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2023年8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2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9%。今年累計零售1,322萬輛,同比增長2%。今年8月車市零售達到曆史同期最高的水平,高于2017年峰值零售年度8月零售的2%。8月促銷費政策聲勢大,促銷仍處最高位,加之近期成都車展前後有大量新品和低價新款推出,消費需求有所釋放。
盡管有台風、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的擾動,暑期出遊熱度依然居高不下,車市消費增長較好。國家層面針對汽車行業的政策指引頻出,旨在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商務部推動“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效果顯現,各地車展及發放消費券等豐富多彩的促銷活動,對提振消費信心有較好的增進效果。
從今年春節過早、預期刺激政策出台反複未果、國六老庫存促銷戰風起雲湧、期待中的老國六車延期半年和去年基數逐步擡高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 1-8月累計零售1322萬輛,實現同比正增長2%的良好表現。
1. 近年狹義乘用車零售走勢
2023年8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2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9%。今年累計零售1,322萬輛,同比增長2%。今年1-8月零售持續環比增長,8月創出今年新高,這是本世紀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環比增長的走勢。
因今年春節屬本世紀最早,在預期刺激政策帶來的觀望、國六老庫存促銷戰進一步助長觀望情緒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今年1-8月累計零售1,322萬輛,同比增長2%。
2.近年狹義乘用車批發走勢
8月沖刺季度銷量的力度較大,8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224萬輛,同比增長7%,環比增長9%。
今年累計批發1,537萬輛,同比增長7%。目前廠家增速靠出口和新能源拉動較好。
3.近年狹義乘用車生産走勢
8月乘用車生産224萬輛,同比增長5%,環比增7%。由于國六排放升級的老庫存切換,企業生産極其謹慎。
目前乘用車生産能力超強,市場壓力加劇。8月部分主力企業強力調整生産穩庫存,確保經銷商體系的庫存均衡,尤其隨着美聯儲加息和上遊資源價格下降趨勢,新能源車産銷相對謹慎。
4.産銷庫存月度變化特征
8月廠商生産溫和增産,而零售景氣度較高,推動渠道庫存較穩,形成了廠商産量低于批發0.1萬輛,而廠商國內批發又低于零售1萬輛的去庫存走勢。廠家與渠道從去年12月到今年8月持續去庫存51萬輛,從而減緩了渠道庫存壓力。
去年8月是渠道小幅去庫存時期,今年情況部分主力車企産銷謹慎,8月生産較多,補充渠道庫存以正常銷售。
5.狹義乘用車促銷走勢
新能源車的促銷也是逐步達到高位。近幾個月的促銷持續加大,8月新能源車促銷力度尤爲明顯的增大。目前已經達到去年8月後的曆史高位促銷水平。
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在2023年2月收縮後,3-8月又開始大幅反彈,目前達到近期最高位水平。
各車系的促銷走勢相對分化,合資車企的促銷力度較大。近期自主燃油車的促銷也逐步跟上。歐系和韓系近期促銷力度較強。
豪華車促銷力度持續增大到17.5%,處于曆史新高水平。
自主車企近幾個月的促銷總體穩定,由于自主的新能源促銷小于燃油車、出口占比增大,因此總體促銷相對穩定。
6.狹義乘用車各級別增長特征
2023年8月燃油車批發增速稍好于零售。2023年8月燃油車MPV零售增長表現較強。1-8月的MPV同比增長19%,零售很強。
由于燃油車偏弱帶來SUV需求占比下降,轎車零售低于SUV零售。轎車中主要是A0級轎車表現較好。
SUV高端化較強,B級和 C級的SUV同比去年較強。
7.狹義乘用車國別增長特征
2023年8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爲52.1%,同比增長6.1個百分點;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0%,相對于2022年同期增加4.7個百分點。8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57.6%,較去年同期增8.6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8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0.1%,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6.7%,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8.5%,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8.2023年8月品牌産銷特征
8月自主品牌零售100萬輛,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6%。
8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5萬輛,同比下降16%,環比增長10%。
8月豪華車零售28萬輛,同比增長9%,環比增長14%。
9.新能源滲透率走勢-批發
8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35.7%,較2022年8月30.2%的滲透率提升5.5個百分點。
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5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4.6%;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1%。
10.全國新能源滲透率-零售
8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7.3%,較去年同期28.4%的滲透率提升9個百分點。
8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60.2%;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0.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