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兩會•香江】大灣區融合加速,增強香港發展動力

發布 2024-3-12 下午04:03
© Reuters.  【兩會•香江】大灣區融合加速,增強香港發展動力
USD/HKD
-
USD/CNY
-
HSCE
-

前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兩處提及「粵港澳大灣區」,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續八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同時,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亦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5周年,兩會期間「粵港澳大灣區」頗受港澳委員關注,並多次被提及。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幫助港澳抓住國家發展機遇,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港澳代表委員最關注的議題。

連續八年寫入工作報告,每年兩會期間港澳委員最關注的議題背後,是粵港澳大灣區優異的成績單。這充分說明了粵港澳大灣區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也展現出積極擁抱大灣區的香港,未來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廣闊前景非常可期。

大灣區總量已超13萬億

自2017年3月以來,「粵港澳大灣區」連續八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在此期間,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專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灣區之首,成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長極之一。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地位可謂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高層每年出台的支持大灣區建設的重磅政策,既有重大合作平台的規劃政策文件,也有重點領域的指導性文件,充分展示了對大灣區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五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非常喜人的階段性成效。科技產業優勢持續鞏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已基本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此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入實施,「港澳藥械通」「灣區社保通」「跨境理財通」等一批標志性事項落地。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今年3月1日正式封關運行,前海積極推進與香港開展金融和法律等現代服務業合作,南沙已落地期貨、航運、數據三大交易所,河套打造了量子科學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創新平台。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加速形成。

作為大灣區内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香港即是參與者、貢獻者,亦是受益者,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香港在法律制度、專業服務、資金管理、風險管理和創新科技等方面擁有獨特優勢,為大灣區的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尤其是在綠色金融方面,香港充分發揮在灣區内金融獨特的優勢,2022年香港綠色債券發行超過800億美金,增幅超過45%。

伴隨著大灣區加速融合,香港和内地的資本融通也日益緊密,内地企業已逐漸成為港股市場的主力軍。據港交所官網數據,截至今年11月底,在港股上市的中國内地企業累計達1439家,數量佔了港股市場企業數量約55.28%,内地企業市值佔全市場企業總市值的77.8%。

正是基於香港在大灣區内金融優勢,國政協常委林建嶽表示,金融業是香港命脈,也是香港助力國家最重要的優勢和功能,要不斷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需要在國家支持下,進一步放寬上市監管限制,爭取更多海外藍籌企業來港上市,特别是東盟、阿拉伯市場的企業。香港還可加強綠色金融中心發展,為國家建設提供助力。

展望:擁抱大灣區,香港發展機遇滿滿

從兩會窗口看,當前大灣區建設已步入提檔加速、縱深推進的新階段,香港發展非常值得期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美芬直言,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是發展成為國際級灣區,香港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應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持續加強優勢互補、更好共享發展機遇。

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表示,我們要認清香港對於國家的最大價值,要認清香港的獨特優勢及其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作用。香港應透過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水平、提速建設「八大中心」等舉措,促進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廣東省政協委員彭富強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目前已公佈的四個戰略平台都離不開「依託香港」或「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等目標和任務。在去年年底的四個重磅公佈(《前海總規》、《橫琴總規》和《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更看到在金融、科創、貿易和人才等多方面給予香港巨大的參與機會和合作空間。

3月12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香港亦與大灣區内其他城市合作,香港機管局在東莞發展海空貨物聯運,與珠海發展國際貨運業務,讓香港機場能夠發揮大灣區物流門戶和首要航空貨運樞紐的作用,香港亦致力擴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空網絡,以促進貨物貿易,加強人民聯系。陳茂波又指,香港機場三跑系統今年年底運作後,將提升香港機場承載力,於2035年可達到每年可處理1.2億名旅客及超過1000萬公噸貨物。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