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超30個汽車品牌加入,誰能突圍?

發布 2023-3-11 上午04:45
© Reuters.  「價格戰」!超30個汽車品牌加入,誰能突圍?

近期,汽車圈「降價」風越刮越猛!

今年年初,特斯拉這只「鲶魚」甩了甩尾巴,讓一眾新能源品牌「卷生卷死」,而如今「東風系」史無前例的大降價,更是將新能源車的「降價風暴」席卷至燃油車市場。

01車市「價格戰」開卷,涉及近30個品牌

首先,從政府層面看,除湖北省聯合多家車企推出政企購車補貼外,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南、四川、黑龍江、山西、雲南、海南和貴州等數十個省市跟進出台相關政策以促進汽車消費。

其中,河南對在省内新購汽車按購車價格的5%給予消費者補貼;天津發放汽車消費補貼6,000萬元,山東發放2億元汽車消費券等。

與此同時,隨著東風系「出圈」,其他車企開始競相跟進。據媒體報道,中國一汽推出「億元限時惠民補貼」活動,補貼總額達1.5億元,單車補貼金額最高可達3.7萬元;濟寧東風標致車型可享政府補貼3萬元,企業補貼高達7.5萬元;廣汽本田皓影、雅閣優惠2萬-3萬;一汽-大眾推出任意品牌置換攬巡、攬境,可享受1.6萬元置換支持。

就連寶馬、奧迪、奔馳等豪華車品牌也紛紛加入了降價陣營。如,上汽奧迪A7L最高優惠3.8萬元;一汽奧迪A6L降價9萬元;奔馳部分車型降價多達12萬元;福特電馬宣佈全系在售車型清庫存,降價4萬元;寶馬有些地方經銷商也開啓限時優惠活動,部分i3車型最高可優惠10萬,其他車型也普遍有5-8萬的優惠。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個汽車品牌直接或間接參與到這場價格戰中。至此,車市「價格戰」一觸即發。

02降價只是手段,成本管控才是底氣

後疫情時代,擴内需、促消費是經濟復蘇的重要主線。而汽車作為國民支柱產業之一,對提振内需消費、穩定工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汽車全面降價的背後,主要還是因為車市競爭白熱化,為爭奪更多的市場,車企不得不以低價吸引客戶。

一方面,隨著汽車市場逐漸趨於飽和,汽車市場將會進入存量市場競爭時代。根據我國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國共有家庭戶接近5億戶;而據國家發佈的信息,在2022年,我國的汽車的保有量突破了3.07億輛,雖還沒有達到戶均一輛汽車,但這個存量已經不低了。

另一方面,是新能源強勢崛起帶來的衝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快速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搶佔了原本屬於燃油車市場的蛋糕,燃油車銷量持續下行、庫存壓力較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1%,同比上升2%,調查顯示,80.2%經銷商認為2月銷量未達預期。

另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1日起,被稱為最嚴苛排放標準的「國六B」將正式實施。

這意味著,此前使用「國六A」排放標準車型過渡的車企必須在7月1日前加大庫存清理力度,否則就只能砸在手里了,而放價優惠則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表示,汽車全面「降價」對整體市場的銷量提升有一定積極影響,但對整個行業而言,僅是「緩兵之計」,難以對促消費達到「長期效應」。

對於企業而言,利潤是其長期健康發展的保障。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指出,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毛利率要達到20%以上才算健康,否則根本無法持續投入研發、交付等長期投資。

特斯拉一直被稱為「成本殺手」,其2022年經歷多次降價後,到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只下降了2%(從27.9%下降到25.9%),其成本控制能力可見一斑。

而比亞迪對上遊成本控制同樣強勁,近兩年在電池、芯片等成本的大漲之際,其產業垂直整合的優勢更加凸顯,淨利潤一路狂飙,2022年第一次突破了百億元的規模。

然而,並非所有車企都有底氣降價。從目前來看,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多家汽車集團的毛利率尚未達到20%。如,上汽集團2022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為9.65%;廣汽集團2022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6.12%;理想、蔚來、小鵬、零跑等造車新勢力更是長期普遍處於虧損狀態。

談到今年打響的價格戰,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坦言,「降價不一定能帶來盈利,但可以打擊對手。」

綜上,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已經打響,似乎沒有哪家車企能夠獨善其身。「要利潤」還是「要市場」,成了擺在眾多車企面前的艱難抉擇。

隨著行業的競爭日益白熱化,未來誰能穩住市場,誰又將黯然出局?目前仍是未知之數。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