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1月17日,施羅德投資發文稱,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升溫,已影響環球供應鏈。由於胡塞武裝組織襲擊需要途經紅海,前往蘇伊士運河及環球主要經濟體的船隻,因此主要航運公司表示,貨物交付期將會出現嚴重延誤。從衛星圖像可見,目前幾乎沒有船隻駛經紅海,而是繞道南非前往歐洲主要港口、美國和英國。
在蘇伊士運河航運中斷前,巴拿馬運河亦面臨一些問題,包括由氣候變化引致乾旱,以及厄爾尼諾現象導致降雨量變化,繼而令巴拿馬運河水位下降。與此同時,歐洲潮溼的天氣導致萊茵河(即德國的主要航運路線)水位過高。環球供應鏈似乎正面臨一場風暴。
這些問題喚起人們在疫情期間,由供應鏈問題引發的艱難經歷。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了金融市場最近爆發新一輪高通脹,最終迫使環球央行大幅加息。金融市場目前正在消化歐洲、英國及美國大幅降息的預期,預計最快將於2024年上半年開始降息。
這引伸出另一個問題:新的供應鏈問題會否推高通脹,迫使政策制定者重估經濟前景呢?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紅海中斷情況會持續多久。由於目前環球經濟環境至少有三方面的不同之處,因此紅海問題不太可能導致通脹大幅上升。
首先,現時市場需求疲弱。在疫情初期,爲應對供應鏈中斷問題,環球各國紛紛採取大規模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但目前環球經濟增長呈放緩趨勢。施羅德預計2024年及2025年環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僅爲2.5%。歐元區可能已經陷入經濟衰退,英國經濟增長疲弱,而且美國經濟活動正在降溫。
其次,昔日環球各國爲遏制新冠疫情擴散而實施封鎖措施,導致疫情期間市場需求集中於商品領域,但目前的消費模式已經回覆均衡。事實上,在經濟重啓的背景下,市場需求在過去幾年重新轉向服務業,從而導致環球製造業陷入衰退。
第三,環球經濟供應面亦明顯改善。對比之下,疫情期間持續實施的封鎖措施導致生產處於停業狀態,但目前的中斷程度並不像當時那樣嚴重。雖然船隻繞道非洲南部會延長交貨時間,但貨物仍會被送達目的地,因此,不太可能出現供應極度短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