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2022年港股IPO市場:募資總額驟降近70%,過半新股破發

發布 2023-1-3 下午11:34
2022年港股IPO市場:募資總額驟降近70%,過半新股破發
HK50
-
HK50
-
HSTECH
-

 

受疫情持續衝擊影響,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港股大盤2022年慘淡收官,整體表現萎靡。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2年全年,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跌幅分别達15.13%及25.86%。恒指跌幅則為15.46%,表現優於納指、深證成指及韓國綜合指數等國内外指數的同時,也遜於道瓊斯工業指數、上證指數、德國DAX指數及日經225指數等全球主要指數。

 

 

 

 

按年看,恒指在2022年為連續第三年錄得收跌,且創下2012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受大盤整體交投活躍度不及往年影響,港股IPO市場在2022年整體表現不佳,導致很多有上市融資需求的企業暫緩了上市計劃。在這種市場背景下,港股IPO市場「大肉簽」顯得格外冷清,上市首日破發潮也愈加濃烈,整體投資情緒下探至低點。

 

 

沉寂的港股IPO市場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2年港股IPO企業數量持續下滑,全年累計有89間企業成功敲開港交所大門。

 

 

而在2019年-2021年三年時間,港股IPO企業數量分别達及161間、146間及97間。拉長時間看,港股市場2022年IPO企業數量創下了2014年以來新低,且相較於2018年新股上市高峰時跌去了逾50%。

 

 

 

 

此外,2022年以介紹形式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企業累計有9家,如騰訊音樂(01698.HK)和近日上市的金山雲(03896.HK)。另有5家企業則以SPAC(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形式上市。

 

 

值得留意的是,在港股市場新成員持續減少的同時,退出的企業則保持在較大規模。2022年全年,港股市場累計有64間企業退市,與2021年持平。而在2018年-2020年,港股市場退市企業數量分别為21間、50間及63間。

 

 

募資額方面,整體港股IPO市場在2022年的募資總額亦大幅縮水。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港股IPO市場募資總額約為1045.7億港元,同比驟降近70%,同時也創下2013年以來新低。

 

 

 

 

據德勤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以IPO募資額排名,港交所位列全球前五大證券交易所第四位,前三名分别為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韓國證券交易所。而在2020年及2021年,港股市場IPO募資額分别位居全球第二位和第四位。

 

 

之所以2022年港股IPO市場募資總額出現大幅下降,除了IPO企業規模縮水外,赴港上市的「大家夥」減少也是重要原因。

 

 

在2021年,港交所收獲了快手(01024.HK)、哔哩哔哩(09626.HK)、百度(09888.HK)等大型科技股及京東物流(02618.HK)、理想汽車(02015.HK)等大型企業;而在2022年,赴港上市的大型科技股降溫不少,只有中國中免(01880.HK)和天齊鋰業(09696.HK)等少數大型企業在港上市。

 

 

分行業看,2022新股數量前三大行業為軟件與服務、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以及生物制藥三大板塊。其中,軟件與服務新股數量為15間,較上年同期多3間;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新股數量14間,同比減少1間;生物制藥新股數量為8間,同比減少達10間。

 

 

不過,相較於生物制藥股,地產領域(包括物業股)的新股較去年也大幅減少,年内僅7間地產股上市,上年則有15間。

 

 

市場行情也是新股破發的一大影響因素,在市場行情較好時,不易出現破發現象;而在市場下行期,「破發潮」更易出現。在2022年,破發潮繼續席卷港股IPO市場,很多破發企業可謂是「殊途同歸」。

 

 

 

 

2022年,有多達31只新股上市首日慘遭破發,首日破發率高達34.83%。上市首日便破發的新股不乏一些知名企業,如零跑汽車(09863.HK)上市首日股價跌超33%,知乎(02390.HK)和快狗打車(02246.HK)等股上市首日股價亦大跌超20%。

 

 

此外,2022破發的新股則達49只,超過了新股總量的一半。在破發比重較高的行業中,可選消費、信息技術及醫療保健為前三大行業。

 

 

而在2021年,港股新股市場的破發潮也令人擔憂。當年,有43只股上市首日便破發,年内破發企業達66只,分别佔當年新股總數的44.3%及68%。

 

 

中概股回歸熱度持續

 

 

在2022年,中概股在美國退市摘牌的風險一直陰雲密佈,這也驅動中概股回歸的趨勢進一步增強,中概股延續回流港股市場的態勢。

 

 

2022年全年,累計有11間中概股回流至港股市場,其中包括知乎、名創優品(09896.HK)、蔚來(09866.HK)和騰訊音樂等。貝殼、蔚來、金融壹賬通、騰訊音樂、Boss直聘(02076.HK)、金山雲(3896.HK),這六家企業均以介紹方式上市。有業内人士表示,介紹上市不涉及新發售股份,能實現短期火速上市;同時,也不稀釋原有股東利益。

 

 

而在2021年,中概股回港上市的數量僅有7間,2022年較2021年多出4間。

 

 

 

 

除此之外,富途控股(FUTU)也與金山雲在同一日官宣將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但近日表示推遲在港股上市事宜。

 

 

2022年回港上市的中概股股價表現不一,其中名創優品和360數科-S(03660.HK)年内漲幅均超過50%。

 

 

國泰君安國際股票資本市場部相關人士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相信未來兩年仍然會是中概股二次上市的一個高峰期。他談到,每家中概股企業自身情況不同,多少都會有些困難,但這條路已經打通了,大家選擇好自己的方向,早做準備即可。

 

 

展望2023年,港股IPO市場是否會回溫呢?

 

 

對此,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2023年港股IPO市場將逐步恢復。一是中國宏觀經濟呈穩步復蘇態勢,疊加外部擾動因素逐步消退,港股有望迎來修復行情,將對港股IPO構成支撐;二是中國香港仍然是内地企業海外上市的首選,隨著互聯互通機制逐漸完善,其吸引力正逐步增強;三是在中概股回歸趨勢進一步增強的背景下,港股市場有望成為中概股回歸的首選地。」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