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華泰證券發佈研報稱,COP28帶動減排與能源轉型發展問題再次回到市場的視野。針對電力系統面臨的三大發展挑戰:1、系統安全性,2、轉型經濟性,3、發展制約性。該行認爲聚焦可控裕度保障系統安全,推動電力市場化大力發展新能源,開發需求側資源並推動氫、四代核電技術發展,加大電網投資,可助力實現綠色、經濟、安全的能源轉型。該行也對行業發展機遇給出五大預測,並聚焦投資機會於電網、需求側、氫與核電技術。
華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能源轉型面臨三個主要挑戰
隨着11月15日中美髮布陽光之鄉聲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以及第28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自11月30日起於迪拜舉行,該行看到減排問題再次回到大家的視野。而聯合國環境署在最近發佈的《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除非各國加大力度,否則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會較工業化前上升2.5-2.9℃,超出《巴黎協定》的2℃目標。但是過去3年該行也看到了隨能源轉型而出現的各種問題,市場和行業均意識到電力系統面臨三個重要的挑戰:1、系統安全性,2、轉型經濟性,3、發展制約性,甚至不少觀點認爲能源發展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不存在綠色、經濟、又安全的能源。那麼是否真的無法突破這三個約束找到一條可以實現能源轉型之路?
打造充裕的新型電力體系
今年7月中央深改委的會議上習總書記指出: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該行通過對比海外高比例新能源系統和過去因爲缺電造成的系統壓力計算認爲可控裕度應該控制在1.1及以上,即可控裝機/最高負荷需要存在冗餘,中國在2022年和澳洲在2016年可控裕度均接近甚至低於該值因此看到供電緊張壓力,反觀歐洲近年可控裕度則維持在1.3以上。隨着火電容量電價的推出,該行認爲未來兩年我國可控裕度將會較2022年逐步回升,且考慮到電力充裕情況下也將大幅降低電價飆升風險,因此未來兩年也是電力市場化的改革黃金期。2027年後,系統成本再次上漲的風險或來自不斷上漲的最高負荷帶來的可控裕度需求,需求側資源是當前成本最低的提升可控裕度的方法,後期有待新技術如氫能和四代核電的突破。
從系統成本再看轉型發展之路
該行通過電力系統成本=電源+平衡+備用+輸配+綠色五個方面綜合去分析未來系統成本的變化,尤其是電力持續增長下新能源比例提升後對於平衡電量和備用電量的需求。其中該行看到在新能源比例35%內,新能源+儲能在電力市場化之後將帶來3-4分/度的電源成本下降基本可以覆蓋1-2分/度的平衡和備用成本上升,帶動系統成本在2024年之後繼續下降,同時在2030-2035年基本保持穩定。其中,電網接入會是主要的新能源發展瓶頸,但該行認爲隨着充電樁需求增長帶動配網剛性投資,會幫助打開分佈式新能源接入瓶頸、打開需求空間,從而形成加速能源轉型的正向循環。
產業發展的五大預測:
該行認爲市場投資者對能源轉型中供給側的變化已理解較充分,但對電網系統研究相對較少。該行認爲隨着能源轉型進入下一個階段,電網和需求側不僅存在進一步的機會,新技術方面也蘊含着0到1的機會。該行提出五大產業趨勢預測:1、電改加速,電價明年可能下降,但是長期電力增長將再超預期;2、電網投資將會加速,配網投資將逐步佔主導;3、需求側價值將會體現,工商業儲能只是開始;4、綠氫在綠色甲醇和綠氨海外應用提速的背景下,產業化有望加速;5、四代核電以及小堆技術將有望實現更高的安全性向內陸發展。
該行從投資層面綜合來看,認爲電網設備,特別是配網以及相關技術包括柔性直流和直流配網技術將會被重視;需求側發展將從單個工商業儲能與分佈式光伏,慢慢向整合各類需求側資源的虛擬電廠以及“源荷”聚合模式演進;而隨着歐洲碳邊境稅推進,綠色船用燃料甲醇和化工產品綠氨的發展將迎來新機遇。四代核電技術可以使核電技術獲得內陸發展的可能,綜合以上技術還可聚合爲類似沙漠或者海上能源島的離網能源模式。
風險提示:電力市場化不及預期,需求側資源開發進度不及預期,氫能與四代核電技術發展不及預期,測算結果與實際發展存在偏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