”之路開啓?

發布 2024-5-17 下午03:03
© Reuters.  微軟(MSFT.US)自研服務器CPU下週部署 Azure“去紅藍”之路開啓?
MSFT
-
NVDA
-
AMD
-
SNOW
-

智通財經APP獲悉,有媒體爆料稱,全球雲計算領域領導者微軟(MSFT.US)計劃在下週的Microsoft Build大會上向微軟Azure客戶們推出定製化的Cobalt 100這一款全新服務器CPU,作爲公開化的預覽版本,意味着微軟屆時將向 Azure雲平臺的用戶們全面開放全新自研服務器CPU——Cobalt 100的調用權限。

在Build大會之前的分析師簡報中,微軟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業務執行副總裁Scott Guthrie直接將Cobalt與亞馬遜AWS的自研服務器CPU Graviton系列芯片進行了比較,後者已經爲開發者提供了好幾年的服務。格思裏表示,微軟的芯片將比市場上其他基於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的性能提高大約40%。據瞭解,Adobe、Snowflake等與AWS合作的科技公司已經開始使用AWS這種自研芯片。

微軟去年11月首次發佈了這一款名爲“Cobalt 100”的自研服務器CPU芯片。這款全新的64位芯片基於Arm架構,具有128核,並且使用臺積電最新的5nm製程工藝所打造,集成高達1050億個晶體管,同時支持12條DDR5通道。微軟強調,與市面上當前所有的ARM架構服務器CPU相比(目前主要是AWS Graviton系列),性能提高至少40%。

因此,基本上能夠預見的是,未來藍廠(英特爾)以及紅廠(AMD)的服務器CPU採購規模將明顯下降,這也意味着微軟在服務器CPU這一領域可能愈發依靠自研CPU供應體系而不是進行外部採購。這一點與亞馬遜旗下AWS雲計算平臺的策略類似,AWS已推出自研服務器CPU芯片AWS Graviton系列,逐漸取代英特爾和AMD服務器CPU。

除了Cobalt芯片,微軟還將在下週向Azure客戶提供AMD的MI300X AI加速器。儘管AMD(AMD.US)是全球最主要的GPU製造商,但在AI芯片領域的發展與擴張之勢一直落後於英偉達(NVDA.US),但隨着大型雲計算服務商開始尋找英偉達昂貴且供不應求的H100/H200 等AI芯片替代品,以及AMD通過提供更好的軟硬件協同體系支持開始在AI芯片取得一些進展,AMD MI300X現在也成爲AI領域的熱門基礎硬件。Guthrie將其描述爲“目前Azure OpenAI雲服務產品中最具成本效益的AI GPU”。

微軟還將在下週的Build大會上降低訪問和運行大語言模型的價格,並且預覽一個新的“實時智能系統”,該系統將允許實時數據流進入微軟的數據分析系統Fabric。該系統將提供原生Kafka集成,並支持AWS Kinesis和Google Cloud的Pub/Sub數據流系統。

微軟還將宣佈與Snowflake建立合作關係。Fabric現在將支持Snowflake的Iceberg格式,這將實現“與Snowflake雲數據倉庫的無縫隙互操作性,並使Snowflake中的任何數據都能顯示在Fabric中,反之亦然”。

微軟與亞馬遜AWS紛紛選擇自研CPU,ARM架構成最大贏家

ARM可謂是最重要的芯片公司之一,它出售全球幾乎所有智能手機移動端芯片最核心指令集架構的許可證,ARM架構集中應用於智能手機領域,但現在,ARM架構出現在電腦以及AI服務器芯片領域的頻率同樣越來越高。

英偉達自研的Grace CPU正是基於ARM架構,亞馬遜的自研數據中心Graviton服務器處理器同樣採用ARM架構,微軟最新推出的自研定製化AI芯片Azure Cobalt 100這款一服務器CPU同樣基於ARM架構打造,專門設計用於在微軟Azure雲服務器上運行雲計算工作負載。因此,乘着這股全球AI投資熱潮,ARM股價第一季度漲幅高達66%。

微軟和亞馬遜AWS紛紛選擇擁抱自研服務器CPU模式,主要是爲了在雲服務器的整體性能、經營成本、靈活性和可持續性方面獲得更大的優勢,並通過深度集成硬件和旗下的各類專屬應用軟件,提供更加優化的雲計算服務和AI解決方案。

對於微軟和亞馬遜這兩大全球頂級雲計算巨頭來說,自研服務器CPU允許它們根據特定的雲計算需求進行優化,從而在雲和AI工作負載中實現更高的性能和效率。從成本端來說,通過自研芯片,微軟和亞馬遜可以降低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優化成本結構,同時在硬件市場價格或供應數量大幅波動時保持穩定供應 。自研CPU芯片也微軟和AWS能夠快速響應技術變化和市場需求,深度集成旗下的各類專屬應用軟件(比如Azure OpenAI以及Azure Machine Learning),並且通過定製化設計和快速迭代,保持雲計算平臺效能全面領先於其他廠商。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