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縮表萬億 樓市股市必受影響

發布 2023-5-23 下午02:23
© Reuters.  美國聯儲局縮表萬億 樓市股市必受影響

美國聯儲局宣佈再加息0.25厘,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介乎5厘至5.25厘。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表示,當局不再說「預計進一步加息」,指停加息正接近甚至已達終點,又重申銀行業狀況已普遍改善。但是大家只是焦點在利息,但是縮表仍然是持續。

聯儲局的總資產規模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前約為4兆美元,但是疫情後採用無限QE,瘋狂印鈔,資產規模至2021年底就攀升到了8.9兆美元,增加了近5兆美元,也加速了通脹增長的速度。所以從2022年1月11日就表示接下來的會議要開始討論縮表,3月宣佈停止購債,並在5月4日正式發出聲明,於6月1日開始進行縮表,減持公債和MBS。

針對公債:縮表幅度設定在每月300億美元,3個月後提高到每月600億美元。針對MBS:縮表幅度設定在每月175億美元,3個月後提高到每月350億美元。如果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計畫在2023年每個月縮減950億美元的資產上限,那麼2023年總共可能會縮減1.14萬億美元(12個月 x 950億美元/月)。而未來3年預計共要縮表約佔目前聯儲局總資產約三分之一。

標準普爾 500 指數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高度相關。根據數據的統計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的資料研究Fed擴大或縮小其資產負債表(單變數和控制其他市場變數)對市場的影響,市場對Fed資產負債表的擴張(縮減)有積極(消極)的反應。隨著中央銀行注入流動性,市場反應積極,這推高了價格。這似乎在Fed行動後的第3和第4周最為明顯和統計學顯著。而上圖亦完美顯示標準普爾 500 指數非常清晰地反映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這些增長。

那麼股市會受影響嗎? 而上圖為中原指數及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圖表,大家可見港樓及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圖表成正面的影響。每次金融危機都是中產當災,這一次會例外嗎?

您提到的這些情況是量化寬鬆政策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之一。雖然大規模購買資產可以注入流動性,但這也可能導致市場出現泡沫,尤其上市公司趁著超低利率大規模舉債融資,然後在股市上大舉回購自家股票來推高股價,數千萬乃至上億美元的獎金落袋為安,董事會、CEO皆大歡喜,但它們並沒有直接促進實體經濟的增長,也沒有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但是長期的高利率,以平宜的利息去借錢回購,是否仍然可行? 或許這些回購可能會使公司負債更多,從而使它們更容易陷入財務困境。

鮑威爾說通脹仍需時下降,若果預測正確,需要時間減息才合理,待需求及就業市場需要進一步回軟,非住屋服務範疇有改善,方適合減息。減不減息重點在「需求及就業市場需要進一步回軟」,那表示什麼,即是要經濟轉差才可以。那麼即是聯儲局是在打壓通脹先要打低經濟。

而小龍反問,如果聯儲局縮表萬億,那麼市場上的錢在那不見了? 如果聯邦儲備委員會開始縮減資產規模,那麼它將逐漸減少其持有的債券和其他資產,這將導致從市場中撤回一定數量的流動性。這意味著市場上的錢會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錢消失了。相反,這些錢可能會重新分配到其他資產或市場上,例如股票、商品或房地產等。

此外,縮減資產規模可能會導致利率上升,從而使借款成本增加。縮減資產這將導致從市場中撤回一定數量的流動性。這意味著市場上的錢會減少。每次金融危機都是中產當災,這一次會例外嗎?

作者:江恩小龍劉君明

江恩理論及經濟周期專家,曾到中港台三地演講及出版多本技術分析書。目前在證券公司專注於債券,股票及投資帳戶組合管理。 網站: https://ericresearch.org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