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一年,香港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表示,2023年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約爲590億港元,按年升27倍,但這包含疫情封關3年的積壓需求,若將有關保費拉勻除以4,過去4年平均每年有關保費不足150億港元,與疫前常態(2017至2019年)每年介乎約400億至500億港元保費尚有距離。所以張雲正認爲,去年只是需求釋放,而非出現大規模走資,若年內中美利率、匯率在現時水平而不會大幅波動,估計今年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重上400億港元機會大。
張雲正指出,去年內地訪客投保儲蓄型產品佔六成、保障型產品四成,與疫前常態有別。他解釋,去年中美利率背馳,且兩者息差大,內地人會在港買定期保障產品。
對於今年內地訪客投保展望,張雲正表示他們投保存在自然需求,觀乎2017至2019年,這3年的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分別爲508億港元、476億港元、434億港元,該類訪客每年帶來約400億至500億港元新造保費是常態。張雲正認爲,美聯儲年內較遲減息,且不會減得急,故美息今年跌穿5%水平機會減少,反之內地仍有機會今年減息,息差仍相對闊,故今年內地客在港買保單意欲仍大,今年新造業務保費達到400億港元是很有機會。
香港保監局日前撰文提醒投保人保費融資涉風險,投保前後要審慎、且充分考慮。張雲正表示,香港去年保費融資活動已放緩,新造保費中,保費融資業務佔比已由前年的43%跌至去年的21%,當中去年第四季度更跌至多年來單季最低水平的9%,然而,去年首三季內地客戶的新造業務中,則約有25%涉及保費融資。
張雲正表示,香港保監局開始與香港金管局聯手再開展保費融資查察,亦會檢視內地客做保費融資的情況。他指出,內地擔心訪港內地客若用保費融資,購買大量高額保單,當利率有變時,會產生不同風險。他表示,希望用保費融資的人真的有實力,且做融資時真的瞭解風險。
另外,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早前回復政協委員提案時指出,跨境保險通的做法,跟內地法規對境內投保的要求有衝突,目前直接開始試點的時機不成熟。張雲正表示,內地監管機構並非反對保險通,只是認爲現非適當時候。他認爲,內地希望先處理好成立大灣區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加上內地保險市場仍在整合及調理,監管機構亦希望先處理好該市場,包括財務管理不良,甚至違規等情況,若這些都未處理好,很難做一些大的開放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