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市場今日表現最穩健公司立即開始

《金錢心理學》:「人」對投資的影響| AI Financial 恆益投資

發布 2023-11-8 上午02:21

前言:

本期爲你解讀的書是《金錢心理學:財富、貪婪和幸福的永恆真相》。這本書的作者摩根·豪澤爾曾是華爾街日報的金融專欄作家,現在是合作基金會的合夥人。這並不是一本講投資理財技術的書,也沒有花費大量篇幅講解金融知識,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論述投資和財富管理。豪澤爾喜歡用從數據出發,通過宏觀的視角探尋大趨勢對個人的影響。他對投資者的心理狀態有着敏銳的洞察力。這本書不僅能爲新手提供簡明易懂的理財指導,還能幫助有經驗的投資者重新審視他們進入這一領域的初衷,跳出傳統框架。

人們總把投資理財當作一門硬科學,卻忽視了心理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實際上,理財行爲並非僅依靠冰冷的數學和公式,很多時候會受到你的情緒、喜好、立場和很多意料之外的因素影響。因此,致富和守富的關鍵並不在於懂得多少知識,總結了多少規律,而常常在於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認清事物運作的本質。在風雲變幻的投資理財領域,有些道理亙古不變,無論何時都能幫助你實現財富的穩定增長。只有發現它們,把握它們,你才能在起伏不定的經濟形勢下實現長久的富足和幸福。

本次講座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是本書的核心觀點,與直覺相悖的理財原理,以及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

《金錢心理學》的核心觀點

1.你的行爲影響了你和金錢的關係

《金錢心理學》一書最核心的思想在於「人」本身對於財富的影響。決定一個人和金錢關係的,往往是他們的行爲而不是智力和知識。接下來是兩個真實的案例,

圖上這位老人羅納德·詹姆斯·裏德是一位普通人。他在加油站工作了25年,後又在商場當了17年的清潔工。他過着平常的生活,住的小房子是三十八歲的時候花 12000 美元買的,平日裏最大的愛好是劈柴。裏德於2014年去世,享年92歲。那一天,這位普普通通的鄉下老人登上了全世界的新聞頭條。他留下了 800 萬美元的財產。在遺囑中,他將200萬美元留給了自己的繼子女,剩下的600多萬權屬捐獻給了當地的圖書館和醫院。

800 萬美元遺產是個什麼概念呢?2014 年全美國有超過 280 萬人去世,其中淨財產超過 800 萬美元的,只有不到 4000 人。裏德沒有買彩票中大獎或是繼承大筆遺產,更沒有什麼花哨的掙錢方法。他把自己微薄的收入積攢起來,不斷地投入到股市中,購買藍籌股。他並沒有高超的炒股技巧,只是漫長的等待,在幾十年間這些微小的積蓄通過複利不斷增長,最後滾雪球般變成一筆800多萬的鉅款。裏德是一個普通人,也是一位慈善家。

在裏德去世前的幾個月,一個名叫理查德·福斯肯的人也登上了頭條。與裏德的情況恰好相反,他畢業於哈佛大學,擁有 MBA 學位,在美林證券擔任高管。40 多歲的時候,福斯肯感覺自己已經掙到了足夠的錢,決定就此退休,並給自己買了一棟18000平方英尺的大房子,其中有11個衛生間、2部電梯、2個游泳池和7個車庫。這棟房子每個月光維護費用就要 9 萬美元。但福斯肯的錢其實買不起這麼大的房子,他借了一大筆貸款。結果 2014 年的時候,福斯肯因爲還不起貸款,只好將房子出售。他賣房的價格還不到買入價的四分之一。

這兩個人的故事說明了什麼呢?首先是運氣。極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氣。換一個時代和國家,裏德的投資策略很可能不會這麼成功。雖然如此,但相信大家也明白,投資理財靠的並不完全是運氣。好運在一個成功的投資裏只能成爲東風而非雪中炭。

但福斯肯的故事說明光「懂得」理論和技術是遠遠不夠的。他很懂投資技巧,卻不善管理自己的財產。像是大量的「聰明人」 涌入股市,快速賺到一筆錢又快速敗光。理財是一門特殊的學問,也只有在投資理財這個領域裏,一個沒有上過大學,沒有接受過培訓,沒有背景和專業經驗也沒有社會關係的人可以壓倒性地戰勝一個接受過最好的教育和專業培訓,並有着強大關係網的人。羅納德·裏德耐心十足,而理查德·福斯肯則滿心貪婪,這纔是抹平兩人教育背景和理財經驗之間懸殊差距的根本原因。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經濟學者寫過:「個體投資者承擔風險的意願取決於個人早期的經歷。」 在投資決策中起作用的不是教育或閱歷,而是他們出生的時間、地點、和家庭環境,純粹靠運氣決定的因素。

2.你的過去會影響你對金錢的認識

豪澤爾認爲,一個人年輕時的經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人的投資決策。就像是人們總是傾向於聽十幾二十歲時最喜歡的音樂,懷念記憶裏孩童時期的味道;一個人年輕時的認知對他一生的行爲都有影響。你是否願意把股市作爲主要投資項目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你年輕時股市的表現。

圖上的兩條線分別是1950年和1970年出生的人13-30歲期間股市的走向。在1950年(灰線)出生的人整個青少年時期股票一點沒漲,也沒有什麼通過炒股一夜暴富的故事,自然不會對股票有太多的熱衷。而1970年(黑線)出生的人在青年時代目睹整個股市上漲了十倍,儘管偶有波動但一直在上漲,大把的人從股市發家賺了大錢。這一代人會更認可投資股票是個好生意。這一整代人幾乎會有相似的認知。但股市並不是被個人散戶驅動的,而是理性的、沒有私人感情偏好的機構。

這張圖說的是美國的通貨膨脹率。1960年出生的人在他們的青年時代目睹美元貶值三倍,物價不斷飛漲。他們會認爲把錢存進銀行或購買低風險低利率的理財產品是非常愚蠢的行爲。但在1990年出生的人從未見過物價飛漲,他們會有「錢很保值」的印象,選擇購買債券一類的理財產品。

雖然數據記錄了每一代人看到的歷史發展,但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建立足夠深刻的認知。就像是電子報表可以模擬股市大跌崩盤,但永遠無法模擬一個人對着家人思考自己是否犯下了足以毀掉他們生活的錯誤時那種焦慮。再比如說彩票,你或許很難想象,美國人每年花在彩票上的錢比電影、遊戲、音樂、體育、書籍加起來還多。那最愛買彩票的是什麼人呢?窮人。美國人大多都不富裕,有 40% 的人拿不出來 400 美元多餘的錢。那麼收入最低的人,平均每戶每年買彩票花多少錢呢?412 美元。也就是說,這些最窮的家庭,是把家裏最後的餘錢、把原本可以用於提供安全保障的這一點錢,全都拿去買彩票了。

你或許會覺得他們太不理性了,這種行爲簡直可以稱爲瘋狂。但實際上,我們看似平凡的生活對這些窮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他們靠着微薄的收入根本存不下錢,也沒有辦法跨越階級,購買彩票可能是他們爲數不多可以實現夢想的途徑了。

面對金錢,沒有人會真正失去理智。不被理解的行爲只是出於不同角度和經歷做出的不同選擇。

3.人類難以快速適應新鮮事物

人們會更願意選擇自己瞭解的事物,而面對新鮮事物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適應。雖然現在人人都知道,往退休賬戶裏存錢,爲老年生活早做打算是個明智的選擇,但並不是每個老人爲退休金存款了。這是因爲「退休」 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新出現的。左邊這張圖是這些年美國65歲以上男性仍在參與勞動的比例,可以看到,直到近50年,整個退休養老體系才完善到足以老人靠退休金生活。

再比如信用卡。我們常在新聞上看到有人爲超前消費所困導致悲劇的發生,這也是因爲借貸消費也屬於新鮮事物的一種,人們尚未很好的把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面對新事物,一部分人會過於保守,該借的也不借;另一部分人則可能失控,不該借的也借。其實是大家都沒有經驗。

與直覺相悖的理財原理

-堅持纔是成功的祕訣

相信大家對巴菲特的故事都不陌生,截止到今年,他的身價超過1100億美元,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天文數字。而巴菲特最大的祕訣就是堅持。

讓我們做個計算:假設在你 30 歲這年,你突然擁有了巴菲特一樣的投資能力。此後你的資產就按照 22% 往上漲。我們再假設,你以 25000 美元入市。這筆錢不算太多,但是對一個 30 歲的新人來說也不算太少。你的投資水平這麼高,但是人不能只知道掙錢……所以你決定幹到 60 歲退休,去享受人生。合理吧?好,那請問,到退休這一年,你能有多少錢?

答案是 1190 萬美元。這個數字並不高,不夠你後半生過上揮金如土的生活。世界上資產超過一千萬美元的人有很多,這不是奇蹟。巴菲特真正的厲害之處,並不是能讓資產每年增長 22%。他不是從 30 歲幹到 60 歲。他是從 10 歲開始炒股,現在幹到了90 歲。他不是幹了 30 年,而是幹了 80 年。巴菲特 30 歲的時候,資產只有 100 萬美元左右,摺合到今天大概是 930 萬美元。在他一千多億的資產中,99.5%都是他在50歲以後掙到的,其中有近97%是他在65歲以後掙到的。50 歲的巴菲特只是個普通的富豪。65 歲,注意這是美國一般退休年齡線,的巴菲特並不足以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巴菲特真正的成功祕密,是他一直活着,並一直投資

-運氣能讓你掙錢,也能讓你賠錢

美國曆史上有一個特別著名的炒股人叫傑西·利弗莫爾。他出生於 1877 年,才 30 歲就已經擁有了相當於今天 1 億美元的資產。1929 年,利弗莫爾 52 歲,趕上美國的大股災。10 月 29 號這天,各種壞消息紛紛傳來,好幾個資深的炒股人都跳樓自殺了。利弗莫爾的妻子、母親和孩子在家裏都非常擔心,盼着他回家,生怕他也跳樓。結果利弗莫爾回來了。他告訴妻子,自己不但沒虧錢,而且還掙錢了。完全是出於直覺,他那天做空了股市。利弗莫爾那一天掙到的錢,相當於今天的 30 億美元。

一天,30 億美元。

你可能會想,這麼多錢一輩子都花不完,利弗莫爾完全可以退休了。利弗莫爾是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人,這種精神讓他賺了大錢,也讓他繼續投身在股市裏。他專搞這種冒險的大手筆,結果僅僅四年之後,到 1933 年,他就輸光破產了。又過了幾年沒意思的生活,最後自殺了。

利弗莫爾所用的,是跟巴菲特截然不同的炒股方法。他這個方法有時候也能賺錢,而且能在短期內賺大錢。比起利弗莫爾,巴菲特做的或許只能稱作「保住錢」。致富靠的是運氣、樂觀、願意冒險,而守富需要的是避免冒險、非常謙卑、心懷恐懼。

-即使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犯錯,你也能成功

這張圖上顯示的是從 1850 年到 2010 年這 170 年間,美國人均 GDP,按可比價格的實際增長。這條線看起來非常平穩,除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以外幾乎是穩定上升。看起來是不是非常好的投資?

實際上,這170年間發生了很多。99.9% 的公司都消失了。美國經歷了 33 次經濟衰退,這 33 次衰退加起來總共歷時 48 年。整個股市有 102 次,比前一個最高點下跌超過 10%,有 12 次股市下跌超過 1/3。

美國今天的經濟地位根本不是什麼穩定、發展出來的,而是歷經艱險。隔着很遠看是風平浪靜,實際上每一次波折都是驚心動魄。人均 GDP 那條曲線很平穩,那是因爲那是綜合了所有的成功和失敗的結果。這裏面有個數學原理,對於這種無數成敗綜合在一起的指數增長,大盤的均值總是比大多數人都厲害。

投資組合有相當強的尾部效應。雖然往往大部分的項目都不成功,但少數極端的成功會帶來幾乎所有的收益,也就是投資中常說的二八法則。

如果說到海因茨·貝格魯恩,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瞭解,他可以稱得上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藝術品交易商之一。

2000年,貝格魯恩將他收藏的畢加索、布拉克、克利和馬蒂斯的衆多作品中的一部分以1億多歐元的價格半賣半贈給了德國政府,這批藝術品的市場價超過十億。一個人能收集到如此多的藝術佳作實在是令人震撼,那麼他是怎麼預見到這些作品日後會大火升值呢?實際上,好的投資者會購入大量的藝術品,這些畫作可能99%最後也不會升值,但只要有1%的是畢加索這種享譽全球的大師,那這筆投資就是非常成功的。

我們說回巴菲特,他的選股能力大家都瞭解,絕對算頂尖的水平。巴菲特在 2013 年的股東大會上說,他一生之中大概擁有過 400-500 支股票,而他的大部分錢都是從其中 10 支股票中賺的。查理·芒格馬上補充了一句,說如果你把我們伯克希爾最成功的幾筆投資拿掉,我們投資成績就是非常平庸的。

人的一生中,改變命運的可能就是那麼幾件事,錯過它們將是不可接受的損失;可你非常容易錯過他們。那要怎麼辦呢?一方面當然你要提高判斷力和把事做好的能力。你首先得能選擇那些潛在的好東西,並且要努力去做好。爲了提高平均成功率,你需要學習和模仿,需要請高手給你推薦。但是這些都是有限的。世界上並沒有選擇好東西的固定算法,這就是爲什麼巴菲特選股也大多不好使。而且就算別人說好,也不一定適合你。你是獨一無二的,只能自己選擇。

百貨業之父約翰·沃納梅克有句名言:「我知道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套用這句話,我們大約可以說,在你面對的所有選擇之中,也許只有 1% 是最好最適合你的,但是你不知道是哪 1%。

「眼光」 是有上限的。最終還是得靠放量。

-財富最大的價值是自由

富有最高級的形式就是每天早上起來後你可以對自己說:「今天我不必爲了錢去忙碌,我可以做任何我想要做的事,去任何我想要去的地方。」誰都有想要變得富有,但往往人們會在爲財務自由努力拼搏的路上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想象自己能前半生努力奮鬥後半生專注快樂。實際上我們見過太多人,在「努力」到財務自由前就拖垮了自己。人不是機器,是有感情、有想法、有惰性的,人是無法違反自己本性的。

摩根·豪澤爾在《金錢心理學》這本書裏講了幾個故事,說明「人性」的重要性。

哈利·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是現代組合投資理論的開創者。你要說你有一大筆錢,怎麼設計投資組合才能既讓預期回報最大化,怎麼又能對衝風險,馬可維茲研究的就是這個,他據此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當初馬可維茲搞這個理論出名以後,不可避免地就有人問他,說你自己的投資組合是什麼樣的啊?馬可維茲非常實誠地說,我的做法很簡單,一半買股票,一半買債券。

這並不是最科學的方案,但馬可維茲說,我沒想那麼多。如果我沒買股票可是股市大漲了,我會覺得非常遺憾;而如果我全買了股票可是股市大跌,我又會非常懊悔。我這個一半一半的投資法不是爲了別的,只是爲了讓我的遺憾和懊悔最小化。這不是一個「理性」 的投資法,但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投資法。馬可維茲並沒有上億美元要管理,他就這麼點財產,多點少點其實差別不大,沒必要費太多腦筋。他內心的愉悅感,他晚上睡覺是不是很踏實,那個心理需求也許更重要。

幸福,並不是把資產最大化。幸福還包括不做讓自己強烈感覺不舒服的事情,包括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包括儘量避免後悔、對得起良心,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生活有掌控能力

在《有關生活的30條經驗》中,老年學家卡爾·皮爾默採訪了1,000名美國老年人,以總結他們從幾十年的生活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訓。

沒有人,一千個人中沒有一個,表示如果你想變得快樂,你就該拼命地工作賺錢,然後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沒有人表示你至少要和周圍的人一樣富有,或者要比周圍的人更富有才算真正成功。 沒有人表示你應該根據你期望獲得的收入水平來選擇你的工作。 這些受採訪的老人看重的是真誠的友誼,比個體更偉大的事業,和子女相處的時光。「比起你的錢或錢能買到的東西,你的孩子們更想要和你在一起。」

人不應該爲了所謂「理性」而喪失人性。情感和愛好都是重要的立場,是我們科學思考的出發點,而不是科學思考應該回避的東西。我們活着不是爲了讓金錢收益最大化,活着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快樂,要滿足自己的喜好。把自己也當作變量,把自己的情感和愛好也當作優化指標,我們會活得更有精神、更有意思、更有意義。延遲滿足不是讓你迴避滿足,推遲享樂不是讓你推遲好幾年。快樂的人從來都不是掙夠了錢才快樂,而是從小到大不管有錢沒錢,每天都很快樂。

-別人並沒有你那樣在意你看起來多有錢

很多人都夢想擁有一輛頂級豪車,希望別人能覺得自己是個成功人士。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在路上看見豪車的時候根本不會在意是誰在駕駛他們,而是想象自己在駕駛這輛車。所以這裏存在一個悖論:人人都想用財富來告訴他人自己應該得到敬仰和尊重,可其他人通常會跳過這一步,而是把你的財富當做自己被尊重願望的標杆。華麗的服飾和珠寶也是一樣,並不是說不能喜歡這些,只是如果想通過這些獲得尊重和羨慕的話,財富不是最好的途徑。

就像是大家都知道那些頂級富豪,但真的會在意他們存摺上數字後面跟了幾個零的不多,人們更喜歡做的是想象「如果我有這麼大一筆錢我該怎麼花」而不是「他這麼有錢可真厲害」。

人們總偏向於用看到的東西去判斷一個人是否富有,但真正的財富是看不見的那部分

歌手蕾哈娜因爲高額的物質消費一度幾近破產,她起訴了她的財務顧問,但那位顧問表示:如果你花錢去買東西,那你最後只會擁有這些東西,當然就沒有錢了。但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常說想要成爲百萬富翁的意思是有一百萬可以隨便花,和這個詞真正的意義其實是相反的。想要真正變得富有,唯一的途徑就是不要消耗已有的財富,而是把他們累積起來。

有錢不等於富有。金錢讓你能夠買下你想要的東西,但是真正的財富在於不輕易花錢,而是存下錢,這樣以後能買下更有價值的東西。富有是一種許諾和期待,一種你知道自己買得起的自信。但是,如果把錢花在你本不需要的東西上,那就不叫富有。這和減肥很相似,有的人鍛鍊後會獎勵自己吃一頓大餐,白費了自己剛剛消耗的卡路里。富有意味着拒絕那頓大餐,只是純粹地消耗卡路里。

正因爲財富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難以模仿和學習他人的經驗,所以很多人都難以累積真正的財富。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是的,這是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但卻是事實。任何成功都是有代價的,投資也是一樣。

這裏我們主要說的是悲觀和失望的影響,也就是「失望效應」。

首先我們看看這張圖,是從 1950 到 2019 年這將近 70 年間道瓊斯指數的走向。他的平均回報率是11%左右,算是不錯的成績了。那如果你定投了這個指數,在整個過程中的精神面貌會是怎樣的狀態呢?你會整天樂呵呵地說我很安心、我的錢正在幫我賺錢嗎?其實不會的。大部分時間裏,你是失望的。

70 年間,道瓊斯指數整體向上,雖然中間有幾次比較大的波動,但是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上漲,是吧?是,也不是。即使在宏觀上漲的區間內,曲線也有無數次的小波動。圖中灰色線段標記出來的陰影區,代表當前價格比前一個史上最高價位低 5% 的日子,那些的確是 「灰色」 的日子。上一個高點你沒賣,下一個高點還不知道什麼時候來,現在這個點帶給你的只是失望。

個股更是如此,而且哪怕是特別成功的個股也是如此。Netflix 的股價從 2002 到 2018 年間漲了 350 倍,這是絕對的、股民做夢都會笑出聲的好成績,對吧?但是如果你細看,在這 16 年中,有 94%的交易日,Netflix 股價都低於它此前的歷史最高點。那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你持有這樣一隻股票,請注意,這已經是整個市場上最好的股票之一了,你其實是生活在失望、盼望甚至懊悔之中。就像運動員永遠在回憶自己打出最漂亮比賽的那個夜晚,商人一直在想什麼時候才能再做一筆幾年前那樣的交易。

這個數學規律叫「迴歸均值」。任何成功都有運氣成分,特別大的成功有超級運氣成分,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哪能要求天天都有呢。既然是小概率事件,就不可能經常發生。哪怕你的事業正處於像怪物飲料公司一樣的上升期,你 95% 的日子裏也只有回憶。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上進心強的人,你的日子就是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承受股價波動帶來的心理壓力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人人都知道享受的時光是需要付賬的,那同理,在金融市場裏成倍上漲的資金也不會是大自然的饋贈。

投資成功需要付出的代價是我們無法立刻看到的。它不會被直觀地寫在標籤上。所以,當你需要支付這種賬單時,你會覺得這筆錢並不是爲購買好東西而支付的價錢,反倒更像做錯事後必須繳納的罰款。雖然在人們看來,付賬是很正常的事,但繳納罰款卻是應該避免的,所以人們覺得應該採取某些明智的預防措施,讓自己避免受罰。無論是來自交警還是國稅局的罰款都意味着你做錯了事,應該受到懲罰,因此對那些看到自己財富減少就認爲是交了罰款的人來說,去逃避未來可能產生的罰款不過是一種自然反應罷了。

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叫「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歷史的確有相似性,但真正改變人類命運的大事件都是由意外決定的。比如我們看看近代改變人類命運的事件,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抗生素、互聯網、2020新冠疫情…不但難以預測,甚至難以想象他們的發生。有三個規律決定了歷史不會重演:

時代會有結構性的進步

所謂結構性進步,就是這個東西不僅僅是新鮮的,而且它對世界有系統性的改變。

比如原子彈,它不僅僅是「一種新武器」或者「一種新型炸彈」的問題,而是這個武器一出來,不但人類的整個戰爭方式要徹底改寫,而且連「超級大國之間還會不會有戰爭」這個問題都得改寫。再比如抗生素,它不僅僅是「又發明了一種新藥」,而是徹底改寫了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的問題,一下子把人類平均預期壽命提高了好幾十年。這種重大科技突破具有絕對的不可預測性,因爲科學沒有義務也無法給人類提供這些東西。過去的人不知道會有原子彈和抗生素,我們也不知道將來一定會有或者不會有什麼。不但是科技,人類的生產方式、社會結構、文化習慣,甚至個體的性格,都在不斷經歷結構性的演變。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使得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未知,也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結構性進步是時代前進的引擎,它推動我們超越界限,不斷尋求新的方法來改善和改寫我們的現實。

人其實可以吸取歷史的教訓,而正因爲人吸取了歷史教訓,歷史纔不會重演。

這張圖不是條形碼,它表現的是美國曆史上的經濟衰退,每條黑線代表一次經濟衰退,線的粗細代表衰退持續的時間,線與線之間的空白代表經濟正常增長的時間。

整體的大局觀可不是歷史的重演,而是歷史的進步。總體趨勢表現爲經濟衰退的頻率越來越低,且持續時間越來越短。在十九世紀末,美國幾乎每兩年就會陷入一次經濟衰退,似乎與我們在中學教科書中學到的,經濟危機作爲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和固有缺陷不可避免發生,每隔幾年一次的觀念相符。但從二十世紀初開始,經濟衰退的間隔時間變成了每5年一次。到了1950年以後,這一間隔時間延長到每隔8年一次。自2007年的經濟衰退以來,已經過去了12年,直到2019年,沒有再次出現經濟衰退。要不是因爲新冠疫情,也許2020年仍然不會發生經濟衰退。事實上,美國剛剛經歷了自內戰以來最長的連續經濟增長週期。

爲什麼經濟週期發生了變化呢?難道資本主義沒有矛盾和缺陷了嗎?摩根·豪澤爾提出,其中可能有兩個原因。首先是經濟結構的改變。過去美國的經濟主要是以製造業爲主,容易出現產能過剩,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通常是產能過剩引發的。但現在美國的經濟以服務業爲主,服務業不太容易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然而,這一解釋不能解釋爲什麼中國從未經歷過經濟危機。也許另一個原因更爲顯著,那就是人們總結了歷史教訓,學會了如何避免或至少推遲經濟衰退,以及如何快速從經濟衰退中恢復。人們發明了「中央銀行」 ,最早的中央銀行即美聯儲。中央銀行能夠通過貨幣政策干預經濟,政府則可以運用財政政策來調節經濟,這兩種方法都是干預經濟的可見手段。歷史證明,使用這些手段來調整經濟週期是有效的。

所以人不是不能從歷史中學習,人只是不能「總」從同一段歷史中學習:這撥人學會了,下一段歷史就不是那樣的了。

打破恐懼,早日進入金融市場才能搭乘新的上坡。

雖然學習歷史並不能幫助我們準確預測未來,但可以從中總結關鍵的理念。

價值投資的理念一共有四條,格雷厄姆貢獻了前面三條,巴菲特貢獻了第四條。

公司價值觀: 買股票實際上是購買公司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投機。投資的目的是參與並分享公司創造的價值,因此投資者應當感到有權擁有這一價值。

忽略短期波動: 市場的短期波動並不能準確反映公司的真正價值,它只是當前股票價格的一種表現。價值投資者需要把公司價值與市場價格嚴格分開,專注於長期持有。

安全邊際: 由於估值不確定性,投資者應當等待,直到股票價格明顯低於公司內在價值,而不僅僅是低於它。這種安全邊際有助於保護投資者免受不確定性的衝擊。

能力圈:價值投資者必須是通才,懂得從宏觀到微觀、從不同行業到公司內部的各個方面。然而,每個人的知識和能力都有限,因此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圈,專注於自己瞭解的領域,避免不了解的領域。

這幾條理念的核心觀點就是一個詞:撿漏。很多人會覺得,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總結出來的理念一定非常正確,可真正到了市場上卻傻了眼,現在根本不再有什麼被嚴重低估的好公司,也就沒有漏可以撿了。

格雷厄姆的標準早就過時了,他也一直在告訴世人他的標準會過時。關於價值投資的思想最早是他在1934年提出來的,直到格雷厄姆在1976年去世前,他前後更新了五次炒股方法。去世之前有人問他,是否還會堅持對個股做詳細分析、專注於 「買公司」 而不是綜合評估整個市場,這個策略,格雷厄姆明確說他不會用了。他不再強烈推崇詳細分析一家公司的股票來尋找超級價值機會這種操作。

高手真正的智慧不在於他們會使用那些規律,而在於他們發現了那些規律。 格雷厄姆找到了最適合當時股市也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那成功便不是難事。所以,盲目地追隨某一個人的成功案例是有風險的。更好的做法是,觀察成功人士總體的特徵和行爲規律,關注面,而不是點。

投資中,比起絕對理性但難以堅持的策略,你更應該選擇一個合乎情理並讓你舒適的策略。

2008 年,耶魯大學的兩個研究者發表了一份報告,提出了一個比較極端的投資策略。他們的指導思想是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勇於冒險,等到慢慢變老再逐漸減少冒險,越來越穩健。這個思想沒問題。那麼年輕的時候應該有多冒險呢?報告的建議是按照 2:1 的比例,融資買股票。也就是說在能拿出來1塊錢的情況下,你就應該找機構借2塊錢,總共投入3塊錢。這個槓桿是個什麼概念呢?只要市場上升1/3,你的淨資產就翻倍了;但是隻要市場下跌1/3,你就血本無歸。

而耶魯報告說,只要你還年輕,哪怕經歷幾次血本無歸,也應該堅決使用這個策略,然後在漫長的人生中慢慢減小槓桿。只要你能堅持下去,這個策略能讓你的投資回報最大化。這個完全符合數學。但是豪澤爾說,這不是數學的問題。有多少人會在賬號清零的情況下繼續堅持使用同一個策略呢?你能說服你自己嗎?你感情上能接受嗎?你接受不了。

所以投資這件事兒真不是個能抄作業的事兒,一個好的理財經理會了解客戶對退休的打算、個人情況、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等,再根據具體情況出發制定相應計劃。

每個人的投資規則都不一樣,有的人進入市場想撈一筆就快速離開,而有的人準備進行五年、十年的持續投資。在市場狂熱的情況下,盲目模仿別人的投資方式、扎堆進入市場,通常會製造泡沫,這對短線投資者有利,卻會讓沒有及時跳出市場的長線投資者蒙受沉重的損失。在這個過程中,堅持自己的計劃也是非常重要的。

做長期投資時,一定要堅持不被短線投機者的頻繁動作所影響。

【公司介紹】

AI Financial 恆益投資是一家人工智能驅動的金融投資公司,主營投資貸款Investment Loan,擁有一套顛覆性的金融投資體系。公司致力於幫助所有人,通過投資理財,獲得持續穩定收入,從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AI Financial 恆益投資團隊希望運用這套投資體系推動加拿大養老體系的改革,讓更多人通過金融投資過上更好的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避免爲了賺錢而犧牲時間和健康,或因沒有足夠的存款而不能順利退休。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