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廣東:在6G、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採用多技術路線平行探索的方法搶佔技術制高點

發布 2024-1-24 下午05:01

智通財經APP獲悉,1月24日,廣東省工信廳發佈2024年主要工作計劃。其中指出,前瞻佈局兼具顛覆性功能和廣泛市場需求的未來產業。在6G、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採用多技術路線平行探索的方法搶佔技術制高點,下好先手棋,打造廣東產業新引擎。要重視抓住用好人工智能,制定《廣東省關於大力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賦能千行百業的實施方案》,拓展千行百業應用場景,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同時,要加快人工智能嵌入製造業各領域各環節,讓人工智能成爲驅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引擎。

全文如下:

2023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及2024年主要工作計劃

一、2023年主要工作情況

全省工信系統堅持製造業當家,大力實施“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製造強省建設大步向前進、幹出新氣象。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新老產業乘勢而上,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羣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四成

一是戰略性產業集羣規劃進一步完善。修訂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羣政策文件,編制5個未來產業集羣行動計劃,發揮“鏈長”製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推動產業集羣向縱深發展。2023年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羣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5.2%。二是以重大項目建設爲主抓手加快重點產業佈局。 “清單管理、掛圖作戰”,推動63個計劃總投資近9000億元的50億元以上製造業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省領導同志牽頭聯繫服務的大項目進展順利。2023年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2.2%,爲2006年以來最快增速。三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鞏固提升。強化汽車產業“三縱、三橫、三核”佈局,實施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推動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中創新航江門基地、寧德時代肇慶工廠等項目建設。全國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廣東造”。四是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提速舉辦2023能源電子產業大會暨廣東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高峯論壇,精準招引細分領域頭部企業項目,全省新型儲能產業鏈在建、已簽約待建和在談的重點項目171個。培育壯大硅能源產業,一批項目相繼落地。五是食品工業在增長中持續向好組織“粵食越好 粵品世界”食品工業提質升級專項和千百億食品名片銷售躍增專項,建設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2023年以來規模以上食品工業銷售產值、工業增加值增長表現優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六是石化化工產業綠色安全發展加快推動茂石化升級改造、中海殼牌三期乙烯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揭陽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成爲國內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可生產品類最全的煉化一體化項目。統籌開展化工園區建設與複覈工作,完成24個省級化工園區認定。七是工業設計重點突破開展工業設計粵東粵西粵北行專項行動,舉辦第十一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及廣東設計周系列活動,新培育10家國家級、71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進一步提升廣東製造軟實力。

(二)堅持數智技術、綠色技術賦能新型工業化,數字經濟、綠色發展走在全國前頭

一是技術改造擴面印發工業企業技改專項政策,開展“技改大會戰”,組織技改“雙增”行動、“百企千項”示範行動,舉辦技改全省現場觀摩交流會。全年推動超9300家企業技改,實現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2.4%。二是數字化轉型提速實施產業集羣數字化轉型工程,開展“走進十行百縣”活動,全年推動約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深圳、東莞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啓動14個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城市建設。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全國每3臺工業機器人就有一臺“廣東造”。三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全省建成5G基站累計超過32萬個,5G網絡實現城鄉主要區域基本覆蓋。全省完成行政村年度“三線”整治覆蓋率80%的目標。舉辦2023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產業大會暨首屆中國算力網大會,廣東數字經濟規模穩居全國首位。綠色低碳的生態底色鮮明印發《廣東省工業領域碳達峯實施方案》,推動重點耗能行業開展能效(水效)對標,開展工業節能監察,推動1270家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覈,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範發展。全面推行綠色製造,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00家、綠色工業園區1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80家,綠色製造示範單位數量穩居全國首位。

(三)堅持技術攻關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力,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顯着提升

一是“突圍工程”啓動實施全力參與國家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開展我省“百鏈韌性提升”專項行動,“一鏈一策”進行精準培育。抓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推廣,促進一批重大裝備實現進口替代。二是 “廣東強芯”工程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國內首條高端純商業化光掩模產線、省內第一條碳化硅產線、兩條12英寸芯片製造產線等建成投產,中微半導體、華芯微等項目落地,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加快建設,廣東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揭牌成立。三是核心軟件攻關工程持續推進。舉辦2023工業軟件生態大會,組建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建成廣州、深圳、東莞三個試點應用推廣基地,7款工業軟件獲評工業和信息化部優秀工業軟件。四是製造業協同創新體系持續完善獲批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增至5家,高居全國第一。新增7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首次在激光與增材製造、綠色石化、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培育建設。累計獲批25家國家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培育61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位居全國前列。新認定15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達到1621家。是工信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持續推進。強化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環節安全監管,加強監控化學品企業管理服務,指導監督民機民船製造業加強安全生產。強化無線電領域安全管理,高效配置利用無線電頻譜資源,保持打擊治理“黑廣播”、“僞基站”高壓態勢,圓滿完成重大活動和重點考試安全保障工作。

(四)堅持抓大育小支持企業競相發展,500強、專精特新企業等數量穩居全國前列

一是優質企業羣體不斷壯大持續實施梯度培育“十百千萬”計劃,支持優質企業練好內功、拼搏未來。19家廣東企業進入2023世界500強,其中製造業企業10家。新增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7家,累計達132家。累計培育省級“鏈主”企業53家、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251家、創新型中小企業4167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45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59家,均居全國前列。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7.1萬家。二是中小企業產業生態圈漸次形成。舉辦第十八屆中博會和第二屆中小企業國際合作高峯論壇、第七屆“創客廣東”大賽,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在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深入融通、全面協作。專項培訓中小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骨幹超5550人次,推進“一起益企”服務行動,優化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創新示範基地管理機制,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首次認定建設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35個,數量居全國第一;累計獲批建設14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數量居全國前列。質量品牌建設效果明顯新增5個全國質量標杆,8項案例入選國家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優秀案例,7項標準獲評國家百項團體標準。惠州市入選2023年全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佛山市三水區獲授“中國食品飲料產業基地”稱號,廉江市獲授“中國小家電產業基地”稱號。43家企業、76個產品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2023年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企業、產品的數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配合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舉辦專精特新·製造強國大型融媒體活動,廣東專精特新企業的獨門絕活獲得廣泛認可。四是企業有唿政府必應的理念進一步強化。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極大提振企業信心,切實改善市場預期。工信部門開展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整治,建立廣東民營企業家智庫,開展政企溝通暢談會活動,傾聽企業家、投資者真言真意,有針對性地出臺一批謀發展、提質量、降成本的政策舉措,努力爲企業發展提供良好保障。加強工業用地空間保障,穩定工業用地總量,全省初步劃設工業用地控制線面積601.88萬畝,並對符合條件的先進製造業項目予以特定保障。支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2023年廣東有44家制造業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其中42家是專精特新企業,首發募資總額達469.60億元。

(五)堅持錨定“萬畝千億”建設產業園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產業基礎持續夯實

一是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開局良好。印發省支持15個主平臺建設實施方案,確定汕頭、湛江、茂名、清遠、江門5個主平臺爲省重點支持對象。省裏累計下達42.5億元資金、1萬畝專項用地指標支持主平臺啓動建設。2023年15個主平臺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11億元、同比增長8.9%。二是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穩步推進。撬動資源加快承接大項目、大產業、大集羣,招引一批計劃投資超百億元項目落地。2023年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446億元、同比增長6.4%。三是產業園支撐帶動能力增強。新增設立連南產業園、紫金產業園,省產業園增至96個,基本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縣域覆蓋。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省產業園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所在地區比重達45.5%,成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引擎。

(六)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黨的建設質量全面提高

一是對黨忠誠更加牢固。全省工信系統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兩個維護”作爲最根本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更加自覺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是主題教育深入開展緊扣“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堅持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貫穿始終、一體推進,高質量完成主題教育各項任務。三是幹部隊伍鍛造有力加強幹部實踐鍛鍊,加大幹部培訓力度,促進全系統幹部學習交流,着力培養懂工業、懂創新、懂基層的專業型幹部。精準服務、積極引導離退休幹部建言獻策、發揮正能量。四是正風肅紀反腐持續用力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糾“四風”樹新風,推動作風建設常態長效,抓好巡視整改、審計整改,強化成果運用做好整改“後半篇文章”,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二、2024年主要工作計劃

圍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圍繞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抓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穩住增長,真正挑起工業經濟大省大梁

把穩住增長擺在工作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在穩投入、穩政策、穩預期上下更大功夫,千方百計穩住製造業規模、比重和發展速度,以合理的增長加厚經濟底板。一要構築高質量的法治環境和政策導向出臺《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和《關於新時期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意見》,推動各地區、相關部門制定配套政策,開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覈,切實推動各項政策和資源要素向工業領域傾斜和集聚。二要用好惠企穩產政策措施。認真執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方案,深入實施現有強信心、降成本、提質效的系列政策措施,用足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切實降低製造業稅費水平和企業物流成本、用電成本,支持企業降本增效、穩產增產,幫助企業去庫存、快週轉。三要擴大有效益的工業投資。全力實施工業投資躍升計劃,針對省重點跟蹤的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逐個制定 “作戰圖”加快開工建設投產,深挖本地企業增資擴產潛力,形成投產一批、建設一批、推進一批、儲備一批的重大項目滾動發展局面。同時,要抓工業技改投資,主動銜接國家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深入實施我省“技改十條”,積極開展“百企千項”示範行動,力爭全年推動一批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強化財政資金和金融資本撬動引導。增加對重大戰略、重大產業、重大政策的財力保障,在合規前提下切實提高財政資金分配效率,以最快速度將資金下達到企業、項目並推動儘早發揮效用。加強產融合作,推動更多金融資源精準有效配置到產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五要支持“小升規”企業多作貢獻跟蹤服務此前升規納統企業,加大對其用電、用能、用地、融資、人才等方面支持,幫助企業加快生產、提高盈利能力。優先支持發展質量高、潛力足的企業升規。六要強化工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監測調度。創新用好“2+6”會商機制,及時發現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做好預研預判和政策儲備。開展工業經濟增長督導,省市形成合力,堅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

(二)塑造體系,加快增厚夯實廣東製造業“家當”

聚焦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建設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羣,加快實施5個未來產業集羣行動計劃,打造世界級、國家級、省級戰略性產業集羣發展格局,不斷增厚夯實廣東製造業“家當”。要分門別類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加快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居建材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業一策”,讓“老樹發新枝”、充滿旺盛生命力。大力發展銀髮經濟,加快養老、保育康復用品等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服務機器人等老年用品研發生產。鞏固提升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超高清視頻顯示等規模大、實力強的優勢產業大步向前,立穩廣東產業“頂樑柱”。要加快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鏈長制”作用,深化各區域產業分工協作,着力突破重大技術缺失和薄弱環節,支持企業供應鏈多元化,依託高新區、產業基地等發展載體,培育若干新一代電子信息特色產業園區。要擴大汽車產業優勢。繼續實施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打造品牌、拓展海外市場、提高單車利潤,引導燃油車企業加快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持續推進車聯網先導區建設。要壯大綠色石化產業。建強五大石化基地,推動石化產業鏈向中下游延伸,高標準規劃建設省級化工園區,積極引進建設石化化工及中下游項目,延伸發展工程塑料、電子化學品、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纖維等高端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要培育做大新興產業。推動新能源、生物醫藥、安全應急、集成電路、精密儀器設備、前沿新材料、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成規模、上層次,迅速釋放新動能。重點抓新型儲能產業大布局,圍繞頭部企業、產業鏈關鍵企業進行招商引資,推動更多企業項目落戶廣東,加快建設50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爭取儘快投產達產。加強鈉離子電池、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海水制氫、液流電池等新興技術研發。要抓硅能源產業大發展。發揮粵東粵西等地區光伏、海上風電等資源配置優勢,加強與太陽能光伏頭部企業對接,抓住企業核心需求制定更有力的引進措施,加快推動一批項目落地建設。要前瞻佈局兼具顛覆性功能和廣泛市場需求的未來產業。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抓緊實施未來電子信息、未來智能裝備、未來生命健康、未來材料、未來綠色低碳等五大未來產業集羣行動計劃,在6G、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採用多技術路線平行探索的方法搶佔技術制高點,下好先手棋,打造廣東產業新引擎。重視抓住用好人工智能,制定《廣東省關於大力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賦能千行百業的實施方案》,拓展千行百業應用場景,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同時,要加快人工智能嵌入製造業各領域各環節,讓人工智能成爲驅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引擎。

(三)強化創新,加快推動廣東製造業從根本上強起來

堅持把產業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壯大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重塑新動能的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一要佈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突圍工程”、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和我省產業鏈供應鏈“百鏈韌性提升”專項行動,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突破一批戰略性標誌性裝備和產品。用好首臺套、首批次等政策,加快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二要發揮製造業協同創新體系能效大力支持製造業創新中心提升創新能力、開展共性技術攻關,充分發揮5個國家級創新中心輻射引領作用,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創新、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指導省級創新中心按照功能定位和建設任務作出應有成績。持續提升企業先進技術創新能力,新培育一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高標準打造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要在創新成果轉化上加力增效,積極培育國家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建設一批試驗驗證平臺和中試平臺,支持更多創新成果順利工程化產業化。深入推進“廣東強芯”工程。推動芯粵能、新銳光掩模等產線爬坡滿產,粵芯三期、華潤微、增芯科技等新建項目順利投產,在寬禁帶半導體、智能傳感器、裝備零部件等領域佈局引進更多項目,持續擴大有效產能供給。要紮實推進核心軟件攻關工程和關鍵軟件發展全面鋪開核心軟件攻關工程試點應用,支持舉辦2024工業軟件生態大會,推進汽車軟件產業發展,加快構建開源鴻蒙產業生態。五要加強產業人才隊伍建設。聚力打造集合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高水平產業人才隊伍,爲產業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擁抱轉型,加快推動廣東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積極順應全球產業發展和變革大趨勢,把握轉型方向,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廣東製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要堅持數智化賦能。推進2個國家級和14個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廣東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力爭全年新增推動920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製造業數字化“鏈式轉型”省域樣本。實施智能製造生態合作伙伴行動計劃,建設智能製造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助力產業智能化升級。堅持綠色化引領。繼續抓好工業領域碳達峯工作,積極穩妥推動鋼鐵、石化、有色、建材、造紙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創建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加大綠色產品供給,完善綠色製造標準和服務體系。推動清潔化改造,培育一批“粵港清潔生產夥伴”標誌企業。推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加大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工作力度。要推進產業融合互促出臺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政策文件,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服務型製造創新示範,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工業設計創新發展,開展粵東粵西粵北行專項行動,積極培育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研究院,爭創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打造服務灣區、引領全國、影響世界的設計生態。要加強工農互促,以農業需求牽引農機裝備等涉農工業發展,研發更多高端海工裝備,提高開發利用深遠海能力,助力再造“海上新廣東”。要推動工業文化繁榮發展,促進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

(五)拓展縱深,加快開闢廣東製造業發展新空間

廣東經濟最大潛力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正在全面激發廣東城鄉區域經濟新活力。要把握這一重大機遇開拓經濟縱深,推動產業發展空間實現新突破。打造更多“萬畝千億”產業園區載體。堅持產城一體、城產融合,高標準建設1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在管理架構、開發建設、招商運營、管理服務等方面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引導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主平臺建設,廣泛推動各方資源向主平臺匯聚和傾斜。全面提升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96個省產業園等產業載體的管理效率和發展能級,加快在珠三角地區佈局建設一批省產業園。用好考覈手段對園區進行“有進有退”動態管理,根據考覈結果實施差異化支持政策。持續推進特色產業園培育,積極開展數字園區建設。拓展縣域空間。引導縣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工業,推動珠三角核心城市向縣域溢出產業、創新和服務,聯動發展,努力把短板變爲潛力板。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以“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生產+服務”等形式,推動跨區域產業共建。要以好產品打開市場新空間鼓勵企業勇於革新產品,不僅適應市場需求,更要出奇制勝,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引領市場新風向。實施製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引導企業用先進標準倒逼質量提升、用高端品牌獲取市場溢價,着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不斷推出優質“精品”、潮流“新品”、經典“名品”,催生更大的市場容量。要積極擴大市場有效需求,會同有關部門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用好各類重要會展、活動平臺,推動更多“廣東製造”北上西進,加強與港澳地區、重要原材料產地、重要消費市場交流合作,支持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六)優化環境,切實推動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民營經濟是廣東經濟的特色和優勢,在實現新型工業化、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發揮着生力軍作用。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又互爲主體。一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各級促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提升企業訴求響應服務,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公平流轉,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廣東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立法工作,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引導支持民營經濟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發揮重要作用。二要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抓大育小、梯次支撐,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動形成“鏈主”企業引領、單項冠軍企業攻堅、專精特新企業築基、大中小企業融通協作的發展格局。啓動新一輪省級“鏈主”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工作。修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細則,力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量提質、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增3000家。三要做實做精各項企業服務。新增認定30個以上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和若干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繼續開展“一起益企”系列服務活動,新增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持續開展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幫助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舉辦第十九屆中博會和第三屆中小企業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創客廣東”大賽等系列活動,推動中小企業國內外廣泛交流合作。深入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確保賬款應清盡清、真清實清。

(七)狠抓黨建,加緊鍛造工信系統黨組織過硬戰鬥力

加強政治機關建設。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更加自覺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持續推進模範機關創建,推進“四強”黨支部建設,把“講政治、守紀律、負責任、有效率”的要求一貫到底,當好“三個表率”。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全覆蓋。強化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資金資源密集領域的制約和監督。深化以案示警、以案爲鑑、以案促改,一刻不停推進正風肅紀反腐,築牢“三不腐”廉政防線,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堅持新時代好乾部標準和黨管幹部原則,對政治素質好、能扛硬活打硬仗、工作表現突出的幹部加強推薦、敢壓擔子、放手使用,以鮮明用人導向引領幹事創業。深入實施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提升計劃,持續提升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增強推進新型工業化、服務基層企業羣衆的能力。

本文編選自“廣東省工信廳官網”;智通財經編輯:黃曉冬。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