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架私人飛機抵達奧馬哈,股神巴菲特再度出山?

發布 2023-3-21 上午03:50
© Reuters.

有推特網友表示,近日有超過20架私人飛機從區域銀行的總部、滑雪勝地(瑞士)和華盛頓起飛,分多組抵達奧馬哈,莫非是集體拜訪奧馬哈的那位先知?

當地時間3月18日,媒體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拜登政府高級官員近期聯系了巴菲特,主題是如何應對銀行業危機。據悉,過去一周拜登的團隊與巴菲特進行了多次對話,討論巴菲特可能以某種方式投資美國地區銀行業,這位92歲高齡的億萬富翁還就當前的市場動蕩提供了更多的建議和指導。

本次事件的導火索是當地時間3月8日,作為曾經矽谷創投圈的寵兒,矽谷銀行大舉抛售了210億美元的債券,造成18億美元虧損。同時該公司稱將通過出售股票的方式籌集23億美元,以彌補這一筆「債券甩賣」帶來的巨額虧損。此舉引發軒然大波,儲戶們瘋狂撤資,矽谷銀行面臨擠兌,深陷流動性危機之後快速崩盤。

隨後銀行業掀起一場擠兌風暴,一家小銀行Signature緊接著倒閉,第一共和銀行也站在了懸崖邊緣,此外歐洲也不消停,知名銀行瑞士信貸股價暴跌,其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表示,由於監管問題,無法向陷入困境的瑞信提供額外資金,這直接導致投資者對瑞信失去信心。

一系列的恐慌信號,不由地讓人擔心2008年的「雷曼時刻」再次到來,金融海嘯也許就在醞釀中。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矽谷銀行的雷暴還無法與雷曼事件同日而語,金融危機後美國金融部門在強監管下整體槓桿較低,資本充足率也相對健康,發生大面積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似乎並不大。而且,此次事件將會對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創業公司帶來較大影響,影響應該能控制在創投圈内,矽谷的實體企業受影響可能比較大。

回想2008年,導火索是雷曼破產引發金融危機,彼時的華爾街一片哀嚎,著名的百年投行高盛集團也岌岌可危。關鍵時刻,正是伯克希爾公司站了出來,極大提振了市場對華爾街的信心。

在2008年和2011年華爾街金融危機期間,巴菲特多次出手救市。

2008年9月,巴菲特斥資50億美元購買高盛的優先股。同時,伯克希爾公司也得到了高盛的認股權證,獲準購買價值50億美元的高盛普通股,每股價格為115美元。正當投資者紛紛逃離金融股的時候,巴菲特選擇人棄我取,逆勢抄底高盛等金融公司。當時,股神在《紐約時報》撰文看多,文章的標題也十分醒目,叫《我在買美國股票》。

時至2011年,美國銀行因次級抵押貸款相關虧損暴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斥資50億美元買入5萬份美國銀行累積優先股,每年股息收益為6%,同時獲得7億份美國銀行認股權證,能夠以每股7.14美元的價格購入美國銀行BAC股票。股神一出手,美國銀行業恐慌情緒退卻,逐漸渡過危機。

巴菲特的良好聲譽曾幫助一些銀行企業走出困境,而這些投資也給眼光犀利的股神帶來豐厚的回報。從過往歷史看,巴菲特一直以來都十分鍾愛金融股。除美國銀行外,巴菲特還曾經是美國四大銀行之一的富國銀行的股東,不過其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全部清倉富國銀行,結束了對其長達30多年的投資。

但是,當前巴菲特還持有眾多銀行股,包括持倉僅次於蘋果(AAPL.US)的第二大持倉股美國銀行(BAC.US),2022年末(下同)持倉市值高達334.55億美元;美國運通(AXP.US),持倉市值達224億美元;花旗(C.US),持倉市值為24.95億美元;Visa(V.US),持倉市值17.24億美元;萬事達卡(MA.US),持倉市值13.86億美元;紐約梅隆銀行(BK.US),持倉市值11.41億美元;最近減持超九成的美國合眾銀行(USB.US),持倉市值2.91億美元。

銀行股合共持倉市值高達628.92億美元,佔了伯克希爾2022年末美股持倉總值2,990億美元的21%。

2023年初,宏觀環境動蕩,美國銀行業山雨欲來,近期這麽多私人飛機拜訪奧馬哈的股神,想必有可能是邀請巴菲特再度出謀劃策,注資銀行業。數據顯示,到今年年初,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擁有約1280億美元現金,超過大多數國家,可謂力挽狂瀾的最佳人選。後續股神有何動向,銀行股「信任」危機是否被成功遏制,投資者且拭目以待。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