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金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2023年下半年,日本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名義GDP跌至全球第四。疫後日本經濟修復的成色如何,中長期能否擺脫長期停滯的困境?日央行政策正常化的“第三次實驗”是否會再次中途“夭折”,其將如何處理“不可能三角”?
國金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熱點思考:“廉價的”日本
自2010年被中國超越之後,日本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一直位於世界第三,直至2023年被德國反超,跌至全球第四。2023年,世界排名前五的經濟體的排序爲:美國、中國(大陸)、德國、日本和印度,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分別爲25.4、17.9、4.4、4.2和3.7萬億美元。日本相對於美國的GDP規模從90年代中期的72.6%下降至13.5%。
日本經濟的“倒退”是實際GDP低增長、通貨緊縮和日元貶值三因素疊加的結果。日本的“倒退”在後疫情時代明顯加速,這主要歸因於更低的通脹和偏弱的日元。所以,“倒退”是名義而非實際的,是暫時的而非恆久的。展望未來,隨着全球通脹的收斂和日元匯率的均值迴歸,以美元計價的日本經濟規模或將企穩、回升。
後疫情時代,日元匯率大幅貶值,利差是主要解釋。其中,日元兌美元匯率從103跌至150,跌幅近50%。日元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從105跌至74(跌幅30%)、實際有效匯率從103跌至65(跌幅37%)。2021年來,日元兌美元匯率的貶值可主要由美日10年期國債利率來解釋,而美日利差的擴大則源於各自經濟基本面及其派生的貨幣政策週期的差異。
2024年伊始,美日經濟週期和通脹趨於收斂,但貨幣政策方向或趨於分化,進而有可能推動利差和日元匯率轉向。經濟週期方面,美、日經濟週期均處於“復甦早期”階段。通脹方面,美、日核心CPI同比已經收斂,美國GDP平減指數甚至已經低於日本。雖然美聯儲何時降息、以及全年降息的幅度仍具有不確定性,但也不宜高估再次加息的可能性。
日央行非常規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第三次實驗”正在進行,YCC名存實無,但負利率維持不變,進度慢於市場預期。國金證券認爲,日央行退出負利率的條件趨於成熟,壓力在增強。今年上半年退出負利率的概率仍較高。日本的內外需均在好轉,通脹的驅動力正在從輸入性通脹轉向內生驅動的通脹,工資-物價良性循環形成的可能性趨於上行。
日央行的正常化或成爲日元升值的觸發因素。對於日央行而言,矛盾之處在於,日元升值必然會削弱2%通脹目標可持續性的基礎。平衡利弊和放緩日元升值斜率的一個可選路徑或是在美聯儲降息之前先退出零利率,因此時間窗口主要在上半年(尤其是春鬥前後),後續能否進一步回到正利率區間仍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風險提示: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美聯儲再次轉“鷹”;金融條件加速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