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海通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本輪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中游科技製造和下游食品醫藥,傳統產業主因需求大幅下滑,新興產業主因供給增長速度過快。相比2016年前後通過行政命令強制關停產能,本輪產能過剩化解或將主要採用產能置換和併購重組等市場化手段。週期性產能過剩往往帶來集中度上升,投資龍頭公司更優,結構性產能過剩往往推動發展路線變革,投資創新公司更優。
▍海通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哪兒產能過剩了?
本輪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中游科技製造和下游食品和醫藥。對於國民經濟行業,國家統計局有公佈產能利用率數據,能夠直觀反映產能是否過剩,但行業劃分較粗;對於更細緻的申萬行業,可以用上市公司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之和的週轉率來間接刻畫產能利用率。從兩種口徑看,本輪產能過剩主要分佈在:
(1)中游科技和製造,對應國民經濟行業中的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對應申萬行業中的計算機、建築材料、電力設備;(2)下游地產和消費,對應國民經濟行業中的醫藥製造業、食品製造業、紡織業、汽車製造業等,對應申萬行業中的地產、家電、醫藥、紡織服裝。
對於傳統產業而言,由於供給側經歷過16-17年的出清階段,本次產能過剩主因需求大幅下滑導致現有產能閒置。對於新興產業而言,儘管中長期需求依然旺盛,但前期衆多企業競相擴大產能,導致出現階段性產能過剩的問題。
過剩的產能這次如何去除?
根據近期官方表態和政策導向,當前產能去化思路或更多采取產能置換、併購重組等市場化手段。2023/12/1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爲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2023/12/29工信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對能效高、碳排放低的技術改造項目,適當給予產能置換比例政策支持;加大對製造業技術改造資金支持力度;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傳統制造業企業通過併購重組實現轉型升級。
產能置換和併購重組作爲市場化手段在歷史上也曾被政府採用,並取得一定的效果。產能置換能夠拉動製造更新投資,促進製造業技術升級。例如17-18年發改委等部門持續推進產能置換和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改造升級。併購重組能夠推動企業橫向和縱向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效率。13-15年國務院、證監會等部門致力於減少併購重組行政審批限制,拓寬併購重組融資渠道。
如何佈局這次的去產能?
週期性產能過剩往往出現在跟宏觀經濟或政策密切相關的領域,典型的就是資源品、傳統制造和部分消費品,產能出清有利於行業集中度提升。反觀當下,目前產能過剩的行業中包括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或將受益於產能出清帶來的集中度提升,龍頭公司的規模優勢更加明顯。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週期性產能過剩的行業中投資時可以聚焦龍頭。
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出現意味着現有產能或是無法滿足新需求,或是被新技術淘汰,這就意味着過剩的產能並不會在未來被消化,因此產能出清方式並非是“剩者爲王”,而是“勝者爲王”,即只有憑藉產品或技術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就目前而言,我國以光伏、鋰電爲代表的新興產業面臨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技術創新實力纔是根本,未來投資光伏行業需甄別出能夠把握技術變革、贏得激烈競爭的優秀公司。
風險提示:
產業政策推進不及預期;技術創新進程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