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在匯豐全球投資峰會發表演講。
她用具體數據說明香港並非市場傳聞「今不如昔」,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活力、韌力不減,一如既往。
此外,梁鳳儀還明示了香港證監會為提升香港市場競爭力而採取的五大方針。
具體數據如下:
持牌機構數目日增
過去三年間,即使在疫情影響下,證監會持牌機構的數目仍增長超過 4%至大約 3,250 家。
持有第 4 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 9 類(提供資產管理)牌照的機構數目均上升超過13%。從 2020 年到 2023 年,在持牌機構中,外資控制的公司佔比每年均保持在 15%左右。
資產管理樞紐砥砺前行
過去三年,香港的對衝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和家族辦公室的總數目強勁增長了 24%。
2023 年,在香港注冊成立的投資基金的資金流入淨額回暖,按年上漲 93%,而它們的管理資產價值亦錄得中單位數增長。
相比 2022 年,獲注冊的開放式基金型公司數目增長超過一倍至 244 家,而有限合夥基金數目則上升 30%至 737 家。
此外,梁鳳儀提出香港證監會提升香港市場競爭力的五大方針:
1、提高市場流動性和效率
短期上看,於 2023 年 8 月,特區政府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梁鳳儀也是其中一名成員。該小組提出的多項短期措施已經落實,以降低印花稅和市場信息費用;
中長線來看,香港證監會將繼續與香港交易所合作,探索透過不同方式減低市場磨擦,降低交易成本,並提升資本效益。
考慮中的措施包括縮窄最低股票買賣價差,完善新股上市的定價過程,檢討上市公司股票的公眾持股量規定,改善抵押品安排,允許在債券通下託管的内地債券作為人民幣互換額度和其他用途的抵押品,以及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下增設大手交易制度。
2、加強市場的聯通性
這項策略的核心,就是内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最具代表性的滬深港通,現已涵蓋中港兩地市場的 80%股票。
在其成功基礎上,日後將有更多措施出爐,包括增設大手交易制度,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機制之内,以及推出房託通(REIT Connect)。
近年其中一項優化措施就是 ETF通。該機制在 2022 年 7 月推出,旋即取得成功。於 2023 年第四季,ETF 通的南向交易額按年飙升逾 80%,而北向成交額甚至急增超過五倍。
香港證監會現正著力鞏固香港與中東和東南亞市場的聯系,並鼓勵資產管理公司透過現有渠道,包括基金互認安排,探索在這些市場分銷基金。
事實上,業界現已開始把握區内機遇,譬如最近已有兩只投資香港 ETF 的預託證券在泰國掛牌。此外,於去年 11 月,香港市場亦見證了亞洲首只兼全球最大投資於沙特阿拉伯股票的 ETF 上市。
3、人民幣國際化
聯交所於 2023 年 6 月推出雙櫃台模式,讓投資者同時可以人民幣和港幣買賣港股。截至 3 月底,人民幣櫃台的平均每日成交額達 1 億元人民幣左右,而莊家機制一如設計運作暢順。
證監會正著手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滬深港通機制之内,務求吸納内地投資者龐大的人民幣資金池。
4、透過科技和ESG引領金融市場轉型
香港證監會支持在投資者受到保障的前提下,以負責任的方式使用分佈式帳本技術等創新科技,借以提高金融業的效率,並促進香港 Web3 生態圈的建立。
梁鳳儀表示,鼓勵代幣化的做法,視之為以科技包裝傳統證券及投資產品。
於2023 年底,證監會亦明確地列出監管要求,讓認可基金投資現貨虛擬資產,並制訂了額外的投資者保障措施,例如避免在基金層面上使用槓桿投資虛擬資產。
5、吸引高增長公司來港上市
證監會已著手改善香港的上市制度,以吸引新經濟產業的高增長公司來港上市。以市值計算,在港上市的新經濟產業股票的比重在大約五年間已從 22%躍升到 36%。
隨著生物科技公司及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制度取得成功,新的第十八C章制度亦接續於去年推出,以利便特專科技公司上市。這為人工智能、半導體、機械人、電動車及綠色技術等新經濟產業公司提供另一上市途徑。
香港證監會正在加大力度吸納更多不同國家的企業來港作主要上市,並認可更多海外交易所,例如沙特阿拉伯及印尼等地,吸引在這些海外交易所主要市場上市的股票來香港第二上市。
文章來源:活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